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请您升级浏览器
为了更好的使用优志愿产品,点击下载

谷歌浏览器

360极速浏览器

360安全浏览器

QQ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全国服务热线:400-181-5008
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开通VIP

收藏

分享

北京邮电大学在2024中国信息通信大会中获得多项荣誉

| 来源:北京邮电大学 2149

11月30日,在2024中国信息通信大会上,中国通信学会正式发布了2023年度信息通信领域十大科技进展。北京邮电大学作为第一位完成单位的科技进展:“6G信道新特性与建模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作为第三完成单位的科技进展:“算力全光网络技术创新与应用”,入选“十大科技进展”。

6G信道新特性与建模理论的研究与应用

北京邮电大学联合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在6G信道测量仪器、信道建模理论、信道仿真软件三大方面实现了创新和突破。

大会同时举行了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为2024年度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以及我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崔琪楣等10位2024年度中国通信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颁奖。

图:左一为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崔琪楣

11月25日,2024年度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公告发布。经中国通信学会秘书处审批,决定向118项成果和10名候选人授予2024年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授奖项目30项;二等奖授奖项目57项;三等奖授奖项目31项。我校共有13项科技成果荣获2024年度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

主持完成获奖项目

费爱国院士、王莉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面向应急感知的传存资源协同调度理论与方法”荣获2024年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

该项目围绕自然灾害与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展开研究,在公网缺失/损毁等恶劣环境下,通过应急通信手段构建多节点感知的机动网络,将无人机航拍或地面传感节点感知的灾情数据上传至算力节点进行计算解译,常面临“选频接入慢、传存效率低、感知解译差”等难点,将通信-存储资源匹配调度理论引入应急感知研究,提出了面向应急感知的传存资源调度理论方法体系,为快速、高效、精准的应急感知提供强有力的基础理论支撑。项目发现了面向多节点接入的链路选频逆序优先的快速匹配机理,证明了保障业务服务质量的可行功率边界,提出了快速选频匹配调度方法和多链路干扰抑制的边界功率降维搜索方法,解决了“选频接入慢”的难题;发现了感知数据存储转发中的“频谱-链路-内容”的映射规律,提炼了超图表征的传存耦合模型,揭示了多跳协作的传存均衡机理,提出了网内节点分布式动态匹配调度方法和网外节点内容保鲜的无人机采集路径算法,解决了“传存建链效率低”的难题。发现了复杂应急场景中目标的方向变化、尺度多样等特性与解译性能之间的内在变化规律,揭示了多方向目标旋转不变鲁棒表征和多尺度目标特征快速关联机理,建立了卷积稀疏化连接和特征感兴趣区域动态调整的轻量化感知模型,解决了“感知解译差”的难题。

彭木根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低轨通信卫星融合处理与传输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2024年中国通信学会科技奖(技术发明类)一等奖。

本项目针对长期困扰我国低轨星座发展的星上载荷、星地接入和地面信关站关键技术挑战,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银河航天(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通过“功能-信号-业务”三级融合处理新思路,发明了星上载荷多频段多任务功能融合处理、星地链路高可靠接入与按需资源调度、陆地信关站通测控管一体化、星地通信和遥感业务融合传输等系列关键技术。核心成果写入4项3GPP标准和4项国家行业标准,授权发明专利66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2篇。基于上述发明成果,研发了星上Q/V/Ka融合天馈线、星上综合任务管控单元、透明转发低轨通信载荷、可再生低轨通信载荷、通测控管一体化信关站等,应用于银河航天公司的国际首颗 Q/V/Ka 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和02批“小蜘蛛网”卫星等。项目组构建了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多任务星地融合传输试验平台,开展了国内首次低轨宽带通信卫星与5G专网连通试验、基于“北邮-银河号”的低轨卫星通信遥感一体化试验等,通信速率、时延、遥感信息获取时长、地面段建设运维成本等关键指标显著提升,实现了从载荷、设备、系统、应用到管控全链路完全自主可控。本项目成果对我国低轨宽带通信巨型星座低成本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为我国自主可控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

周琳娜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多媒体数据隐私保护与可信传输技术研发及应用”荣获2025年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二等奖。

该项目针对大数据安全领域的关键挑战——多媒体数据的隐私保护与可信传输问题,围绕现有安全措施难以保护海量异构数据、开放信道传输增加泄露风险、缺乏移动端轻量级加密手段等三大难点,开展了长期研究与应用推广。在多媒体数据安全方面,提出了基于码分复用的大容量、强鲁棒信息隐藏方法,实现了数据隐私保护与可控安全;攻克了国密算法SM2和SM4的快速实现难题,突破了数据安全存储的效率瓶颈。在可信传输安全方面,建立了多层异构网络传播动力学模型,设计了基于多层网络免疫的可信传输系统,填补了大规模网络免疫机制的技术空白。在移动端安全方面,提出了集成白盒密码与可逆信息隐藏的轻量级安全方案,消除了用户隐私泄露风险。项目成果在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等单位广泛应用,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移动端轻量级数据加密与信息隐藏硬件结构图与原型机

芦效峰副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电力物联网数据全流程安全可信及协同防御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2024年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二等奖。

该项目构建了从电力数据采集、传输、存储、计算到安全防御的全流程安全可信技术体系。提出基于设备硬件特性建模的可信终端认证,基于零信任理念构建了动态访问控制和多重边界防护系统,实现了高效灵活性的网络访问控制;提出无双线性对KP-ABE算法实现数据高效加密传输,设计属性基加密算法和区块链相结合的链上链下数据存储与访问控制方案;针对电力数据利用,基于联邦学习实现电力数据隐私计算,提出异构融合联邦学习和异步学习机制,突破了物联网设备差异性导致的模型异构限制和同步训练限制;提出层次分析态势感知模型和多级设备协同自动阻断技术,构建了细粒度感知、定位、阻断的协同防御体系。该项目取得授权发明专利30项,发表SCI/EI论文22篇。

参与完成获奖项目

通信计算资源受限的边缘智能理论和方法(第五完成人:秦晓琦)荣获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

非合作无人机多模态协同感知与管控技术及应用(第一完成人:穆俊生)荣获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

非对称传播环境下无人机群通信组网关键技术与应用(第二完成人:张奇勋)荣获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

高可靠超长距可重构海底光缆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第四完成人:张杰)荣获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

面向大型企业规模应用的开源数据库(第十三完成人:黄智濒)荣获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

全天候立体化应急指挥通信关键技术及行业应用(第一完成人:丰雷)荣获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二等奖。

数字员工全生命周期智能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第一完成人:傅慧源)荣获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电信级大规模用户行为数据挖掘关键技术研发与规模应用(第三完成人:张蓝姗)荣获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电信级可信基础设施关键技术与规模应用(第二完成人:马兆丰)荣获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三等奖。

评论
说点什么吧
发布

手机扫一扫下载APP

400-181-5008

优志愿将竭力为您提供帮助

(免长话费 )

教APP备31001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