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志愿填报期间,专业选择对于高考学子来说至关重要,选择一个发展前景广阔的专业在未来的就业上将会事半功倍。21世纪最火热的专业必然离不开“人工智能”,而在近几年,随着“双碳战略”的提出,可以预见,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中,与“双碳”相关的专业将会快速发展。
那么高考志愿填报时,哪些专业与“双碳”目标高度相关呢?2022年,教育部印发了《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其中提到要“加快储能和氢能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推动高校加快储能和氢能领域人才培养”,和优志愿小编一起来看。
储能科学与工程
储能科学与工程是2020年的新设专业,旨在培养国家迫切需求的“高精尖缺”人才。2022“可持续中国产业发展行动”年度报告《超越净零碳》中指出,中国作为全球新能源发展最快的国家,已成为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而储能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在“双碳战略”的推进中,发展可再生能源是重中之重,而目前,我国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多为太阳能、风能等,不过这些资源有着间歇性和不稳定的特点,利用起来有一定难度,并且在地区上分布不均衡。这时,储能技术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储能技术是指将电能进行储存,在需要时输出能量,不仅解决了太阳能、风能使用时的波动性,还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可谓是一举两得。因此,储能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也使得储能领域的人才需求快速、大幅增长。
2020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年-2024年)》,其中明确,要加快培养储能领域“高精尖缺”人才。截至目前,已有六十多所高校开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 以西安交通大学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西安交大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获评软科A+,全国排名第一。专业学习分为热质储能、储能系统和电磁储能三个模块,涉及能源动力、电气等多个学科,学习储能原理、储能物理化学、电化学理论与方法、固体物理、太阳能电池等课程。由此看来,此专业适合物理、化学成绩优秀的考生。一般来说,毕业生主要面向新能源、环保、机械、设备、汽车等涉及储能材料的领域,就业率处于中高等水平。
2022年部分院校在陕西省相关专业分数线
氢能科学与工程
相比于储能专业,氢能科学与工程更为“年轻”,氢能科学与工程是2022年设立的新专业。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当下,氢能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而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也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中。
还记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的主火炬台“大雪花”吗?不仅造型颠覆传统,更与众不同的是此次点燃主火炬的燃料正是氢能。而氢能作为一种二次清洁能源,在实现“双碳”目标中有着重要意义。氢燃烧的产物是水,燃烧过程完全零碳排放,同时,氢还是地球上最普遍的元素,不仅资源丰富还非常环保,可谓是清洁能源中的“天花板”。
此外,氢能还能运用在交通上,氢气可以通过燃料电池的方式为汽车提供动力。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其中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并且到2025年,氢能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须达到5万辆左右。而随着氢能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氢能专业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氢能科学与工程未来可期。
目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已增设该专业。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2022年华北电力大学获全国首个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氢能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等学科,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电化学基础等课程。所以如果考生物理和化学知识掌握的比较好,那么在氢能专业的学习中能更加游刃有余。在就业情况上,毕业生呈现积极态势,主要集中在大型能源电力企业,有关氢能生产、储存等方面的企业和研究机构等。
2023年部分院校在北京市相关专业分数线
院校 | 专业(类)名称 | 最低分 |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氢能科学与工程 | 624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618 | |
工科试验班(绿色化工与生物医药) | 617 |
虽然储能、氢能专业均是站在行业前沿并且发展呈良好态势,但优志愿小编要提醒大家的是,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储能专业还是氢能专业,录取的都是高分段考生,这也从侧面说明在未来专业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另外,这两个专业都与物理、化学高度相关,如果考生理科知识相对薄弱或未来不想在能源等领域发展,请谨慎报考!
特别声明:本文为优志愿原创作品。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禁止转载和使用,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