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警惕网络诈骗,莫购“考试答案”
【案例】
1、2021年5月,安徽警方接到群众报警,称有人在网上以“出售高考试卷答案”为名,骗取家长及考生钱财。警方经分析研判,迅速锁定了江西籍嫌疑人黄某。两个月前,黄某通过QQ进入多个聊天群,谎称自己有渠道可以买到高考答案,以每科1.5万元的价格将所谓的“高考试卷答案”出售给家长及考生,诈骗安徽、山东、湖南等五省10余人,骗取钱财10余万元。目前,黄某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2、2021年普通专升本考试前,一些社会
【提醒】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
2、普通专升本考试的试题和答案都属于国家机密级材料,其保管和运送都有极其严格的管理措施。每年都会有不法分子在网络平台售卖所谓“考试真题”“绝密答案”,制造考前能获得试题或者“押中真题”的假象,其背后目的就是实施诈骗,骗取考生钱财,请考生务必不要心存侥幸,切勿轻信这类虚假宣传,切勿加入各类助考QQ群、微信群,以免上当受骗。
二、考试作弊断前程,侥幸心理不可有
【案例】
1、2021年某省专升本考试期间,少数考点存在严重作弊现象,监考
2、2020年高考前夕,各地公安机关网安部门连续侦破多起组织考试作弊案,涉案犯罪团伙利用互联网招揽作弊考生,收取高额费用,为考生非法提供考试作弊服务,牟取高额经济利益。辽宁公安机关侦破一起涉高考组织作弊案,依法抓获并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20余名,扣缴了一批无线考试作弊器材。天津、江苏、广东等地公安机关持续对无线考试作弊器材生产厂商开展侦查打击,摧毁多个器材生产窝点,扣缴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千余套。
【提醒】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
2、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在网络上兜售作弊器材,不法中介组织大规模团伙作弊,利用考生对考试的重视,诱导考生作弊,严重危害国
三、替考代考入刑定罪,恪守诚信警钟长鸣
【案例】
2019年12月,在某国
【提醒】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
2、随着专升本考试将至,网上开始出现所谓的“替考”“枪手”等
四、高校招生有章法,“渠道”上学不可能
【案例】
2020年5月30日,受害人陈某某在某网站上认识一名叫陆某超的男子,该男子称能帮助受害人的孩子录取到更好的学校。通过网上多次联系,陈某某相信了陆某超的谎言。之后,陈某某陆续向陆某超支付7.8万元,结果不但没有录取,反而人财两空。10月8日,民警将嫌疑人陆某超抓获。
【提醒】
高校招生录取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录取过程须公平、公正、公开。未经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公布及认可的招生计划一律不得安排招生,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惕此类“花钱能买本科院校名额”的诈骗信息,应从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切勿轻信蛊惑,以致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