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工程学院
学院概况
计算机工程学院自2006年始由
计算机工程学院目前已有大
2018年与中科院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大
学院始终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高质量就业为目标,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着重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升。近年来有多名毕业生被录取为
近三年各专业总体就业率
1
专业介绍
联系人:孔鸿滨
联系电话:020-36903159
手机号码:13064206406
电子邮箱:konghongbin@126.com
Your user agent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Video element.
本专业是计算机学科宽口径专业,学习内容包括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与表示、计算体系设计和网络设计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计算机工程人才,具备创新精神,能够适应新技术、新产业和新经济发展需要,能够应用软硬件协同设计解决复
主要专业课程:
程序设计语言、
专业方向一 :智能技术
主要方向课程:
智能技术、计算方法、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信息处理。
就业方向:
除了能够胜任
专业方向二 :网络技术
主要方向课程:
就业方向:
可以在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软件公司等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设计和运维工作,开展网络应用软件研发,进行云计算和云存储系统运维,设计信息系统安全技术方案并进行安全
专业方向三 :物联网技术
主要方向课程:
单片机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物联网感知技术、物联网应用开发、算法设计与分析。
就业方向:
可以在各类软、硬件研发公司以及具有升级产业互联网需求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物联网系统的设计开发和运维、物联网通信协议的研发、物联网
联系人:邓一星
联系电话:020-36903372
手机号码:13751877112
电子邮箱:dengyx@gcu.edu.cn
Your user agent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Video element.
软件业是目前国内发展速度最快,就业需求较大,薪资水平较高的行业。
主要专业课程:
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云计算、Web应用与移动应用相关软件和系统的开发、
联系人:秦映波
联系电话:020-36903371
手机号码:15919686887
电子邮箱:qinyb@gcu.edu.cn
立足珠三角,依托
主要专业课程:
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就业方向:
毕业后能在软件开发相关企业从事开发、
2
实践育人
学院强调以赛促学,以多元、丰富的竞赛文化促进学院学风建设以及学生综合实力的提升。2022年,我院有800余人次参加各类学术竞赛,参赛人数相较去年有了大幅提升,并有428人次在省级及以上学术科技竞赛中获奖,并在数模国赛、ACM等多个重量级赛事中取得突破。其中,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首次获得全国一等奖一项(3人),创历史新高,并获全国二等奖3人,省级一等奖2人,二等奖13人,三等奖20人,优胜奖72人。在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中,3人获得全国铜奖,取得历史性突破,并有15人获优胜奖。在第十三届“蓝桥杯”比赛中,突破性获得全国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优秀奖1人;27人获得省级一、二、三等奖。在中国高校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2人。在“2022年MCM/ICM数学建模美赛”中获二等奖(Honorable Mention)10人,三等奖(Successful Participant)46人。在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中,获得全国总决赛团体三等奖1项,广东省团体二等奖1项,并获广东省高校一等奖,另有1人获全国三等奖。在第十届“泰迪杯”
学院重视“以考促学”,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参加行业或协会组织的考试取得专业技术证书。超过95%的学生考取了专业等级证书或华三、华为、思科、红帽、亚马逊等厂商推出的IT系列技术证书,增强了自身的就业竞争力。目前学院共有28人次通过AWS中级及以上认证考试,位居国内高校前列。其中,16级吴汉浩同学是中国第一批通过AWS BigData专家认证的在校大学生。据统计,2020-2022届毕业生中初次月薪过万人数总数超90人,每年均有10+毕业生入职腾讯、亚马逊、阿里、百度等国内外IT头部公司。
3
特色育人
为了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学院持续优化专业建设体系。其中,
4
文化育人
学院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近年来,学院通过打造“精品项目”,创建“标杆工程”,开展了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搭建了新媒体网络沟通平台,营造了求真务实、和谐奋进的文化氛围。一年一度的计算机文化节始终坚持“学术与趣味”相结合的理念,经过十三年的推陈出新、不断积淀,是全院极其关注、广大师生热情参与的品牌活动之一;创新创业讲座、学术沙龙、优秀学长计划等专题讲座涵盖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专业素质能力提升、职业生涯规划等多个方面,备受学生关注;微电影创作大赛、院运会、班际篮球赛等文体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参与率屡创新高;多姿多彩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吸引了众多学子踊跃参加。学院学风笃实,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氛围浓厚,已形成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
5
协同育人
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依据专业方向不同,开办了旨在训练学生项目开发和实际动手能力的7间工作室,共完成或进行中的各类项目近50个,参与学生多达200+人次。工作室目前已形成从大一到大四各年级均有学生参与的开发梯队,学生以专业技术为基础与企业开展合作进行项目研发或以创业为目标进行孵化。
此外,学院与思科公司合作共建网络学院;与亚马逊公司共同申报的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云计算人才培养基地”已于2020年立项;与中科曙光共建教育部
近三年部分学生考研统计
部分就业企业
为了方便各位考生
及考生家长更好的了解我校
招服君开设了QQ咨询群
大家可以根据
自己的选择科目对应入群
招服君会及时回答大家消息的哦!
(广州城理-广东省物理+不限考生咨询群1/2)
(广州城理-广东省历史+不限考生咨询群1/2)
(广州城理-广东省
(2023广州城理广东省外考生咨询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