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编者按
《北京日报》2022年6月1日第4版以整版篇幅,以《聚焦“双高”建设 扎根京华沃土 当标杆、作示范、走在前、做表率——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书写一流答卷》为题,详细报道了我校“双高”建设的经验做法和丰硕成果,充分展示了首都职教排头兵的风采。以下为报道全文: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建校于1958年,是国家首批独立设置的高职学院、全国百所高职示范校之一,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单位、全国首批百所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之一。2018年入选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19年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A档十所院校之一)。
入选“双高计划”以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北京市委对学校提出的“当标杆、作示范、走在前、做表率”要求,扎根京华大地办高职,紧紧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精准对接北京市高精尖产业体系,围绕“首善标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等职业学院”的奋斗目标和“三步走”发展战略,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强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事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办学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贡献力大幅提升。
全国人大法工委来校开展职业教育法修订专题调研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引领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校党委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开展“政治统领行动、思想领航行动、党建强基行动、引领保障行动、干部培育行动、正风肃纪行动”六大行动,打造“一带四区六品牌”党建引领事业发展新版图。荣获第八届北京高校党建先进校提名奖(北京高职院校首次获得该奖项);获批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全国党建工作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数量居北京高职院校之首。1个党支部获评北京高校先进党组织,1名党员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党务工作者,2名党员被评选为北京高校优秀党员,1名党员被评选为北京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
第八次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校评选工作
入校考察
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造就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双高”建设为引领、“三教”改革为重点、多元评价为手段,建设首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高地。一是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家国情怀与工匠精神融为一体。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全国6所高职院校之一)、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课题1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入选教育部首届“全国学校国防教育典型案例30强”、“三全育人优秀成果案例20强”、公开出版课程思政“三金”优秀教学案例3部;荣获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奖、北京市思政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二是构建SCI人才培养体系,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2018、2019级学生书证融通型(S型)培养比例达到100%、专业复合型(C型)培养比例达到70%、创新实践型(I型)培养比例接近30%。学生获得全国创新创业类大赛奖项17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学校订单定向培养比例达45%、就业率达98%,企业用人单位满意度超96%,家长满意度超97%,就业工作多次获得教育部和北京市表彰。三是深化“三教”改革,打造活力课堂。组建模块化教学团队,建设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开展混合式教学。2019年以来,主持完成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获批“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7部,国家教材成果奖1项;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国赛获奖10项、市赛获奖30项。
打造高水平专业群
赋能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
围绕首都高精尖产业和经开区主导产业优化学校专业布局,力促专业建设并跑产业发展,有效提升专业服务高端产业能力,形成了深度融入“高端汽车、生物医药、先进制造、集成电路、首都航空”等高精尖产业发展的“五条线”。一是汽车专业群与北京奔驰、北汽新能源等合作服务高端汽车产业线;二是生物专业群与国药集团、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等合作服务生物医药产业线;三是机电专业群与京东方、机械仪综所等合作服务先进制造产业线;四是电信专业群与集创北方、中芯国际等合作服务集成电路产业线;五是航空专业群与Ameco公司、东航和海航等合作服务首都航空产业线。2个专业群获批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5个专业群入选北京市特高专业群,80%以上的专业进入省部级专业建设行列。
“双高”汽车专业群师生实训
“双高”生物专业群师生实训
航空维修实训基地
创建创新服务平台
涵养产学研用一体化生态
紧密围绕“四区一阵地”定位和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构筑创新生态环境,汇聚科技创新资源,推动科研与区域产业深度融合。一是建设中试基地,服务企业新产品开发。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机制,获批化药制剂与蛋白药物研发等3个经开区中试基地,成果转化9项,收入420余万元,获授权专利200余件;签订服务项目100余项,技术服务收入1100余万元,产生经济效益1.2亿元。二是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新能源汽车等4个协同创新中心,开展科技攻关项目6项,撰写研究报告5部,3部被经开区采纳,获批4项国家技术标准,国家标准样品立项8项,软件著作权等成果32项。三是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服务产学研用综合开发。校企共建7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32项、参与编制1+X证书标准19个,与企业合作开发1+X证书课程27门,累计600多人次获得证书,服务企业110余家。
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构建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
坚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对新一代科技革命挑战,校企融合发展形成命运共同体,成为驱动企业进步和协同育人的强力引擎。一是建立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机制。组建由市教委、经开区以及企业组成的发展理事会,与经开区签署新一轮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由153家单位组成的北京现代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助推北京经开区出台《新区关于促进校企合作的实施细则》等文件。二是打造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学校出台产业学院建设等校企合作保障制度,签订合作协议企业超过90家,与百度Apollo、久其软件公司等企业共建4个产业学院,建设7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发70多个生产性实训项目。三是深化双主体育人成效。校企共同构建SCI系统化人才培养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32个,开设国航班、奔驰班、冬奥场馆制冰班等20个订单定向班,现代学徒制学生超过600人、就业率超98%、专业对口率超85%。
