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发起的一项针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在填报志愿时,仅有13.6%的人了解所选专业,71.2%的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
据《大学生就业年度指标》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毕业生就业违约现象引发社会关注。调查显示,“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成为了当下很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使得相当多的毕业生签订了就业协议又违约的“准就业”现象却越来越多,违约已不再是个别现象,甚至出现了在招聘现场求职者直接询问违约金金额的怪异现象。
每年,关于高考志愿填报、大学新生入学、就业、职场人员流动的新闻总能引发社会的讨论。调查
在填报高考志愿前,不妨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想一想,对自己今后的大致发展方向有一个初步的定位,这个定位不是随随便便的决定,而是应该依据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如对今后的理想是什么、自己对什么感兴趣、自己拥有什么样的能力、今后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等等问题的回答。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个真实的案例。
高敏,某世界500强外企新进员工。谈到自己如何从成千上万名求职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为数不多应聘成功者中的一员时,高敏这样说道“我从高中开始就开始规划自己今后的生活了”。
“我高中时成绩一直不错,尤其是
从高敏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职业生涯的发展与她对专业、大学的选择密不可分。在高中阶段,高敏就结合自己的性格、能力、兴趣,分析了自身的优势所在,将自己的职业目标定位于外企的管理工作。当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她选择了与自己的职业目标最为接近的大学专业——
但其实像高敏这样,在高中阶段,就树立了职业规划意识,从职业规划的角度选择大学专业的同学,为数不多。我们很多同学由于学业的压力、社会知识的匮乏,往往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选择“听父母的、听专家的、跟着同学填、随大流、哪个热门报哪个、哪个分数高报哪个”,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缺乏明确的规划,对未来的学习没有清晰的定位,导致大学专业与自己的兴趣、能力不匹配,甚至有些同学还出现了厌学的倾向。有的同学比较幸运,转到了自己比较喜欢的专业;有的同学没有转专业的机会,只能勉强学习,学起来自然痛苦万分,如坐针毡。当毕业找工作的时候,这些同学的专业能力往往偏弱,就业竞争力不强,再加上竞争激烈,压力可想而知,如果这时候再改行,可就白白浪费了4年光阴。
通过正面案例和反面案例,都告诉我们高中生,在高中阶段,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更要提早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高考志愿填报与职业生涯规划是一脉相承的,它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专业的选择,影响着人们今后的职业发展。
当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我们要从个体出发,多分析自身的兴趣、能力、性格的特点,结合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自己既喜欢、又适合的专业,使自己的学业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让自己未来的职业与专业相匹配,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规划自己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