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名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功入选。
开展全国健康学校建设是教育部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推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系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全国共确定1075所大中小学为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陕西省8所高校入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由一体化教育党工委牵头,后勤管理处、校医院、体育部、学生处和综合素质教育学院等多单位配合完成申报工作。
近年来,学校围绕学生素质发展和健康教育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
加强组织保障,高站位谋划学生“五育”事业发展。一是加强党对学生“五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全国首个大学生德智体美劳一体化教育工作委员会,统筹推进学生“五育”工作顶层设计和融合规划,着力破解新时代学生“五育”融合发展难题。二是创新机制体制,在全国成立首家综合素质教育学院,组建心理教育等6个教研室,把“五育并举”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各领域。三是夯实制度保障,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大学生德体美劳4个专门文件,构建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五育并举”政策体系,为全力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创新发展谋好篇布好局。
发挥优势特色,高质量推进学生“五育”教学改革。一是聚焦课堂主阵地,面向全体本科生开齐开足体育必修课和艺术类选修课,补充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劳动教育》《军事理论》《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4门必修“金课”,全方位筑牢学生素质发展根基。二是充分发挥农林特色优势,将素质教育与耕读教育紧密结合,开设“大美秦岭”“九曲黄河”“大国三农”系列精品通识类课程,在深学细悟中提升学生强农兴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三是积极搭建广阔育人舞台,让素质教育走出课堂。大力开展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形成“校院班”三级竞赛体系和学生体育运动“学会—勤练—常赛”一体化递进式发展机制,每年直接参与各级各类竞赛学生达18万余人次。精心打造“一院一品”和“四节三展”品牌文化活动,开设树艺剧场,让学生在美育实践中涵养心灵。依托农林场等特色场站资源,分层分类有序组织学生进行“三夏”劳动,让学生在火热的实践中感悟劳动精神。
以学生为中心,高标准构建学业发展支持体系。一是以“四制”建设为引领推动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建立本科生大类招生、培养专业分流机制,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发展需求。建立本科生辅修专业和辅修学士学位专业制度,着力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专业人才。建立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支持学生实质性进入科研团队、科研项目和实验室,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志向和素养。建立本科生学业预警机制,通过“家校生”三方联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二是持之以恒狠抓学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展“学习纪律强化月”“学风建设主题月”专项活动,成立校院两级学生学业发展中心,持续开展优良学风示范班培育建设工作,由点及面为优良学风涵育赋能增效。三是以高质量就业指导护航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建成一站式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实训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开设能力实训课程,提供如形象礼仪、简历问诊、0元租装等就业服务,举办“点亮·赋能”圆梦生涯训练营等特色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服务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实施“服务基层学生骨干培养及引领计划”,开办“基层就业讲坛”,引导学生主动投身乡村振兴“主阵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以评价为牵引,高效能助力人才培养提质增效。一是按照增值性评价理念,先后出台《本科生素质能力测评实施办法》《研究生综合测评实施办法》,配套出台《本科生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评选办法》,将单一学业评价改为“德智体美劳”五维评价,设置相应指标点和加减分项,着力破除“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片面育人倾向。二是形成贯通,出台《“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明确学生素质能力测评数据主要来源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实现学生素质评价与第二课堂育人工作深度融合,凝聚形成强大育人合力。三是强化数字赋能,完成本科生素质能力测评系统和第二课堂管理服务系统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支撑学生素质发展全程化记录,实现学生评价可操作、可量化、可视化。
持续兜牢底线,精准护航全体学生成长成才。一是常态化开展8类特殊群体学生精准排查,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为契机,有效推动全员育人力量下沉一线,用心用情用力确保全体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二是实施专职心理教师联系学院制度,探索建立集心理普查、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和危机识别干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广泛开展“5.25”品牌活动,大力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三是整合校内资源开办肥胖学生减脂训练营,通过健康体检、医学讲座、集中训练、科学饮食等方式帮助学生重塑形体,建立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典型经验被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广泛关注,话题阅读次数超过千万。
下一步,一体化教育党工委将以全国健康学校建设为契机,协同相关部门、有效整合育人资源,将健康素养融入“五育”人才培养各方面,系统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全力推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