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智能化的浪潮中,技术革新如同破浪之帆,引领我们驶向未来。古有“千里江陵一日还”,今看“智驾科技宏图展”!江苏理工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秉承“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发展理念,大力弘扬“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四敢精神,以智慧引领出行,培育创新英才,共同“智”造未来。意“汽”风发等你来,“车”行天下向未来,欢迎报考江苏理工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 张兰春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成立于2012年,设有汽车运用工程系、车辆工程系、交通运输系、中心实验室等,在校本科生1200余人、硕士研究生200多名。学院现开设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交通运输、智能车辆工程4个本科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江苏省品牌A类专业、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类专业;中德合作办学汽车类专业为江苏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车辆工程专业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机械动力类卓越工程师专业。学院建有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学院、江苏省产教融合重点基地、江苏省高等学校实践教育中心;获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门、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2门、江苏省产教融合一流本科课程1门、江苏省在线课程4门、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7部、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学院拥有校重点建设学科“交通运输工程”,建有江苏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安全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报废汽车绿色拆解与再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及其集成控制重点建设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和各类企业委托科研课题10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70篇,授权发明专利260件,获各类科研及教学成果奖10项;部分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全院师生秉承“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发展理念,大力弘扬“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四敢精神,凝心聚力持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科学研究质效、教育教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彰显特色,服务社会,积极融入区域汽车产业与交通产业建设,为地方行业企业及职业院校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学院高度注重人才质量的培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探索并实践了“国际化、工程化、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学院现有教职工65人,专任教师54人,教授6人,副教授16人,高级实验师/高级工程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0人(含在读博士6人),硕士生导师29人。专任教师中有“双师型”教师39人,其中,德国手工业协会汽车维修大师、技师11人,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汽车维修高级技师14人,“博士+高级技师”3人。聘请16名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教授及企业院所的工程师为学院兼职教授。学院拥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3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对象4人、江苏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8人,江苏省“双创博士”3人。“新能源汽车控制与运用工程教学团队”入选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汽车类专业核心课程教研室入选江苏省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推进多元协同,实现育人目标。
01推进理论实践协同,实现创新创业能力目标学院与华睿新能源、北汽重卡、中汽研、中创新航等领军企业合作,构建集校企联合教学、创新创业竞赛、企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
依托新能源汽车集成控制与检测诊断、智能网联及智慧感知三个校企合作方向,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申报创新训练项目,创新创业热情持续攀升。学院注重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近3年来,本专业90%以上学生参加过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及竞赛,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周培源杯”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二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选拔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巴哈赛车、HONDA节能车竞技赛优秀奖等省部级以上奖20余项。获批国家及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00余项,获得国家级、省级学科竟赛200余项,先后多次获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一、二、三等奖,获得江苏省团队优秀毕业设计2个;学生科技成果获批国家专利6项。
02推进校企协同,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目标学院重视产教融合,深度融入地方经济建设,构建紧密对接江苏省十大战略新兴产业和十三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与江苏省新能源汽车、智能交通等产业需求侧紧密对接,实现专业在建设规划、人才培养、资源开发、师资队伍、实训基地、服务平台以及管理机制等各个方面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转型升级。
学院先后与常州华睿新能源汽车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江苏省汽车工程师实践教育中心、江苏省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及其集成控制重点建设实验室、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与东软集团、中汽研共建了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与贝特瑞、中创新航等合作共建了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重点产业学院。
通过持续建设,校企合作先后建成省级产业学院1个,省级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校级产业学院2个。此外,与今创集团、常州明都汽车集团、常州星宇车灯、中创新航、中汽研等建立了10余个稳固的生产实习基地。合作共建的实践教学基地、产业学院及实习基地有效保障了每届300余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达成。
学院牵头建立的高层次科研与教学平台一览表
03推进第一第二课堂协同,实现学生能力素质目标学院积极推进“第二课堂”建设,通过顶层设计加强与“第一课堂”融合发展,着重围绕思想引领和学业提升打造协同育人体系。
学院立足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特点,结合学院自身学科特色和人才培养实际,优化完善第二课堂实践课程、记录评价、运行制度、数据管理“四位一体”制度推进机制,建设学生成长助力工程,切实发挥第二课堂协同育人作用。学院为贯彻落实学校“党团班一体化”工作思路,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可持续性人才培养和自身发展的“双螺旋”模型,促进班级日常管理与党、团工作相辅相成,共同提升;学院践行“三全育人”培养理念,落实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方案,明晰职责、凝聚人心、形成合力。通过科研育人、实践育人、资助育人、文化育人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通过各方积极努力,学院学生学习兴趣日益浓厚,学业整体水平稳步提高,升学深造意向不断攀升。
04推进全员育人协同,实现就业服务质量目标
学院以就业为中心构建就业育人共同体,建立全员参与的网格化联动机制,纵向搭建“学院党委—系部—班级”三级就业责任链,横向搭建“学业导师—毕设导师—就业导师”的三重就业指导链,年均就业率在98%以上。构建全过程精准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对毕业生分层分类进行精准化就业指导与服务,增强就业全过程保障。
