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请您升级浏览器
为了更好的使用优志愿产品,点击下载

谷歌浏览器

360极速浏览器

360安全浏览器

QQ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全国服务热线:400-181-5008
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开通VIP

收藏

分享

山东中医药大学“四新”学科建设,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 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 1888

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单元,是大学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各项职能的核心载体,学科建设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新时代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所在。山东中医药大学聚焦新医科和高等医学教育要求,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遵循“大中医”思维,加快推进“一核两翼四交叉”学科建设规划,以一流中医药学科建设带动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

一、强化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发挥学科建设龙头地位新优势。

坚持“统筹建设资源、服从国家需求、加强部门协同、强化绩效考核、实施动态调整”原则,不断完善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构建了“学校-学院-学科”三级管理体系,出台了《学科建设与管理办法》《学科带头人遴选与管理办法》《学科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支持和强化学院的学科建设主体地位,管理重心下移,下放相关的人权、财权、物权,增强学院的建设活力。学校、各职能部门、学科建设学院横向协同、纵向联动,形成顺畅的日常工作协调机制,保障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学校在省属高校中拥有国家重点学科最多,首批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权,首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首批成为国家“973”项目首席承担单位,硕士点数量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当前,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7个、省中医药重点学科34个,有博士一级学科3个、硕士一级学科9个。

二、优化学科布局和生态体系,完善“一核两翼四交叉”学科建设新格局。

紧紧抓住国家“双一流”和我省“双高”建设重大契机,强化顶层设计、调整学科布局、健全学科评价体系、提升学科建设综合集约效能。聚力打造以中医学科为核心,以中药、中西医结合为两翼,深度推进医文、医理、医工、医药交叉融合发展。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根本,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以科研创新为引擎,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以提升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水平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中医学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形成了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重点突出、梯次分明的“雁阵式”学科发展体系。中医学先后获批山东省一流学科、高峰计划学科、高峰学科,在2022年度GDI一流学科排名中位列全国第3;中药学先后获批山东省一流学科、优势特色学科,中西医结合获批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生物医学工程获批山东省培育学科;临床医学、毒理学与药理学两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三、搭建学科交叉平台和融合机制,注入学科创新发展新动能。

学校充分发挥协同创新优势,理顺交叉学科体制机制,以学科交叉与融合建设为着力点,打破学科专业壁垒,组建跨学科团队,搭建多元化学科交叉共享平台。依托中医药主干学科优势,大力开展“中医药+”及“+中医药”的交叉研究,推动中医药学科与海洋科学、新材料、免疫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的交叉融合。近年来,学校获批3个交叉学科学位点,中医外治学、海洋中药学2个交叉学科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海洋中药学、系统中医学、中医药人工智能学3个交叉学科获批山东省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药+”学科交叉融合在服务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中的显示度、贡献度、首位度不断彰显。

四、改革创新团队和管理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新活力。

坚持创新科研管理,推进首席专家负责制,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出台了《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创建了19支科研创新团队、42支青年创新团队,形成了“首席带动团队、团队促进方向、方向推动学科”的协同发展模式。围绕健康中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需求和中医药重大科学问题,坚持“四个面向”,促进“四链融合”,加快培育中医药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近两年,学校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子课题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9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优秀青年基金1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13项、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

评论
说点什么吧
发布

手机扫一扫下载APP

400-181-5008

优志愿将竭力为您提供帮助

(免长话费 )

教APP备31001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