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请您升级浏览器
为了更好的使用优志愿产品,点击下载

谷歌浏览器

360极速浏览器

360安全浏览器

QQ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全国服务热线:400-181-5008
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开通VIP

收藏

分享

吴志豪:在过程中追逐意义

| 来源:成都理工大学 1455

【人物名片】

吴志豪,2020级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学生,高中毕业于宁波市鄞州区姜山中学。获成都市优秀社团骨干、校优秀社团骨干、校优秀团干、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优秀学生、第九届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三等奖,第二届四川省智能建造与管理创新三等奖等数项荣誉,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EPCE2023(亚洲电气、电力和计算机工程会议)发表论文。曾任成都理工大学BIM协会会长,现已推免至四川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在丰硕的竞赛成果背后,是每一次的全力以赴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优秀的科研经历背后,是每一次的埋头苦干和持之以恒的奋斗。“追求卓越”成为他的小目标,吴志豪踏踏实实、每一步都牢牢踏实前行,不断积累经验,潜心学习,最终才能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实现心中的梦想。他坚信,只有日积跬步,久久为功,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吴志豪

焕然一新,竞赛小白的自我突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专业学习来说,书本上的知识固然重要,但要想深入学习,还需要更扎实的钻研与实践。

在成都理工大学BIM协会中,吴志豪偶然结识了同专业的庞博学长,彼时庞博正担任BIM协会的副会长,竞赛经验十分丰富。

正是在庞博的身上,吴志豪看到了专业学习的另一种可能性:竞赛。

大二那年,吴志豪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正式踏上了他的竞赛之旅。虽然对他来说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但也代表着无限的机遇和可能性。

他参加的第一个比赛项目,是第八届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对于一个竞赛小白来说,参加BIM竞赛并非易事,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功底,还需要熟练掌握相关BIM软件。

这是他的第一道难关,软件操作的不熟练以及竞赛经验的缺失,常常令他在过程中感到迷茫。但他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遇到困难时,他会主动地向带队的学长和老师请教,寻求他们的指导和建议;不能熟悉使用相关的软件,就自己学习钻研,一步步来,力求熟练掌握。在比赛过程中,他与其他队友紧密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个项目,是吴志豪在竞赛这条道路上的起点。初登竞赛舞台的他,与团队一起获得了第届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二等奖的佳绩。毫无疑问,这是个相当不错的起点。

通过尝试竞赛,吴志豪实现了自我的突破,意识到自己的优势与潜力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此后,他开始在科研竞赛这条赛道上持续发力,一路生花。

以学促研,技能点亮竞赛之旅

在初尝竞赛之后,吴志豪深刻意识到各类软件对科研竞赛的重要性,于是他开始自学各类BIM软件。在他看来,参加竞赛和软件技能学习,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在自学软件的过程中他也会遇到不少困难。比如软件的使用,一开始会遇到一些操作设置问题,可能需要花上很长时间才能弄明白,有时候,少一个操作设置也会导致结果出现较大偏差。在这些困扰他的情况下,他会向学长和老师请教,师长们也会耐心地手把手教学,并给予他反馈和指导意见。

“学的最久的一个软件是Revit,我差不多花了两年的时间才掌握。”软件技能的学习往往是具有持久性的,长时间的学习积累,往往促成厚积薄发。

他的学习成果,最终也在竞赛中得到了展现。在第九届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中,吴志豪作为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获得了一等奖。这是吴志豪第二次参加这个比赛,带着第一次参赛的经验,以及长时间的软件学习磨练,他再次回到了这个赛场。

这个项目主要是针对四川省乐山奥体中心体育场进行一个全过程的施工模拟,还原建筑的真实施工现场。这一次参赛,吴志豪对软件的熟悉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仍然面临许多困难。

体育场内部座椅的高低起伏、阶梯式布局以及庞大的体量,对于建模者来说是个难题。吴志豪的团队需要基于平面图纸进行建模,并对座椅的标高进行设定,以确保一层一层往上搭建的阶梯式结构能够清晰呈现。并且,体育场内的座椅数量达四万多个,数据十分庞大,每个座椅都需要逐一建模,这一过程耗时较长,并且需要不断调整。

此外,体育馆结构之间的连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为队长的吴志豪选择主动阅读相关文献,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并通过反复试验和调整,逐渐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法。战胜困难后的自豪感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成为吴志豪在比赛过程中最大的动力,尽管会有焦躁和苦恼,但吴志豪绝不会原地踏步。

关关难过关关过,步步难行步步行。从一开始束手无策到后来解决问题时的欣喜释然,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吴志豪和他的团队同心合力,终于完成了比赛作品。并且,他们的作品获得了评委的高度评价,成功摘得国家一等奖。

通过技能,来辅佐学习;通过学习,来促进研究。这是吴志豪长期以来的经验与实践。

乘凌云之风,展鲲鹏之志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在吴志豪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师长的指点对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吴志豪的首篇学术论文的发表,离不开指导老师徐钟的悉心指导。他坦言:“我对未来的规划是从事科研工作,因此觉得在本科阶段就越早涉猎科研知识越好。”于是,在大二的时候,吴志豪开始了这段长达八个月的论文写作之旅。

面对论文的基本架构、实施步骤以及内容等方面,吴志豪在初期并不熟悉。在徐钟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吴志豪逐渐拨云见日,通过深入挖掘与思考,他的论文写作方向愈发明晰。

从初稿到终稿,吴志豪数易其稿,字字雕琢,力求满意。当他将终稿与初稿进行对比,也会惊讶于其中的变化,感叹文章的焕然一新。尽管过程漫长且艰辛,但回首过去,吴志豪仍感慨万分:“我在这段旅程中收获颇丰。”

功不唐捐,最终,这篇论文成功被亚洲电气、电力和计算机工程会议EPCE2023收录。

轻舟虽遇万重山,但勇往直前,定能克服路上的重重困难。一年后,吴志豪将前往四川大学继续深造。回顾四年的大学生活,在这期间,恩师的悉心指导、学长的热忱建议、同学的并肩作战、各项荣誉光环的获得……他收获的不仅仅是荣誉,更是心态的转变。曾经青涩的少年已变得成熟豁达,心中的目标也愈发清晰坚定。“最重要的是过程,结果只是人生的一个节点。”吴志豪坦言,比起结果的得失,他更在意自己在过程中是否尽心尽力。

如何度过大学时光?

吴志豪用四年的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脚踏实地,珍惜过程。

评论
说点什么吧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