深挖企业资源,深耕细作,学院与中质智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湖大科瑞(江苏)检测技术公司订制人才联合培养协议,成立中质班、湖大科瑞班;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常州腾龙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签署校企合作协议,推动人才培养与就业有机联动、有效对接。
学院组建汽车企业库,定期举办汽车专场招聘会,开展老师直播带岗活动,受到江苏电视台、现代快报、常州电视台等省市级媒体平台的采访报道;开展企业直通车,为就业困难学生荐岗送岗,受到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等国家级媒体平台宣传报道。
专业代码:080208
学制:四年
专业简介: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始建于1997年我校开设的汽车维修工程教育专业,根据汽车“后市场”对高端专业人才需求,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开设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13人,硕士生导师12人。
专业先后获批江苏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A类)、江苏省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评级为A,专业所在教研室获评为江苏省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专业已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专业拥有江苏省汽车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集成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江苏省产教融合重点基地以及中德诺浩汽车实训基地等多个省部级教育教学与创新实践平台,具备专业人才培养所需的完备实验和实践条件。先后与江苏明都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华睿新能源汽车发展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合作建立了专业实践基地。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深厚文化素养、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具备“懂技术、会管理、善服务”综合素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在传统燃油及新能源汽车服务工程相关领域从事汽车检测诊断、汽车保险理赔、汽车性能测试、汽车零部件设计、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开发及汽车服务企业管理等相关岗位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02车辆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0207
学制:四年
专业简介:
车辆工程专业始建于2009年,2013年新增为学士学位授权专业,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硕士生导师12人。
专业于2013年入选江苏省机械动力类卓越工程师专业及校重点专业,2014年入选教育部产学研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2021年获批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评级为B,专业所依托机械工程学科是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培育)学科。专业已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专业拥有江苏省汽车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江苏省优秀实训基地、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集成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江苏省产教融合重点基地等多个省级创新实践平台,具备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所需的完备实验和实践条件。专业先后与宁德时代、北汽重卡、常州易控等10余家企业合作建立了专业实践基地。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自然科学基础和车辆工程专业知识;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在车辆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研发、设计、制造、生产管理等相关岗位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03交通运输专业专业代码:081801
学制:四年
专业简介:
交通运输专业起自于2011年的车辆工程专业(城市轨道交通方向),自2014年起转为交通运输专业招生,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评级为B。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具有高级职称6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硕士生导师5人。
专业紧扣轨道交通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根本点,以协同创新为引领,设置了跨学科的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教学体系,构建了具有错位发展特色,符合地方、行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城市轨道交通人才的模式,依托“江苏省轨道交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江苏省机械动力类卓越工程师教育联盟”和“常州轨道交通车辆及部件产业基地”,构建了基于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实践基地”的协同创新实验基地。专业建成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虚拟仿真、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等多个现代化专业实验室,设备总值达600余万元。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掌握交通运输领域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交通领域从事运输系统技术开发与运用、规划设计、运营管理、设备运用和维护等相关岗位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04智能车辆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0214T
学制:四年
专业简介:
智能车辆工程专业经教育部批准于2022年9月开始招生,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评级为B+。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13 人,其中正高级职称 1人、副高职称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 12 人。专业教师教科研业绩突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江苏省科技厅项目5项,江苏省教育厅重大项目2项,出版江苏省重点教材1部,授权专利50余项,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1项,中国国防技术发明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1项。专业实践条件完善,依托省级产业学院、江苏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安全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高等学校汽车工程实践教育示范中心、江苏省育英众创空间、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省级实践实训平台;建成汽车构造虚实融合实验室、汽车数字化设计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实验室、智能网联汽车实验室、智能汽车电气与电控系统实验室等10余个现代化专业实验室,这些平台及实验室为智能车辆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学生创新方面提供了条件保障。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自然科学基础和车辆工程专业知识;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在车辆工程相关领域从事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及电控系统产品研发、设计、制造、生产管理等相关岗位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点击图片查看
来源: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美编:大学生通讯社 新媒体部 颜敏如
校对:大学生通讯社 新媒体部 王茜
审核:崔伟、金兴坤
投稿邮箱:2472046176@qq.com
欢迎报考江苏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