学校与百度Apollo
共建全国首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
“双冰场馆”制冰人才订单班
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助力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
主动落实“城教融合发展”理念,坚持“开放融合、服务社会”,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和服务,着力提升服务首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水平。一是强化社会培训功能。新建国家级创新团队培训基地、国家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基地等7个育训基地;培训社会人员6.11万人次,培训收入超1800万元;获授北京市学分银行开发区分中心。二是打造培训特色品牌。开展定制化企业培训,承接北京奔驰员工技能鉴定2600余人次,为中芯国际等11家企业开展培训1700余人次;开展公益化社会培训,免费对社区进行培训2000余人次;开设职业启蒙课程20门,培训近2000人次。三是增强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服务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实施“火种计划”,对口支援西藏、青海等地;服务军民融合发展,开展火箭军作战保障专业士官骨干培训和退役军人云端培训,累计培训1000余人次。
学校为北京奔驰员工开展定制化培训
建设一流双师队伍
打造高水平名师团队
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首要任务,制定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四四三二”标准,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改革教师评价机制,锻造德才兼备的高水平“双师型”队伍。实施“企业实践计划”,“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3.19%,获评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优秀典型案例院校;实施“素质提升计划”,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占专任教师比例40.7%,硕博学位人员占专任教师比例87.3%;实施“人才引聘计划”,引进博士29人,聘用“万人计划”名师、长城学者等3人,引进和培养领军人才、大国工匠和教学名师10人,建设4个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实施“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获评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个、北京市创新教学团队2个,建成15个校内教学创新团队。
健全现代大学制度
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为目标,深入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学校办学行为更加规范、办学活力显著增强,努力成为高职院校现代大学治理改革创新的探路者。一是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一制(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一章(学校章程)、九会(理事会、教代会、学术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教材选用工作委员会、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学生会)”已全部建立并有效运行。二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以群建院,合理划定校、院的权责;编制定编定责定岗工作实施方案,完善职称评定办法、教职工考核办法和科研成果认定办法等,畅通人才晋升渠道。三是提高依法治校水平。及时修订学校章程,开展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制定修订200余个制度文件,形成以章程为“基本法”、专项配套制度为支撑的规章制度体系。
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全面提升师生数字化素养
加快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教学环境,建设数字化资源,推动教学、管理和服务方式变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管理服务效能。一是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依托学校智慧教学云平台建设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混合式教学,促进教学方法改革。累计运行在线课程10203门次,在线授课班级37538班次,总访问量9.2亿次。二是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主持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专业3个、参与5个,建设教学资源数量5TB,获批北京市教委信息技术与课堂应用融合创新课题2个、“智慧校园”融合应用示范基地1个。三是加强核心业务综合平台建设。建成人事综合管理平台、学生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等26个综合服务平台和信息系统,覆盖管理、教学、科研、培训、后勤等核心业务领域,学校入选中央电教馆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
拓宽对外合作领域
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加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办学能力,建设多媒体交流窗,努力打造职业教育国际交往中心,推广中国职业教育品牌。与突尼斯自由大学合作,设立海外技术技能培训基地,招收学历留学生127人;面向尼泊尔、蒙古等国家招收非学历留学生120人;开展北京市贯通培养项目,与法国、德国、加拿大、新西兰对接,72名学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学生参加巴哈赛车、金砖五国国际技能比赛获奖4项。学校20余名教师获得国际行业资格和职业资格证书,聘请200余名外籍专家开展讲座培训,由外籍教师承担的课程累计20余门。学校成为中国职教学会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世界职业院校联盟成员单位,获批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创建文明校园品牌
主动履行高校作为社会文化高地、文明场所的基本职责,着力推进精神文明、生态文明、职业文明实践,努力将学校打造成北京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和精神文明建设首善之所。打造红色教育阵地,新建“航空专业群精神”“汽车人精神”《飞夺泸定桥》VR教育等3个精神文明教育基地;搭建文化育人平台,开展师生文明礼仪培训评比,开展“书香校园”系列活动,建设大学生文明礼仪社团,探索“书院式”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榜样志愿宣讲团队;搭建素质提升平台,开展“大师谈职教”系列访谈和“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开展“校长奖章”“青年五四奖章”“特色明星社团”评选和中华传统美德职教行活动;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实施助学暖心工程,开展生态教育体验活动。学校获评北京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连续两届获评“首都文明校园”。
展望未来,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和北京市《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精神,持续开拓奋进、锐意进取,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盼转化为“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全力打造首都高职的新形象、新模式、新典型,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层次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继续推动首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谱写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新时代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文 |张启鸿 姚光业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