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公布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黑龙江省7个团队入选。下面跟小编一起来了解这些团队。
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黑龙江省)
(所在高校按学校标识码排序)
现代俄语理论与实践教师团队
黑龙江大学俄语专业根于延安,源于抗大,有着82年红色精神传承,为新中国发展输送了大批政治上忠诚可靠、业务上娴熟精湛的俄语人才,有“中国俄语教学根据地”之称。黑大俄语创立中国第一个本科俄语教育体系,全国最早拥有完整本-硕-博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几代积淀,造就“金师+金课+金作+金服务+金口碑”的俄语专业教学品牌,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国际视野、有扎实学识的复合型人才”。团队在俄语语言文学研究方面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形成俄语语言学黑大学派,俄语体学研究受到俄罗斯科学院顶级刊物的刊载和俄罗斯语言学界的高度评价。团队成员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委托项目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20余项,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百余项。
高端装备超精密测量、控制与信息处理技术教师团队
团队教师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长期耕耘在教学育人第一线;提出了“情怀引领、交叉创新、团队协同、实战锤炼”的仪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理念,并付诸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指导学生创新实践项目获得国家级特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竞赛奖励220余项。团队教师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科技奖、黑龙江省最高科技奖、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在谭久彬院士带领下,团队面向国际仪器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以“超精密测量与仪器技术引领高精尖重大装备发展”为理念,在超精密层面将光、机、电、控、算等多学科技术融合于一体,形成超精密测量与仪器技术特色优势;长期坚持“大师+团队”模式,致力于超精密测量方法创新、精度调控理论创新、仪器核心技术突破和重大工程应用;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超精密特种形状测量仪器等一批国之重器,解决了航天和国防领域50多个型号高端装备的超精密测量难题。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部级奖7项;团队和个人受表彰11人次,并入选首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和黑龙江省“头雁计划”团队。
极端海洋环境与舰船力学团队
极端海洋环境与舰船力学团队,始终与新中国的船海国防事业休戚与共,曾接受朱德、刘华清、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视察。目前,团队已发展成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一流”学科的中坚力量,是我国船舶科学技术基础和应用研究的主力军之一。团队把解决国家船海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打造船海领域国家重器、培养船海领域一流紧缺人才作为首要任务。团队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积极发挥科研和国际化优势,推动虚拟教学与实验教学,促进新工科建设,致力于打造国家级金课,培养“可靠顶用、拔尖创新”人才。团队创立了气泡统一方程,在前沿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打造了全球首个数值水池,实现船海水动力软件自主可控,助力高技术船舶自主设计;发展跨介质动力学,解决了国之重器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建立了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教育部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科技部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复杂动力学与控制创新中心等。
大豆高值化加工技术与应用团队
团队先后荣获黑龙江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和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并依托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先后建成了“黑龙江省植物油脂与蛋白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大豆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国家粮食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省部级科研教学平台”。团队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坚持“四个面向”、践行“四个服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肩负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初心和责任担当,以打造“四有好老师”为目标,以“四讲四有”为标准,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团队上下,团结一心,用精勤的付出和实干的奉献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关键技术壁垒,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卡脖子”难题,在丰美富饶的龙江沃土上持续书写着“科研先锋”的壮丽诗篇。
森林生态学教师团队
森林生态学教师团队发轫于1952年,在多代杰出生态学家的辛勤耕耘下,形成以森林生态学为特色,以服务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紧密围绕国际研究前沿,持续打造东北亚森林生态学的研究高地,为我国生态学教育事业、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团队围绕聚焦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在森林生产力及其调控机制、森林生态系统碳中和潜力、森林生态系统保育与修复关键技术、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与设计等方向取得多项原创性科研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及政府机构的高度认可,在国家的生态学科发展中贡献了东北智慧。团队成员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书育人、积极奉献。数十年来,团队每位成员都切实将育人作为教师的首要职责。团队曾荣获“中国生态文明先进集体”、“黑龙江省高校师德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药理学教师团队
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理学科成立于1938年,赓续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红色基因,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在国家教学名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杨宝峰院士带领下,发展为寒地心血管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优秀教学团队、四部委全国专业技术人才群体,2次获批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重要奖励,为中俄两国140所医学院校组成的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主席,近5年在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团队建设方面取得了瞩目成绩。团队始终奋战在教学科研一线,发挥教学示范、科研模范和师德典范作用,教诲教师锤炼品德,淡薄名利,为人师表,行为示范,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爱国爱党爱民族情怀,践行做人做事做学问道理。团队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教育、科技和人才支撑,践行责任担当。
中药学传承创新教师团队
中药学传承创新教师团队创建于1972年,始终坚持传承创新中医药的初心,牢记振兴中医药事业、服务中药健康产业之使命,以传承固根铸魂,以创新力行驱动,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齐头并进,团队教师扎根黑土,忘我奉献,至诚报国,不断向着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目标努力奋进。团队成员不计个人得失坚守龙江,安于边陲不失理想,修身育人,是一支龙江培养出、留得下、用得上、靠得住、干得好的道地人才队伍。团队坚持“四个面向”,秉承“以基础研究为支撑,以应用研究为重点,科学研究与临床用药、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建设思路,立足寒地特色的资源优势,努力突破基础研究瓶颈,加速推动自主创新,解决中药“卡脖子”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