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复活学院
张嘉琪/高二年级 刘祖国/指导老师 浙江省东阳中学
这一刻我的骨骼肌开始不由自主地颤抖,倒不是因为冷,而是生怕我的轻举妄动影响脑袋上的机器运转,我的人生将会是另一种不同的命运。
脑袋上的银色头罩是非侵入式基因评判仪,学校根据基因序列的不同分配学生去不同的学院。在此之前,我对自己的命运走向一无所知。但是很幸运,基因并不会欺骗自己,它会找到我最根本的兴趣点和潜能。
“恭喜你,生命工程学院!”菲兹博士高兴地拍了拍我的头,高考应试制度废除后,他对每个因基因而受到因材施教的学子都感到欣慰。摘下了测血压器似的头罩,我步入校园,寻找着无限新奇的事物。
马上太阳就要升起了,那时就是学校的就寝时间。臭氧层的大块空缺使人类根本无法在日常阳光下生存,自然阳光成了最奢侈的渴求,人类不得不颠倒生理作息活命。
我望见公告栏上的电力显示板,“电力充足稳定”。透明的光屏上投影出太空中戴森球的实时画面,核物质能量正通过无线电不断传输至电力库。我不禁寒颤,这样看来,臭氧空洞倒是为戴森球的能量传输提高了“效率”。
“奥里诺科鳄鱼,南美洲最大的肉食动物,夜伏昼出。”
又是新的夜晚,我来到“生命科学学院”报到。助教老师给我们每个人都安装了通讯耳钉。耳钉漂亮而精致,微小的外形钉在耳朵上使女生们停不下臭美的自拍。这个通讯耳钉是沿用了骨传导技术,通过振动来使耳鼓膜振动,传递上下课信息,更加方便而快捷。每个学院的作息时间不一样,这耳钉就省去了学校里此起彼伏的上下课铃交响曲。我不禁对生命科学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小嘴巴猴,世界上最小的猴类,夜伏昼出。”
我们学院的教授是菲兹博士,他永远保持着对科学的激情和对生命的热爱。见到了新一届的新学生,他难以抑制内心的喜悦,恨不得将生命科学的所有知识都灌输给我们。
突然,像是头痛欲裂的样子,他倒了。
全场学生惊呼,纷纷去扶起菲兹博士。菲兹博士拿起一顶机械帽,把它戴到了头上。空气电离屏上出现了菲兹博士大脑皮层的清晰图像,他将一只试管内的无色液体灌入机器中。过了不久,我们看到博士的大脑皮层基底的Ventricular zone 萌发出了许多再生神经细胞,它们像豆芽般不断生长,一直突破皮脂层、缘层。
看毕,菲兹博士骄傲地抬起了头,顿时,我眨了眨眼睛,菲兹博士好像瞬间年轻了不少,黑发仿佛又再生了几许。同学们都觉得酷毙了!教室传出雷鸣般的掌声。
“但是,”菲兹博士冷静了下来,“我们学院的重点项目是‘人类复活’工程。”
他随即点开了5D示例模型,表情严肃的说:“想要长生不老,是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但想要达到这个目标,并不难。”
梦,自从VR技术的诞生以来,可以挣脱黑夜,鲜明地活跃在你我的身旁。菲兹博士激动地手舞足蹈,如饥似渴地传授我们一个又一个的知识点。
首先,我们需要一组可以不断更新复制的细胞,这点我们可以根据瘤细胞的基因特性,对体细胞进行定向改造,消除细胞接触抑制。其次,我们需要构建纳米机器人,小到可以被DNA分子自动包裹的1.5nm。将之送入体内,编程性地清除病变物质。然后再是定期更换器官,这里要攻破的技术就是美丽复创技术。最后,我们可以将尸体放入杜瓦瓶,用-196 的温度,把尸体用液氨冻封起来,随时等待复活。
我听到骨传导耳钉传来了下课铃声,而显然,菲兹博士仍意犹未尽。下午就是“生命科学学院”与“机器人学院”的小组友谊赛,这是我的第一项纳米机器人项目。
“白鳍豚,在长江生活了两千五百多年的动物,夜伏昼出。”
回休息室的路上,我注意到了校公告栏的海报。一群人围在边上,讨论着一个“重见太阳光”的项目。自然的阳光浴是当今最奢侈的享受,南极的小企鹅们,因为实在贪恋户外的阳光,跑到原先的户外冰块儿上玩耍,前几日几只小企鹅又被过强的紫外线照射失明。老师们不得不穿上厚重的防紫外衣,把小企鹅一个个接进室内来。
“重见太阳光”项目有上千名人报名,其中不乏商业精英,博士后等专业人才。申报材料苛刻,名额难得,我怀着侥幸的心理,拿着一篇家族研究论文,提交了报名材料。
“僧海豹,唯一能够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海豹,夜伏昼出。”
小组友谊赛开始了,这是学校每周一度的合作比赛。通过这些友谊赛,我结交了不少朋友。迪伦是其中的一个,她是“机器人学院”的学生,这次她和我一组,制造纳米机器人。
“嘿,激光能量需要多少才能烧毁病变细胞啊?”迪伦拍拍我,两只眼睛灵动地眨巴着,像是个渴求知识的天使。
我告诉她只需3秒单位能量即可,并鼓励她提高信号的灵敏度。
期间,迪伦把头凑过来轻声问我:“嘿,你真的相信能够长生不老吗?”她使动着眉头,像是对古老迷信一般好奇。
“有什么好不信的……刚刚我在冷冻库,看到很多杜瓦瓶了呢……“
“那……那你想活到无限吗?”
“嗯……我不知道。”我默默回答。
那天我回到寝室,透过厚重的虑紫外线玻璃,看到旭日东升。那蓬勃的朝气无限激发着我对生命的热爱,恨不得拼尽所有力气打开窗,冲出虚假自然文明的牢笼。
第二天我收到了沃森教授的电话,她是我们家族研究的崇拜者,碰巧的是,这次“重见太阳光”项目正是她把的关。
她告诉我说,如果提交正式申请,凭这篇家族论文她一定让我通过。但是当天她一再地告诉我,我去日光实地考察不如多读几遍家族生物藏书来得收获大。可我心意已决,确认了参加项目的表格。
临走的前一天晚上,迪伦坐在我旁边,出其得安静。作为一名出色的求知者,这样严肃的语气有反常态。她对我说:“嘿,我突然发现我不想长生不老了,我只想有规律地过完人类的一生。大自然的生命甚至是一切事物都有其特定的规律,人们不能凭己之力去扭转它。若是无休尽地将生命延长下去,地球的资源会耗尽,伦理道德也会被打破。日光已是如此奢侈,那么星星呢?月亮呢……”
迪伦的话无助地勾起了我对儿时自然的怀念。
我乘着地效飞行器随组织来到了另一个彼岸。奇怪的是,这里阳光刺眼,人烟稀少。老师装备起厚重的防晒装置,并招呼着参加“重见太阳光”项目的同学也同样装备起来。我不禁纳闷,看到了陆地上竖着晶碑,上面刻着无数人的名字。我拿出合同,看到最下面的一行字“重建臭氧层项目”为期三年,每批光荣为科研项目牺牲的研究者会被永远铭记……
看到这里,我记起了家族生物史中的话:“奥里诺科鳄鱼,南美洲最大的肉食动物,昼伏夜出,已灭绝;白鳍豚,在长江生活了两千五百多年的动物,已灭绝;僧海豹……
这些生活在白天的动物,全部已经灭绝了。
曾经希望能够战胜太阳的人,都早已被太阳射线融化。
而人类呢?而人类呢?
人类需要“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