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教秘高〔2020〕83号
各市教育局,各高职院校:
为贯彻落实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今明两年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的要求,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进一步稳定高职扩招规模,确保高质量完成2020年高职扩招任务,根据教育部等六部门2019年印发的《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和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2020年印发的《关于做好2020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2020〕2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做好安徽省2020年高职院校面向社会人员扩大招生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重大意义
今明两年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是中央抓“六保”、促“六稳”,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大发展机遇,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有利于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矛盾,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有利于突出职业
二、严格规范操作,平稳有序实施
1.进一步扩大招生对象。具有本省户籍或在皖务工(需提供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证明),具有高中阶段学历或同等学力及以上的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基层农技人员、企事业单位在岗职工、村“两委”干部、革命老区专项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程、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等相关培养对象;具有本省学籍且未参加2020年高考(含高职分类招生考试)报名或已参加高考(含高职分类招生考试)报名但未被高校录取的高中阶段(含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应历届毕业生等群体(以下简称“社会人员”)。
2.进一步扩大招生院校。全省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尤其是“双高计划”立项建设院校、国家优质高职院校、省级及以上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和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等,均要进一步挖掘办学潜力,根据学校办学资源和生源状况等实际情况,积极踊跃参加高职扩招工作。
3.进一步优化招生专业。各招生院校要按照“社会急需、适合成人、易于就业”的原则,依托本校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进一步优化招生专业结构,统筹社会资源,遴选设置办学成效显著、社会影响力大、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特别是支持我省大
4.科学合理编制招生计划。高职扩招招生计划在各校2020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中统筹,由招生学校自主申请,省教育厅根据各校办学条件、所处区域和生源实际情况,核准单列并下达分校招生计划,统一向社会公布。
5.严格规范招生章程。招生学校应根据本通知相关规定,结合本校招生实际,科学制定招生章程,其内容必须合法、真实、准确,表述规范。招生章程经省教育厅、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审核备案后,方可向社会公开发布,一经公布不得擅自更改。招生章程中应明确院校名称、办学层次、办学地点、招生专业、招生计划、报考条件及办法、考试科目、考试时间及地点、录取规则、学习形式或授课方式、教学总课时、录取规则(含同分考生录取办法)、学费标准、学籍管理、奖贷助补免措施、学历证书种类、联系方式以及其他须知等。考生在报考前应详尽阅读院校招生章程。
6. 适时开展扩招补报名。2020年高考后开展面向社会人员高职扩招补报名工作,招生院校要积极主动,多渠道挖掘符合报考条件的生源,按照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的报名流程,指导帮助考生完成网上报名、院校及专业志愿采集等,要根据疫情防控要求,进一步优化资格审核与确认、报名考试费用缴纳、入学
7.改革完善考试评价方式。采用“文化素质
8.严格规范录取流程。招生院校按照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对考生提交的有关材料进行审核,并组织入学
9.改革完善培养模式。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厅函〔2019〕20号)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高职扩招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教高〔2020〕3号)要求,主动适应面向社会人员扩招的生源特点,坚持标准不降、课程不少、学时不减、质量不低、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学分类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打造适应扩招新要求的
10.加强学生(学籍)管理。各高职院校要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结合社会人员在校学生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新生报到、入学资格复查、学生管理办法等,统筹管理、分类指导,并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学生应当按照学校规定时间办理入学注册手续,不能如期注册的,应当履行暂缓注册手续。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或者有其他不符合注册条件的,不予注册。学生在学校规定学习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成绩合格且达到学校毕业要求的,由学校进行学历电子注册并颁发普通全日制专科毕业证书。
11.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各高职院校要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要为导向,调整和优化专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面向就业市场,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就业指导、就业服务等相关工作,对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高素质农民等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高质量完成任务
1.切实加强领导。省教育厅建立高职扩招集中调度机制,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职院校要按要求定期向省教育厅报送扩招有关
2.强化疫情防控措施。各地、各校要统筹做好本地疫情防控和高职扩招工作,确保广大考生、涉考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当地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的指导下制订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组考方案、考务细则和有关应急预案,明确各岗位具体职责及各环节工作纪律和工作要求、工作规程等,对所有涉考工作人员开展全覆盖的考务工作
3.进一步扩大办学资源。各高职院校要深挖办学资源潜力,统筹师资、教学实训、食宿等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整体提升教育教学水平。鼓励区域、行业职业教育集团内中、高职学校联合办学。
4. 继续加大对高职院校扩招支持力度。各地、各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关于做好2020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2020〕2号)等文件要求,切实落实好生均拨款制度,加强办学条件保障。要加强高职院校
5.广泛深入宣传发动。各地、各校要规范开展扩招专项报名,广泛宣传发动、积极动员组织考生报考。要指导协助生源聚集的企事业单位、学校等考生报考,引导符合条件的考生积极报考。各市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动员应历届高中阶段毕业生尤其是中职毕业生积极参加扩招报名,确保此前未参加高考报名(含分类考试招生)的应届毕业生报考比例不低于60%,做到应报尽报。要加强与组织、退役军人事务、卫生健康、农业农村、征兵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联合开展相关领域的报名宣传动员和各系统内考生的资格审核工作。
6.强化督导检查。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将把高职扩招落实情况作为市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内容,并根据各市、各校工作开展情况,适时组织开展专项督导。各地、各校要全面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将2020年高职扩招任务分解落实到岗、到人,做到任务明确、目标具体、责任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细化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具体职责,确保高质量完成2020年扩招任务。
7. 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国
各市教育局、各高职院校要按本通知要求,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落实扩招任务和举措。招生计划申报、招生章程编制分别由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和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另文通知。
安徽省教育厅
2020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