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2024年继续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使他们成为肩负时代使命、具备全球视野、推动科技创新、引领社会发展的未来各行各业拔尖领军人才和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后备人才。今天让我们走近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全面了解人才培养特色与优势。
伴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手持一把“计算”的金匙,打开了信息世界的梦想之门,我们看到:小时候曾无数次畅想和向往的充满梦幻色彩的科技世界已经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当同学们站在这人生重要的选择的路口,我很希望向你介绍南京大学“强基计划”信息与计算方向,希望你能在信息的沧海中撷取这把金钥匙,实现梦想。
01、光辉历史
信息与计算方向强基计划的培养依托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本学科建设始于1958年,她始终伴随着共和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成长,并始终在一线引领着国内计算机发展的前沿。这里是中国高校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摇篮,全国第一个国产编译器和分布式系统的诞生地,这里培养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机软件博士。
02、辉煌现状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经过几代人艰苦努力,成绩卓著,同时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在高层次学科平台、科研基地、创新团队方面三位一体、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本学科由南京大学前任校长吕建院士亲自领衔,在最能反映学科水平和站位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连续三次(15年)位列计算机类全国第一。现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两个A 类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2 个博士后流动站,同时也是江苏省重中之重学科。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人才辈出:从两院院士到美国总统奖获得者;从天猫总裁到创新创业新秀;从CCF优博获得数量累计全国第二到近五年两次在ACM/ICPC全球总决赛上名列内地高校第一。相信不论你的未来在哪里,这里总有最适合你的土壤。
培养条件方面,信息与计算科学(强基班)专业拥有包括计算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分布计算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软件新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教学和科研基地,教学和科研实验条件优良,为学生提供高层次的培养平台。配备有高性能并行机、计算中心、集群、一百余台服务器和工作站,800多台PC台式机和便携机,三百余台其它教学实验仪器和接入国际互联网的Cisco高速有线/无线局域网。除此以外还拥有200多平米的图书阅览室,室藏中文专业书籍1.1万余册,外文专业书籍1.8万册。每年订阅中、外文专业期刊300余种。
03、培养理念
六朝古都的丰富历史内涵与深厚文化底蕴,百年名校的“严谨、求实、勤奋、创新”优良学风,几代学人的扎实工作和奋力拼搏,使她在中国的计算机发展史上,在国内高校计算机学科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始终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对于强基计划本方向的同学,在南京大学“三元四维”人才培养新体系的指导下,依托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这三个国家重点学科以及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师资队伍和科研平台,结合国际著名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基础人才的成功培养经验和南京大学人才培养的特点,不断创新信息与计算科学基础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构建融合本硕博一体化课程体系,围绕“夯实基础、深化专业、复合知识、加强实践”的方针建设课程体系,积极探索能适应前沿科研创新与国家重大需求的基础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国际一流计算科学基础人才培养,构建本硕博一体化课程体系,保证计算科学人才能满足国家、军队、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推进技术进步,引领社会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具备源头创新能力、具备解决关键技术难题能力的人才。
04、育人特色
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普通班相比,强基计划信息与计算方向具有鲜明的育人理念和培养特色。在专业知识方面,培养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对信息科学领域基础具有系统的认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与计算机知识用于解决复杂计算机专业问题。在培养过程中特别注重基本科学素养的培养,通过系统地训练,学生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具备扎实的数学以及计算机领域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及环境方面的一般性基础知识,了解通过计算机解决复杂计算机专业问题的基本方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注重问题解决能力的学科,对强基计划入选的学生的培养关注问题的分析能力、设计与开发解决方案的能力、研究能力和使用现代工具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强基计划学生还会接受系统的职业规范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最终让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信息与计算科学强基计划本科课程结构拓扑图
05、培养目标与构建的专业能力
1.专业知识
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对信息科学领域基础具有系统的认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与计算机知识用于解决复杂计算机专业问题。
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具备扎实的数学以及计算机领域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及环境方面的一般性基础知识,了解通过计算机解决复杂计算机专业问题的基本方法。
2.问题分析能力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计算机专业问题,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力
能够独立或者带领一个团队设计复杂问题的计算解决方案,并能够有效开展该计算系统软硬件设计和实现,并能够开展该系统的性能和效率分析。
4.研究能力
具备一定的科学和应用研究能力,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专业问题进行研究,能够就复杂专业问题设计算法、进行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力
能够在复杂专业问题的预测、建模和解决过程中,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掌握现代工具获取信息的能力:了解本学科领域重要资料与信息的来源及其获取方法,能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及其它资源或信息检索工具,进行资料查询、文献检索,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工具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具备基本科研能力:能够在复杂科学问题的预测、建模和解决过程中,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提高解决复杂计算机科学问题的能力和效率,并分析所使用资源的局限性。
6.职业规范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良好的修养与道德水准,有意愿并有能力服务社会。
具备人文社会素养:掌握较为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理解相关职业规范:理解数学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学术规范与职业道德,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7.沟通能力
能够运用英语听、说、读、写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通过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回应指令等方式,就复杂计算机科学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熟练使用专业英语: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针对计算机科学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交流能力。
熟悉一个专业领域:对本学科相关专业领域及其行业的国际发展趋势有初步了解,了解本学科科学至少一个专业领域的研究热点,并能够发表看法。
具备与同行交流能力:能够就本学科相关领域复杂研究问题与同行及社会公众通过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等方式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
8.终生学习能力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快速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