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中国教育报》刊发了我校党委书记邱建军的署名文章《深化教学改革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全文如下:
深化教学改革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人才培养的科学准确定位,对于制定发展规划、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根本性和基础性的作用。
“两层半”人才培养模型
紧跟分类管理政策确立人才培养定位 由于经济发展及教育资源分布的非均衡性,不同高校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性。2022年,江西省教育部门出台了本科高校分类管理办法,构建了高校分类体系,推动高校分类发展,实施分类评价。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人才供需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两者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匹配,出现了“有人无岗”和“有岗无人”的结构性矛盾。《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要求“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紧密对接”。
对于传统的行业人才岗位划分,第一层为工序操作者,主要负责某些工序有限的局部操作,如操作工人;第二层为流程执行者,主要负责按照预定的规范完成既定式流程管控,如技术工人;第三层为流程制定者,负责根据工艺或项目需求制定方案和规程,如研发工程师;第四层为战略执行者,负责依据总体战略,构建具体架构,如总体架构师;第五层为战略规划者,负责制定全局发展战略,如首席技术官。
上述架构中,流程制定者构建的方案和规程具有通用性,往往无法兼顾具体应用场景,可能会使得流程执行出现偏差。因此,
位于“两层半”的“懂理论、精实践、善创新”的流程应用者具有贴合实际、量体裁衣的“蓝图实施力”,又具有指导流程落地运行的“卓越赋能力”,还具有协助流程开发的“研发支持力”,起到承上启下、精准应用的关键作用。理工类、经管类及设计类等学科对应的行业,均有相应的岗位。“两层半”人才培养定位符合
在党建引领下,将立德树人、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创新精神等作为培养目标。将质量标准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反馈闭环,构建“基于质量标准的目标导向循环机制”。在具体工作中,引企入校开展产教融合,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实现师资融通、人才共育;通过“学科交叉”拓展学生知识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施赛创融通,以赛促学、促教及促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发挥
-融媒体中心-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初审|曹泽
复审|吴立勤
终审|邱俊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