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历史沿革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办学历史悠久,肇始于前身校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分别于1921年、1926年设立的家政教育系、教育系,迄今已逾百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历经大学院系调整和改革,尤其是1954年厦门大学教育系的并入,教育系不断充实发展,积淀了卓越人才培养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1999年9月,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科学研究所、电化教育系、电化教育中心合并,成立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进入新世纪以来,学院几经优化重组,2022年2月恢复独立设置教育学院。学院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等荣誉。学院现有教育学系、教育技术系、学前教育系,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学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主要依托建设学院。3个本科专业中,教育学、学前教育两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两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教育技术学专业为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教育学类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型的具有教育家潜质的师资。

学院学科设置情况
二、师资队伍

学院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育引并举。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日本大阪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大学引进优秀博士和高端人才;通过青年教师成长规划、“教学导师”制及资助研修计划,制度化地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实施师资队伍学历与能力“双”提升工程,打造新时代好老师培养专业团队。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8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17人,博导1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为86.20%。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新世纪千百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1人、福建省优秀专家优秀人才1人、福建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福建省特殊支持高层次人才(双百计划)1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3人、福建省高层次人才(ABC类)19人。
学院还拥有省级(博士)研究生导师团队,省级教学团队。其中,教育部教育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形成了一支数量结构合理、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职师资队伍,有力支撑学院卓越创新人才培养。三、学科建设

学院注重内涵式建设,不断加强学科、课程与教材建设,推进专业建设。教育学学科成为福建省重点学科、省特色学科和省双一流建设高峰学科。拥有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省人文社科基地(福建省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育技术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媒体技术实验中心)等学科专业建设平台,不断夯实一流人才培养学科平台基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2个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学院学科建设情况




近年来承办各类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情况学院加强基础教育研究,特别加强中小学名师成长规律研究,主动参与基础教育师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任务,探索高校和基础教育部门“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共同发展机制,积极开展面向基础教育的多领域交流合作,在实践中形成了专业教育、学科讲座、观摩活动相互融合的特色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有力支撑一流人才培养。
举办2023年福建省高中副校长能力提升(分管教学)培训班
与福州台湾会馆共建教育实践基地

与闽清县人民政府签订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四、科研成果
近3年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90项,教学改革与教育研究成果丰硕,研究经费近2800万;发表学术论文524篇,出版学术著作近20本,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13项,其中付八军教授的专著《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的中国模式研究》获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余文森教授的专著《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丁海东教授领衔的《新理念与新模式:幼儿园户外游戏课程构建与实践》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丁海东教授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余文森教授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学院多个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
五、教学成果
学院现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18门;李明德教授作为第二主编的《外国教育史教程》 (第三版)获得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二等奖。

六、人才培养

学院始终坚守教育初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为着力点,高标准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的要求融入各个专业课程与教学之中,引导学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持续打造“敬畏知识、敬畏课堂、敬畏教师”的特色学习文化,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学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加强专业基础课程,改造专业核心课程,精减课程门类,实施模块课程,探讨微型课程。推行“读思达”教学法,注重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具有较强的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学习指导等教育教学能力,构建了“以素养提升与创新实践能力为导向”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三堂联动”(高校课堂-微格教学-中小学课堂)、“四习相通”(见习-演习-实习-研习)的卓越型教师人才培养运行机制。
学院读思达教学法体系
学院“人工智能+科技劳动教育”微专业开班式
同时,学院还聘请部分一线名师授课,引领与示范提升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每个学年均安排时间不等的教育见习、研习与实习,四年级上学期安排一个学期的实习和研习,确保学生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都有机会接触了解基础教育与教学的实际,把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四年“全程”学习,全面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三位一体、四习相通”的技能训练体系学院不断加强合作办学,与高雄师范大学、台湾东海大学合作,先后组织100多名优秀名师实验班学员赴台湾开展短期教育研修。2020年起,学前教育专业与美国匹兹堡州立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学院学科建设和国际化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美国匹兹堡州立大学代表团参与我院学前专业教学实践周
新西兰梅西大学代表团来访我院在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近年来,学生所获校级及以上荣誉达1200多人次,连续六年取得全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总分第一。学院团委荣获2021年全国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2022年福建省五四红旗团委。学院官微连续多年获校“新闻宣传十佳学生团队”“团学新媒体工作先进学院”和“星级记者团”称号。2021年,学生参加学校第十九届体育节暨第五十七届田径运动会,获得体育节、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双第一。


连续六年蝉联福建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学前教育组一等奖

学院团学获奖证书

学生团学活动剪辑
七、就业情况

毕业生教育信念坚定,家国情怀深厚,涌现一大批如吕冰心等服务基层奉献教育的优秀毕业生。毕业生蔡剑兴、沈慧琴、廖代森等分获得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优秀教师。毕业生应向阳荣登《福布斯》中文版2013年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名单。

学院荣获2023年毕业生升学工作先进单位
思明区“优秀班主任”“先进德育工作者”,厦门市莲龙幼儿园教师,学前教育专业2015届校友吕冰心

厦门鲜喵网络董事长、福州友宝电子创始人,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教育技术学2013届校友应向阳
八、联系我们

学院网址:
https://jyxy.fjnu.edu.cn/
招生咨询电话
0591-22867287
0591-22867486
学院微信公众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满怀期待。
教育学院将坚定不移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培养一流师资和教育学类拔尖创新人才,为学校教育学科振兴繁荣和区域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END
出品:福建师范大学招生与考试办公室
制作:本科招生新媒体运营中心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编辑:洪佳艺
封面:吴文刚
校对:范彩云 马倩雯
责编:张旗(师)
审核:李溢明(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