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请您升级浏览器
为了更好的使用优志愿产品,点击下载

谷歌浏览器

360极速浏览器

360安全浏览器

QQ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全国服务热线:400-181-5008
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开通VIP

收藏

分享

第2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促进高质量发展

| 来源: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1510

4月19日,2024年云南省知识产权宣传周新闻发布会在昆明举行。云南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夏生安向新闻媒体介绍全省知识产权工作取得的成效。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云南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发挥好知识产权制度的激励创新作用,加强专利转化运用,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一、知识产权创造实现量质齐升

云南省综合运用各项知识产权制度和政策措施激励创新,知识产权创造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23年,全省专利授权3.27万件;发明专利有效量2.76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97件,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5.54%和23.9%。商标有效注册量69.26万件,同比增长10.34%,全国排名上升1位至第17位;累计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54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5件,农产品地理标志86件。全年版权作品登记10.97万件,同比增长112.76%,首次突破10万件。累计获国家授权的林业植物新品种350个,全国排名第4位。通过国家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178个,通过省级审定的品种2941个。

二、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纵深推进

一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取得新进展。2023年,以“昆仑”专项行动为牵引,全省保持严打态势,破获侵权假冒犯罪案件2503起,同比上升39.37%,涉案价值71.9亿元;统筹四大检察职能,批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41件54人,起诉53件134人;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6103件,审结案件5802件;推进公证业务工作,办理知识产权保护公证业务1130件。

二是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取得新成效。各部门组织开展“剑网”“龙腾”等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保护行动,全省查处商标案件982件,同比增长10.71%;专利侵权案件立案636件,同比增长274.12%;查办侵权盗版行政案件106件,首次突破100件;海关查扣侵权涉嫌商品613批次,涉及商品31.23万件,同比增长10.25%和33.64%。

三是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取得新突破。推动落实技术调查官制度实现“零突破”,技术调查官参与知识产权司法审判与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15件;推动行政执法与司法有机衔接,联合开展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推进在线调解,累计14个调解组织、55名特邀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开展案件调解1914件。成功申建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昆明分中心,涉外风险防控能力持续提升。

三、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日益凸显

一是地理标志培育进一步深入。2023年,深化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试点,新增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经营主体144家,累计达682家,年产值143.65亿元。筹建全省地理标志促进乡村振兴示范区3个,支持20家用标企业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带动数千家农户增收。争取专项资金,支持昭通苹果、普洱咖啡等28个产业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牟定腐乳和保山小粒咖啡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香格里拉松茸和漾濞核桃入选国家第二批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全省累计8个。普洱咖啡、普洱茶、文山三七和宣威火腿等4个案例入选第二批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二是区域品牌建设进一步拓展。“云南白药”等20个商标品牌,“建水紫陶”等6个区域商标品牌,“保山小粒咖啡品牌指导站”等20个商标品牌指导站,列入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加快培育“老字号”品牌,商务部认定“昆药”等6个品牌为第三批“中华老字号”。打造“云南米线”区域公用品牌,开展“云南米线”产地溯源、绿色食品认证工作。“云上黑山羊”入选2023年全国农业主导品种,在云南省和21个省(区、市)累计推广种羊15万余只,综合经济效益达300亿元,累计带动1.5万户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建设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展示体验馆云南专区,线上线下同步展示销售地理标志农产品。

三是转移转化机制进一步完善。云南省获国家专利转化专项支持,被确定为2023年专利转化奖补省份。全年专利出让2330次,受让2333次。专利商标质押融资139项15.22亿元,金额实现翻番,分别是2022年的2.6倍和2.2倍。全省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水电十四局第1期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深交所发行。50项专利获云南省专利奖。中国—南亚东南亚国际技术转移交易网络平台上线知识产权成果20万余项,累计实现技术有效对接服务100余项。全省高校积极开展“百校千项”高价值专利转化行动。

四是试点示范工作进一步多元。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4户、优势企业113户,全省累计拥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279户。昆明市知识产权运营重点城市建设有序推进。新增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1个、试点示范县3个。评定省级知识产权推动高质量发展示范县5个、示范园区5个、示范企业130户。组织60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2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展首批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实施试点工作。开展版权示范创建工作,认定省级示范单位5个、示范园区(基地)2个,向国家版权局推荐示范单位、园区(基地)9个。

