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4年建校至今,首都师范大学初心不改,砥砺奋进,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师范大学不懈努力。65载风雨兼程,首都师大都经历了哪些变化?如今的首师,在办学上有什么亮点?在育人上又有什么成果?本期推送,带你走进一个真实的首师大。
一、北京西三环老楼里的故事
65年前的西郊花园村(今花园桥),悄然树立起了四幢楼,这就是首都师范大学的前身——北京师范学院。65年前北京师范学院的校门上,写着“欢迎你,未来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而65年后的首都师大,已经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成为一所涵盖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多学科专业的综合类大学。65年来,首都师大迎来了一批批新生入学,送走了一届届毕业生离校,目睹了一代代学子的成长与欢笑。
首师姓“师”,初心始终未改,使命始终不变。65年来,首都师大始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已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二十余万名,是为北京市基础教育输送合格师资和培养其他现代化建设所需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
目前,首都师大毕业生在北京市中小学校长中占比达到50%,在中小学教师中占比达55%,特级教师占到了50%,部分学科达到了90%,在公办幼儿园教师中占比达94%。
孟繁华校长说道:“作为一名好老师,他首要的一个标准就是研究学生,根据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来开展我们的教学工作。”
新时代的首师学子,要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路漫漫其修远兮,走在成长成材的道路上,老楼提醒着首师大人不忘使命,新楼伴随着首师大人迈向辉煌。
二、种下使命的种子
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每名首师学子心中,都种下了一颗使命的种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无处不在的思政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宛如种子需要的雨水,浸润在了每名首师人的心中。
在校本部大学生活动中心5层,坐落着“求是书屋”,这里是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中心的所在地,在这里青年学生们与老师们常常聚在一起阅读经典、学习理论、讨论思想、交流心得。
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中心的前身是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研究会(后称“理研会”)。理研会成立于2007年,是全国高校中第一个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核心词命名的学生理论组织。2017年,研工部成立了“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中心”。
2018年4月北京市委蔡奇书记到首都师大考察指导工作时来到了大学生活动中心求是书屋。他勉励大家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养成理论思维的好习惯,汲取精神力量,将学习成效转化为生动实践;注重发挥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中心示范作用,带动更多学生开展理论学习,推动理论学习蔚然成风,展现新时代青年风采。
如今,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读好书读经典,学生们还自发建设了“求是书屋”借阅台,和全校的同学们共同学习。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首都师范大学把思政工作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一起共同推进落实,通过党政协同、师生协同,主渠道和日常思想教育协同,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方方面面。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洪波教授接受北京电视台采访时说道:“我们现在正在打造思政课共同体,不同的老师针对不同的学院上思政课,和学生一起成长,了解学生的特点,把他们的问题通过我们的课再返回去。”
教授不仅要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还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教学中。美术学院王珂教授是首都师大师德标兵,他潜心于中国水墨人物画创作教学30余年,参与了很多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王珂教授在北京电视台采访中说道:“我现在培养了一些博士生、硕士生,你要是不了解中国的历史,不了解中国,你这种画是没法画的。”
在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修辞课的课堂上,杨玲老师正在给大家讲西班牙语中的一种修辞现象——拟声,课堂上杨玲老师给大家留了一道思考题:如何用西班牙语准确的表达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含义。
在采访中杨玲老师说道:“虽然学生们学习的是西班牙语,但是如何用西班牙语讲好中国故事,让外国友人感受到我们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比如《诗经》《论语》等经典的魅力,这是我们作为外语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019年9月,首都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德育专业第一批学生入学了,他们毕业后将成为中国首批德育专业科班出身的小学道德与法制课教师。
三、优秀教师的摇篮
对于如何育人育才,帮助学生成长,首都师范大学有着一系列特色的人才培养措施。
数学科学学院教授童纪龙老师,不仅教学科研成果丰硕,同时他还是一名班主任。学校让高层次人才担任“领航班主任”,青年博士担任朋辈班主任,专职辅导员担任管理班主任。充分培养学生学术热情,专业技能,让学生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首都师范大学在发展上提出了高水平学科建设支撑高水平教师教育,支撑高水平的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各个学科的建设。
在东校区教育学院有一个由石鸥教授团队创建的教科书博物馆,这里珍藏着2万余册、横跨三个世纪、覆盖中国近代以来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学段、不同学科的教科书。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创办于1954年,目前正在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共建世界一流教育学科。首都师大历史学院徐蓝教授就是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的总主编之一,负责历史书中所有世界史的内容。如今已经72岁的徐蓝教授,依然在给本科生上课。徐蓝教授在采访时说道:“我觉得教学其实是涵养学生的生命,教育不是我要教给你多少知识,而是我要让你学会自己去取得知识,那必须从本科生做起。”
首都师范大学是全国最早创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高校之一,如今首都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已经成为全国重点马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淑芹在采访中说道:“我们现在培养的人才,不仅要让他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一定要让他有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培养人才的根本。”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数学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首都师范大学共5个学科入选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在北京高校中排名第一,入选学科分别是: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艺术类学科群、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首都师大参评的22个学科全部上榜,其中5个学科进入A类,12个学科进入B类,5个学科进入C类。
学校重点打造文理艺教四大学科群,这几年成果显著,未来首都师范大学要乘“双一流”建设的东风,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发挥学科优势,夯实学科基础。
四、为教育奉献,与祖国同行
在2019年10月1日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和联欢活动中首都师范大学1600名师生承担了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的群众游行、联欢活动两个大项在内的6项任务。在群众游行队伍中,在广场合唱队伍中,在合唱指挥队伍中,在中心联欢队伍中,在群众联欢队伍中,在志愿者队伍中,都有首都师大人的身影。
每年,首都师大都会组织全国农村中小学校长代表与北京教育专家齐聚一堂,分享交流经验。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王海燕在采访中说道:“组织校长走近北京的各类学校,特别是郊区县的学校,去了解农村学校的发展的可能性,也搭建一个平台——农村教育首都论坛。”
每年9月,临近教师节的时候,首都师范大学还会邀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来校与教师代表们一起交流。2019年9月9日,首都师大在实验楼报告厅举办第七届师德先进表彰暨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报告会。会上郑萼书记、孟繁华校长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颁发聘书、青年教师代表向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献花,号召学校广大青年教师要以“师德导师”为榜样,认真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感人事迹和崇高风范,自觉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学校不仅对内输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过硬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不断对外输出,全方位服务教育事业发展。
2016年首都师大成立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研究院。
2018年荣获教育部省部高校精准扶贫典型项目和“首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
2012年,首都师范大学成立京疆学院,探索援疆育人长效机制,其用心用情培养少数民族教师,取得了卓著的成效。
校党委书记郑萼在采访中说道:“首都师大发挥我们的人才和学科的优势以及在教师教育方面的特色,不光服务国家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更加着力地去在首都基础教育方面做首都师大应有的贡献和努力。到建校100周年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实现我们学校的建设目标,而且还要成为培养教育家的摇篮。”
未来,首都师范大学将继续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办学定位、秉持“高水平学科建设支撑高水平教师教育”的理念,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推进专业学科建设一体化与教学范式转型,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优秀人才。
首都师大始终在为培养更多优秀学子、服务国家发展、社会需要而不断努力,欢迎报考首都师大,首都师大将为你提供一流学习与生活环境,期盼9月,我们能在西三环北路105号相遇。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头条号:首都师范大学招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