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强调“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落实乡村医生待遇,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乡村医生职业能力和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是党和国家的长期关切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基层和农村卫生工作,重视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1965年,毛泽东同志在同医务人员谈话时提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快健全适应乡村特点、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幅提高。
乡村医生职业能力如何,直接影响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农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对乡村医生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持续提升乡村医生队伍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才能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夯实乡村振兴的健康根基。
充实乡村医生队伍,强化乡村医疗人才储备
近年来,乡村医生队伍年龄结构持续改善,但仍存在整体年龄偏大、后备人才不足的问题。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乡村医生队伍中60岁及以上的占比高达28.8%,45—59岁之间的占比为46.1%,而34岁及以下的占比仅为5.1%。
加大乡村医生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强化人才储备。一方面,以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和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为主渠道,进一步探索在市属院校开设专科层次的全科医学专业,开拓专门化培养渠道,培养新一代乡村医生,为乡村储备更多医疗人才。另一方面,把落实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健全人才智力帮扶协作机制、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等作为辅助渠道,吸引具有丰富从医经验、高尚职业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的优秀医生扎根基层、服务百姓。
优化职业培训体系,提升乡村医生职业能力
职业培训是提升乡村医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方式,但现实中还存在培训目标与学习需求不匹配、培训连贯性和系统性欠缺、培训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都不同程度影响着职业培训的效果。
提升乡村医生的职业能力,关键在优化乡村医生职业培训体系。一是建强培训主体。按照学校主导、政府支持、基地实施、乡医参与的形式,构建乡村医生培训联盟。充分发挥医学专业院校的丰富资源优势,打造志愿者中心、课程中心、学员支持服务中心和评价研究中心,进一步提升乡村医生培训质效。二是优化培训课程。乡村医生培训课程的设计应统筹考虑乡村医生的工作实践、全科医生的理论基础、执业(助理)医师的考核要求等,切实按照“医教协同”的培训理念,将医疗、卫生、预警、人文等教育课程优化整合。三是创新培训方式。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安排培训课程,坚持到校面授和送课上门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综合培训和分级分类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相结合,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四是完善评价方式。制定包括乡村医生、授课教师、卫健部门、医考中心、乡村干部以及农村居民在内的六位一体评价体系,并将评价结果作为乡村医生动态续聘的重要参考。
完善保障制度,让乡村医生留得住、有发展
稳定乡村医生队伍,让广大乡村医生留得住、有发展,离不开完善的保障制度。要探索乡村医生人事编制使用新方法,实现从“简单增量”到“活化存量”的转型。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逐步将符合要求的公办村卫生室转为乡镇卫生院村级医疗服务点。促进人才培养、使用和流动,完善收入和待遇保障机制,提升乡村医生岗位吸引力。推进医疗、医保、医药、医教改革协同联动,创新完善乡村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群众的知晓度、参与度和认同感。制定激励政策,增强乡村医生自身的职业安全感、自豪感,激发其自觉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积极性。建立健全乡村医生到龄退出机制,平稳推进乡村医生队伍更新换代,破解乡村医生队伍老化问题。
乡村医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守护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要立足我省乡村医生队伍现状,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乡村医生职业能力,推动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打造一支专业化、规范化乡村医生队伍,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网底,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原文链接:https://hbrb.hebnews.cn/pc/paper/c/202410/23/content_249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