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时间:2020年7月26日
访谈嘉宾:中国人民大学福建招生组副组长杨小平老师
1.学校基本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以“实事求是”为校训,秉持“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办学宗旨,以培养“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目标,成为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面旗帜”。
2.2020年福建省招生计划,有何变化
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在福建的招生数量与去年相比增加2名,共计118名,其中文史60名,理工58名。最大的变化是新增加提前批,包括理科实验班(基础学科类)、人文科学实验班、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3.近三年录取分数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中关村校区),2017年理科608分,文科607分;2018年理科661分,文科650分;2019年理科648分,文科636分。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2017年理科571分,文科564分;2018年理科622分,文科617分;2019年理科614分,文科607分。
4.2020年招生录取规则
学校根据在福建省的招生计划和生源情况确定调档比例,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原则上不超过120%,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原则上不超过105%。
投档时对教育部和福建省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全国性政策加分,我校认可其中最高一项加分,且最高不超过20分。除特殊类型招生外,我校不认可任何降分投档政策。
对于符合学校录取标准的考生,将按照投档成绩排队顺序进行录退。投档成绩相同时,按福建省确定的同分排序细则进行录退;同分排序后仍完全相同的,将使用预留计划录取。
确定录取专业时,不设置分数级差,按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录取。投档成绩相同时,按福建省确定的同分排序细则录取。
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的考生,如果服从专业调剂,将调剂到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又不服从调剂的考生,作退档处理。
5.学校特色专业或优势专业
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统计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等14个一级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在教育部发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获评9个A+学科、14个A类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全国领先。可以说人大几乎所有的本科专业在全国高校的同类学科中都处于一流地位,其中又有很多学科位居全国第一。
6.填报志愿时注意哪些问题,给出指导建议
我们建议广大考生在选择专业时,要把眼光放远、范围放宽,根据个人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来选择专业。大类招生和零级差为考生带来便利,考生可以更大胆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建议参考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往年专业录取的成绩,综合作出填报选择。今年增加了提前批专业数量和名额,增加了录取人民大学的可能性,考生要把握住机会。人民大学除了理工类专业只招理科生外,其余所有专业都是文、理兼招,非常欢迎理科学生报考人民大学。报名时,要选择服从调剂,否则有掉档的风险。如果你喜欢人民大学,就应该把人大报第一志愿。
7. 今年有新增的招生专业吗
推出强基计划,着力培养历史学、哲学和古文字学专门人才。在高校农村专项中,新增社会科学实验班(管理学科类)。理科实验班新增人工智能专业。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单独招生,新增加“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8.考生将来是否可以申请转专业,有哪些规定
为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学习环境,学校实行本科生转专业制度。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办法》,所有招收本科生的学院按一定比例为在校本科一、二年级学生提供专业调整的机会,凡符合学校和各学院规定的转专业条件的学生均可提出转专业申请,经考核,成绩合格者可以转入新专业学习。本科生转专业时间为在校第二学期或第四学期。
我校鼓励学生自主跨专业选修课程,采取双选认证制度。学生在校期间可自主选择辅修第二学位或第二专业,毕业时按所修学分情况,可获得辅修学士学位或辅修专业证书。该制度以其“低门槛、更灵活、有证书”的特点,广受学生欢迎,每年约有20%的本科生通过双选认证制度获得辅修第二专业证明或辅修第二学士学位。
9.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特色
中国人民大学形成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继续教育为辅助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形成了“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学科发展体系。学校坚持“人民、人本、人文”的办学理念,以“心为平民、行为精英”作为学生的行为准则,立德树人。通过精实课程、国际研学、名师沙龙、全员导师、研究实践、双选认证、公益服务等制度完善人才培养方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厚重品质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具备复合型知识体系与创新能力的杰出人才。
10.学生如果想继续深造,有哪些渠道和途径
为了鼓励优秀的学生继续深造,我校实施免试读研和硕博连读等相关制度。各学院均按一定比例推荐品学兼优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的学生总数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25%左右。学校与34个国家和地区的108所大学签订了校级学生交换、学生派出等项目协议,伙伴学校包括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等海外一流高校。
学生每年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参与海外交流项目,包括13个国家公派项目,85个校际交换项目,60个院际学生交换项目,40个寒暑期项目、海外实习项目以及短期文化交流项目等。学校每年选派约1000名本科学生参加海外大学长短期学习交流项目。
自2011年起,我校设立“学生国际交流校长奖学金”项目,旨在进一步推动与世界知名大学和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校长奖学金用于支持所有赴国外高校交流一学期及以上的校际交换项目。近年来,学校除了自身投入资金外,还从其他渠道争取到了大量资金专门服务于各类学生国际交流项目,包括国家留学基金委的专门项目、经纬校长奖学金、大华国际交流基金等。
11.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何
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广阔,2019年总体就业率达到98%,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包括高校、科研单位、其他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的占所有就业学生的60%以上;就业能力出色,通用就业力、职场国际化沟通能力和专业能力排名均居第一位;就业机会多,超过77%的学生获得6家以上单位的笔试、面试机会,超过75%的学生获得6家以上单位的接收函。
12.学校的住宿条件、就餐、校园活动情况
学生住宿集中在知行、品园、红楼等宿舍区,根据宿舍的不同有四人间、六人间、八人间,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校内东西南北中分布五个就餐区,有基本食堂伙食,也有各地风味饮食,满足师生需求。校园内生活丰富多彩,有各类社团,必有一团合你心意。
13.提供哪些奖学金,对贫困学生有哪些资助政策
我校奖学金分为特设类、学习学术类、创新创业类、文艺体育类、服务贡献类等。自2008年提出“成长资助”理念以来,学校始终致力于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搭建全方位成长平台,实现多元化资助、分层次实施、全过程育人,构建以价值引领、学业辅导、社会实践、能力发展为着力点的发展型学生资助育人体系。
入学前,为方便广大同学更好地了解我校资助政策,学校开通暑期“资助热线”,专门解答新生助学贷款办理、绿色通道等方面问题。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学校可为其提供路费补助。入学时,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可申请缓交学宿费,通过“绿色通道”入学,并可自愿申请学校奖励性贷学金。
在校期间,国家助学贷款、校内勤工助学、生活补贴、助学金、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心平贷学金和各类型学生奖励,为学生成长、发展保驾护航。
14.招办、招生组的联系方式
学校招办咨询电话:400-0123-517
福建招生组驻地及咨询电话
1.福州驻地
福建省西湖宾馆贵宾楼,福州市鼓楼区华林路11号
理科咨询:15005005012 15005005089
文科咨询:15005006155 15005006877
中法学院:15005007251(7月24日开通)
2.厦门驻地
厦门宾馆,厦门市思明区虎园路16号
理科咨询:18850199801 18850199802
文科咨询:18850199811 18850199812
中法学院:18850199821(7月24日开通) “RUC福建”招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