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基本情况。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前身是创办于1953年的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北京石油学院。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30余万名优秀专门人才,被誉为“石油人才的摇篮”。90年代以来,学校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及“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2020年和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给学校学生回信,高度肯定了学校的办学追求、成效和贡献。
目前,学校一校两地(北京、克拉玛依),两校区独立招生,录取时互不调剂。
二、学校优势及特色。
学校构建了能源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形成了一流学科引领、骨干学科和基础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生态。现有2个国家“双一流”学科、2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在油气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领域形成明显优势,在碳中和工程与技术、油气人工智能等领域积极布局清洁低碳智能学科群。在教育部最新学科评估中,A类学科增加至4个。工程学、化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数学8个学科领域ESI排名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化学、地球科学进入1‰。
近年来,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能源转型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学校不断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新建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碳储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学校本科专业呈现“少而精”的特点:招生的34个专业中,21个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外,其他专业均实施“本博或本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
三、学校2024年招生政策的亮点或变化。
1.地质类停招,按照“资源勘查工程(油气与清洁地质能源)”招生,地球物理学类停招,按照“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物理学(智能探测)”2个专业分别招生,大家在报考时仍旧可以将往年大类的分数作为参考。
2.“石油工程+阿拉伯语”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继续招生,2024年新增“资源勘查工程+俄语”联合学士学位和“能源经济与新能源工程”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
3.英语专业增设“英语(全球能源治理)”新方向,探索跨领域跨学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符合我校特色的国际能源治理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上,既有英语专业课程,还包括全球能源治理类核心课程(国际能源组织与全球治理、国际能源商务、国际能源法、能源政治等)。随着中国能源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规模的扩大,毕业生发展更加多元。
4.为服务国家“双碳”战略以及能源行业清洁低碳转型的需求,石油工程(碳中和能源创新班)2024年首次面向高考招生,实行“书院制”+“导师制”管理模式,开展“一对一”个性化培养。创新班学生全部入住学校唯一的拔尖人才培养书院——“梦溪书院”,由书院、碳中和示范性能源学院共同培养。
此创新班旨在培养国家急需的“油气+碳中和”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强调多学科交叉,学生第二学年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从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海洋油气工程中任选专业。
四、学校2024年招生计划如何安排?有无增减?
2024年学校招生总计划为2350人,与去年持平;但各类型计划有所调整,统招计划增加,部分生源大省和西部省份会少量增加招生计划。具体以6月份教育部与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审核公布的结果为准。
五、学校的录取原则有何特别之处?哪些专业有特殊要求?
学校录取原则与往年基本保持一致,详见《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4年本科招生章程》。我校根据考生投档成绩和专业志愿进行录取和分配专业,且专业之间不设分数级差。
英语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
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参照教育部、卫生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请考生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谨慎填报专业志愿。
六、学生入学后,如果发现报考的专业不合适自己,是否有转专业的机会?
学生可以在大一或大二末在全校专业范围内申请转专业。转专业须通过转入学院的面试,结合学生大学期间成绩与面试表现综合评价,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转专业需求。全校2023级本科生转专业成功率为76%(212人申请转专业,161人成功)。
七、学校近几年的就业及深造情况。
学校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6%,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多样化,不仅在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为代表的能源龙头企业就业,在电力、汽车、信息、金融、航空航天、教育等行业也深受欢迎;40%以上的本科毕业生就职于国有企业、科研院所、事业单位、教育单位、政府机关和部队。
近三年本科毕业生深造率平均为52.4%,其中国内升学率为48.2%,主要升学院校集中在本校及清华、北大、北航、北理、天大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出国深造率为4.2%;2024届本科毕业生保研率达30%,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