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请您升级浏览器
为了更好的使用优志愿产品,点击下载

谷歌浏览器

360极速浏览器

360安全浏览器

QQ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全国服务热线:400-181-5008
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开通VIP

收藏

分享

招生季 | 学院巡礼(二):机械工程学院

| 来源: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1811

机械工程学院

学笃通变敦正求实

培养崇尚实践、知行并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机械工程学院成立于1978年,原名化工机械系,是我校最早的系(部)之一;1990年更名为机械工程系,2000年学校机构改革,定名机械工程学院。现有6个本科专业,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机械工程和环境工程专业均通过2轮国家工程教育认证,机器人工程为北京市一流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内首个以氢能为特色的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118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36人、高级实验师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入选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1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2人,获得“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荣誉称号1人,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北京市属高校高层次人才1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北京市属高校“长城学者”培养计划4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3人,并有多人次获“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教育创新标兵”、“首都教育先锋”、“北京市高校师德标兵”、“北京市高校优秀辅导员”等称号。目前拥有“特种机器人”、“节能减排技术与设备”、“海洋深水立管重要构件设计与智能管道研究”等北京市级学术创新团队以及“水下焊接高端装备与工艺技术研究”北京市级高层次创新团队,“机械工程基础教学育人团队”、“工程图学教学育人团队”、“机电测控技术基础课程群教学团队”、"环境治理与调控技术教学团队"为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能源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2023年,“低碳节能环保”教师团队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名单,“先进连接技术与智能装备”研究团队荣获“北京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学院长期致力于海洋能源开发作业技术与装备、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制造、多相流体高效分离与环保技术、能源高效利用与清洁能源技术等领域的科研和工程应用。近五年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纵向课题以及企业横向科研课题400多项,仅2023年竞争性科研经费到款4400余万元。近三年来,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约20项。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校顶层设计为指引,以"学生中心、结果导向、持续改进"为工作要求,坚持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根本目标,深化三全育人,在实践育人中落实五育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德育铸魂,润生不息,培养与时代同向、与祖国同行的时代新人

学院坚持三全育人,瞄准国家和北京市的需求,依托机械工程北京市高精尖建设学科、省部级及校级科研平台,通过专业教育和实践课程,让学生了解学院的科研成果在鸟巢、珠港澳大桥、大兴国际机场、国家核电、海上油气田开采等国家重大项目中的应用。以成果的重大工程实践应用展现科研水平和科技魅力,提升学生对学院和专业的认同感,把学生的“小我发展”融入到祖国需要的行业和领域中,与国家和时代发展同向同行。

学院多措并举,不断树立“大思政”育人理念,通过“新生引航工程”、“铸魂工程”、“暖心工程”三大工程、“青年大学习”、“社会实践”两个平台和“红色经典系列活动”、“多彩预备期”两大特色活动,以及学院的“课程思政”改革,不断加强思政育人。近年来多次获批课程思政重点教改项目立项,2门课程入选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名辅导员荣获北京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和北京市“最美高校辅导员”荣誉称号。机械工程学院学生会荣获北京市“先锋杯”优秀基层学生会组织奖、机器人201团支部荣获全国高校“百强活力团支部”、19名同学荣获校级十佳学生称号、15名同学荣获国家奖学金、获批北京市优秀毕业生56名。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40余人先后考取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特岗教师、基层公务员和参军入伍,数量位居全校前列,实现了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学院通过将知识教育与价值塑造相结合,回归常识和梦想。学生将大德大爱大情怀与自身人生实践结合,成长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的时代新人。

二、智育固本,创新培智,培养有知识、有智慧、有本领的创新人才

学院始终坚持构建“教学建设+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相容并济的培养模式,更好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培养质量。近五年承担各级教学建设项目52项,《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机械制图(Ⅰ)/(Ⅱ)》3门课程获批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获批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3项;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现有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获得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校教学成果奖18项。教学建设成果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育人水平,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筑牢基础。

特色教材的编写凸显了专业底色。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系列教材、环保设备特色系列教材、流体力学课程群教材、全国首套氢能系列相关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夯实了专业的育人基础。

学院建立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四年不断线模式,一年级学生全部参加“成图设计表达大赛”,二年级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学科竞赛,三年级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研究训练(URT)项目、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四年级学生结合毕业设计,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同时,学院以产业需求为目标,形成了国家、省、校三级大学生专业技能和学科竞赛体系,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与一项训练项目或赛事活动。三年来,学生累计获评省部级以上奖项308项,包括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一等奖等,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体育强身,强心健体,培养乐观坚强、积极向上的阳光青年

学院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各类体育实践活动的策划与开展,增强学生身体的耐力、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学生竞争意识和应对逆境的能力。近几年,机械青年学子积极参与各类体育竞赛100余场次,累计参与8600余人次,先后荣获新生运动会、新生杯足球赛、学院杯篮球赛、学院杯足球赛、五四杯板球赛冠军等。在校学生运动会上连续第5年以总分第一总成绩蝉联冠军,并多次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和优秀组织奖。体育实践育体育心,为祖国建设锻炼健康体魄。

四、美育浸润、美美与共,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美育实践利于培养和激发工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学院通过“工程美学+美育活动+环境育人”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从而不断激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机械基础与制图教研室创办“绘图会友”社团,以“发现制图之美”为目的,通过创新大赛,让学生理解工学与美学的完美结合。近几年,在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北京市大学生工程设计表达竞赛、北京市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及“添彩冬奥”等活动中,均有美的展现。同时,学院举办各类校园文化活动60余场次,累计参与5400人次。开展红色舞台剧、红色配音大赛、运动会入场式彩排、机械歌手大赛、“一二·九”合唱排练、中秋新生联谊等一系列文艺活动。为普及乐理知识,陶冶工科学生音乐情操,邀请学校毕业生苏昕瑶为124名合唱团成员共上一节音乐课,指导合唱团日常培训练习,并将音乐知识、专业指导带进工科学生生活,最终荣获“一二·九”合唱比赛校二等奖和最佳创意奖。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

(绘图作品展示)

五、劳育淬炼,劳创融合,培养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院历来重视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培养,构建了三类教育实践基地体系,一类为校内教学实践基地,包括机械工程综合创新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环境工程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基础校级实验示范中心和各专业实验室;二类为科教融汇实践基地,包括中关村能源工程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能源工程先进连接技术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深水油气管线关键技术与装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光机电装备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氢能研究中心、能源高效利用与清洁能源工程应用研究所、环保多相流分离与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所等;三类为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包括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以及教师科研合作单位的实践基地等。2023年,与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与北京市大兴区生态环境局共建“生态环境减污降碳协同控制与评估实验室”,以副理事长或成员单位,加入了全国增材制造、全国机械行业高端数控装备、全国智能协作机器人、全国生态环保等行业的产教融合共同体。申报了德国博世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合作试点项目,为高水平应用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基础。

来源: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教务处

制作: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招生办公室

编辑:丁虹 审核:张世博

评论
说点什么吧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