四、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一是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省级15部门联合印发《云南省加快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营造知识产权服务业良好发展环境。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公共网点建设,新增商标业务受理窗口8个,累计设立18个;新备案省级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网点21个,累计备案47个;新建版权服务工作站14个,累计建成52个,实现各州(市)“三个全覆盖”。加强知识产权特色服务出口基地认定及建设,培育知识产权服务出口新主体,推进知识产权服务提质升级。昆明市列入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城市建设试点,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昆明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全年受理专利预审申请1572件,获授权852件,提升了专利授权效率。“云南版权作品登记系统”新增区块链时间戳存证功能,进一步加强作品登记工作的公信度。

二是知识产权人才基础不断夯实。2023年,认定省级知识产权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实务人才三类人才73人,累计认定281人。做好知识产权职称评审工作,加强知识产权领域(经济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知识产权教育普及,大理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开设知识产权专业,在校生268人;新增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15所,累计104所。全省举办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保护、种业保护、知识产权审判业务等各类培训,参训人员2万余人。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云南省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知识产权源头保护为基础,以转化运用为牵引,全面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工作全链条,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新篇章。

云南经济日报记者提问:

请问,今年省科技厅在加快知识产权专利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有什么新的举措?谢谢。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尚朝秋回复:

谢谢云南经济日报记者的提问。大家知道,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是知识产权运用的重要方式。今年,省科技厅将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全省中心工作,为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和藩篱,激发科技成果转化活力,提升全省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具体采取以下四个方面措施:

第一,推进重大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技成果转化活力。

一是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遴选部分国家设立的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赋权改革试点,探索建立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机制和模式。二是改革创新职务科技成果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充分赋予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国有企业管理科技成果自主权。三是开展“先使用后付费”改革。遴选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国有企业采取“先使用后付费”方式将科技成果许可给企业或单位使用。四是建立职务科技成果限时转化机制,并将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等情况作为科研项目立项和验收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第二,强化成果转化政策激励,提升科技成果供给及承接能力。

一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分配政策。科技成果转化完成单位提取和发放奖酬金,计入所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但不受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限制。二是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同开展协同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三是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对高校院所的科研人员携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在滇创办、领办科技企业。四是激励企业自主转化科技成果。

第三,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营造良好转化生态。

一是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健全专业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加强市场化运营能力。二是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建设一批面向社会开放的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三是在全省高新区、重点产业园区以及重点州(市)和县(市、区)探索建设省级科技成果转化综合示范区。四是对云南省各类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新获评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的,给予一定财政资金补助。五是加强技术经纪人培训,打通职称晋升通道。

第四,加快金融赋能成果转化,推动科技金融双向奔赴。

一是通过完善政策、优化机制,引导金融机构落地科技成果转化贷等科技贷款产品,适当降低科技成果转化类贷款门槛,满足更多科技型企业成果转化融资需求。二是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省财政按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助,引导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产业基金投向科技成果转化。三是支持科技企业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券,向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服务机构购买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承担着培养创新人才和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促进高校专利转化运用,对于推动高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专利转化质效。本文将探讨科技创新与高校专利转化的关系,分析如何提高专利转化质效,为高校科技成果创造更大价值。

一、科技创新与高校专利转化的关系

科技创新是知识产权的源头,知识产权是对科技创新的保护。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专利等科技成果的转化对于实现创新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高校专利转化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问题,如重数量轻质量、重申请轻实施等。为实现科技创新价值,高校需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提高高校专利转化质效的措施

引导高校科技创新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确保技术创新真正解决问题、成果转化有真效果。

加大成果转化奖励力度,激发科研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目前,高校普遍将奖励比例提高至70%,部分高校奖励比例达到90%以上。

实施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化解科技成果质量不高难以转化的问题。

调整专利资助奖励政策,推动高校专利“重质量、重实施”。

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确保基础研究有发现,技术创新能解决问题,成果转化有真效果。

提高高校专利转化质效,需关注科技成果质量和政策激励两个关键因素。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推

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科技创新价值,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评论
说点什么吧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