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请您升级浏览器
为了更好的使用优志愿产品,点击下载

谷歌浏览器

360极速浏览器

360安全浏览器

QQ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全国服务热线:400-181-5008
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开通VIP

收藏

分享

【十佳大学生】王俊:不惧攀登,科研拓梦

| 来源:成都理工大学 2038

编者按

他们脚踏实地、笃行务实,是学习上的排头兵;他们全面发展,开拓进取,是自我人生的掌舵者;面对困难与挑战,他们始终在路上,努力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日前,2023年成都理工大学“十佳大学生”评选已尘埃落定。共有10位同学在思想道德、专业学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综合表现突出,被评为2023年度“校十佳大学生”。

在这里,我们对“十佳大学生”进行深度采访,呈现他们的理想、奋斗和心路历程,为这群有梦想、有勇气、敢担当的成理青年而骄傲,我们更希望有更多的成理学子践行“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成理精神,克服困难、超越自我去实现梦想。

王俊:不惧攀登,科研拓梦

【人物名片】

王俊,中共党员,地球物理学院2021级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博士研究生。现担任职务 SEG成都理工大学学生分会主席、博士生党支部副书记。曾入选校首批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参加了4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获SEG奖学金、AAPG全球助研金、SPWLA奖学金、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电信奖学金飞Young奖、国家奖学金等。参加了领域内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多次并做报告。在校期间平均成绩90.2,位列年级第一。

王俊出生于贵州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他深受钱学森等科研人物的影响,从小就树立了科研梦想。从本科到硕士,从硕士到博士,王俊一步一个脚印,秉承着“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校训,扎扎实实地在科研道路上奋斗,成为了2023成都理工大学“十佳大学生”的获得者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个博士研究生。王俊专注学业,细水长流,一直在探索中进步,就让我们走进“十佳大学生”王俊的世界。

铭记于心,以行动报答师恩

“身逆如流船,心比铁石坚。”回望来时路,无论是“味同嚼蜡”的文章,还是“结结巴巴”的表达,都已成为过去式了。在成理求学的过程中,王俊的思考方式、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和领导能力等技能都有了明显进步,分享经验时,他提到了三种方法:去听学生的答辩;去看学校官网发布的各类信息;还有不能错过导师的讲座。“并且你需要带着你的问题和你的思考去做这些事,不然会容易事倍功半。”

他获得了许多荣誉嘉奖,但他深知这些成就离不开导师曹俊兴的帮助。曹俊兴就是他最想感谢的人之一,他的教育更多的是一些启发式的春风化雨,而不是填鸭式的冷硬刻板。王俊直言:“曹教授是我学习生涯中的贵人。他不是一味地灌溉知识,而是点燃学生心中的科研火焰”在读研期间,王俊积极地参与到导师曹俊兴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地震数据深度学习的四川盆地三弱天然气储层预测理论方法研究”中。这是王俊第一次参与科研,他在团队中主要负责“探索井震资料深度学习”解译与储层预测应用。面对庞杂的课题,王俊陷入了迷茫——进程如何规划?该从哪个视角切入?一切都从零开始,王俊仿佛在黑夜中摸索道路。

整日在学海徜徉的王俊偶然看到了一些关于通过地震资料预测油气储层研究的论文,但当时应用地震信息进行岩性、油气藏的预测仍处于探索及技术的积累阶段,在生产实践中缺乏普遍性和针对性。王俊向周围人表达他的想法,许多专业的同学和师兄师姐都表示不看好,认为这方面的研究很难做出成果,但王俊想要尝试。和导师曹俊兴交流成为他迈出第一步的动力。王俊清晰地记得导师对他的鼓励:“既然想做,那就试,你不去尝试又怎会知道结果呢?”

在导师的鼓励下, 王俊全身心地投入地震数据的深度学习及油气储层地震预测应用研究。他时常会和导师谈论,导师不仅仅给予了他科研上的支持,也带给他人生上的指引。功夫不负有心人,王俊慢慢找到这条路的可行性,慢慢周 围同学也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团队不断壮大。不仅如此在读研的三年中,王俊一共参加了三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这些项目,王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撰写并发表了七篇论文。

身份蜕变,以热爱浇灌硕果

2023年是王俊在成都理工大学的第六年,也是他在地球物理专业的深入探索的第六年。穿梭于研究与热爱之间,他始终坚守初心。初次相见,他身着简单黑色冲锋衣,带着黑框眼镜,脸上透露着淡淡的红晕,保留着那份少年朴实的青涩。从硕士一路走到博士,他从懵懂无知四处求索变得坚定笃行、深耕科研,这个过程更加坚定了他对于所选道路的热爱。学海无涯,他明白自己所做的仅仅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在地震储层预测技术中仍有更深层次的未知领域需要探索。

在考研的分叉口,王俊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和发展前景,从矿业工程专业跨专业考研到地球物理专业。这次身份的转变对于他是个不小的挑战。首要问题就是专业知识的薄弱,这使得王俊对专业课的讲解一知半解,时常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其次计算机也是王俊的盲区,他是连计算机基本的处理数据和代码编写都十分模糊的“新手”。不甘落后的他,利用课余时间刻苦补基础、钻研理论方法,泡在图书馆,一点一滴搭建知识网。从最基本的算法开始慢慢深入学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自律和坚持使他不断超越自己。在科研过程中,一旦遇到知识盲区,王俊便要额外花时间来攻克知识盲区,收集资料、请教师长,时而要花上比同学多几倍的时间。但在这个过程中,他的专业基础日渐扎实,为之后科研中的深耕远拓铺平了道路。

未来,他希望能够继续深耕于科研领域,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也希望自己能做出一些更实用的贡献。

热心志愿,以真诚对待生活

科研虽然是他生活中重要一部分,但并没有完全占据他生活的全部。升入博士后的他自知在表达交流方面经验不足,便主动申请担任博士生党支部副书记,在这期间,王俊受邀参与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2022年“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论文写作交流分享,回忆站在台上时的紧张,手心冒汗,眼神不敢与观众对视。然而“勇于尝试”一直是他生活的主旋律,站上台后,让他不负众望出色的完成了交流分享。

王俊也主动参加各种志愿服务,大学期间累计志愿服务时长200多个小时。他觉得,每次参加活动都是学习和开阔视野的过程。抗疫期间,他主动站出来,组织参与多次物资搬运、户外活动秩序引导、食堂就餐秩序引导等工作,还负责核酸检测秩序维护,保障每日核酸工作顺利展开。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他们每天从早上八点工作到下午五点,回到住地已是晚上八九点,但大家依旧充满干劲。“做事精益求精,就是成理人该有的样子。”他说。

回顾在成理六年的求学生涯,从对地球物理满怀憧憬的“科研小白”,到斩获国家奖学金的“科研大神”,王俊用热爱与坚持走好每一步。实验室里的他,潜心耕耘、埋头钻研,收获累累硕果。实验室外的他,也懂得用心体悟生活的美好,参加志愿,收获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充盈。

不惧道阻且长,不怕任重道远。一步一个脚印,一次一点进步,就会离梦想越来越近。只有那些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真正地把顶峰置于脚下,王俊的持续奋斗带来一次次突破,与其关注奖项数量,不如关注拼搏与突破本身发散的光与热,足以使梦想熠熠生辉。新的青春答卷,等待他以奋斗之笔继续书写。

评论
说点什么吧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