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那只蟋蟀
王若钦(山东省泰山中学高三)
远处是风景,近处才是生活。
——题记
活跃在名家作品中的那只蟋蟀,这次却真真切切地来到我的生活中。
7月的一天,凉台上蹦出一只小蟋蟀。我既惊奇,又高兴。多年不见的蟋蟀,竟然出现在我家里。于是,儿时记忆便随浓浓的乡愁弥漫开来。
蟋蟀是我小时候在农村老家时非常熟悉的小动物。它们白天躲藏在柴草里、石头缝里,晚上在锅台周围成群结队寻找食物,吃饱喝足后在院落里高歌猛进。孩子们常常捉了蟋蟀喂鸡。住上楼房后,只听到过蟋蟀叫声,基本上没有见到过。
我把发现蟋蟀的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了妈妈,妈妈也很高兴。
这只小动物是怎么来的?不清楚。是买菜带来的,还是移栽花卉、给花换土带来的?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只小蟋蟀来到我家也是一个缘分吧。既来之则安之,就要热情地呵护它。为了让它生活舒适一点,我又增加了几大盆花,花盆的草不拔掉,每天适当浇水,保持湿润,又在花盆周边撒了一些小食物,让它消除后顾之忧。
时间一长,我们之间有了感情。即使外出,先检查一遍它的食物是不是充足、水够不够,精心地呵护着这个小小的生命。一时间,我家宽大的前凉台成了这个小东西快乐的天堂。
小蟋蟀一天天长大。有时,晚上跑到客厅里来,大摇大摆来到我们面前。我们面面相觑,我想对它说:“你来到我家,就是家中的一员了,可要听话啊,别到处乱跑。”它像是明白了我的意思,过了一会儿,又回到前凉台属于它的那个家。我叮嘱妈妈,走路一定要注意脚下,千万不要踩着它,否则,它小命就没有了。不论白天还是黑夜,只要它来到客厅或其他地方被我看到,我都用笤帚轻轻扫到前凉台花盆旁,首先保证它的安全。
小家伙也很有灵性,平常家中无人时,前凉台就是它的活动场所。白天睡觉,晚上活动,很活跃,走、蹦、唱、跳俱佳,让人百看不烦。这也是空闲之余的一个乐趣。
自从有了小家伙后,我们一家人格外小心,走路的步子慢了下来,总是低头看路。声音大了怕惊着它,天热了怕它中暑。我们在前凉台的活动范围也受到限制,但是很开心。
随着时间的增长,小家伙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大了,会叫了。刚开始时,声音很小,唱着咝咝啦啦的曲调。过了十几天后,鸣声洪亮,音节匀称,略有拖音。一天晚上,我正在看书,它来到客厅,出现在我们面前。成年的它非常俊俏,精神抖擞,两根触角长长的,威风凛凛,在头上摇摇摆摆,恍若京剧演员帽子上的头饰。只要你用手指轻微地一触碰,它很警觉地蹦出一尺多远。发音时,两个前翅竖立起来,因摩擦而发出吱吱吱吱的声音,能连续鸣叫不已。特别是在夜深人静时,天气凉下来了,一曲接着一曲高唱,很像小提琴拉出的声音,悦耳、舒服,没有一点杂音。蟋蟀的歌曲成了我们睡觉的催眠曲。
就这样,它一天天地陪伴着我们。回到家,只要看不到它,或者晚上听不到它的声音,一定寻找一番。它与我们相处久了,也不害怕我们了。
看来动物也是一样有灵性,只要你对它好,对它友善,它就会给你带来快乐和美的享受。蟋蟀每天的歌曲是一种本能的展现,它给人带来兴趣和美感,带来一种享受,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也是奉献给我的一种礼物。这种礼物纯洁、高尚,没有一点铜臭,没有一点市侩,有的只是无拘无束的率性自然,一种完全把世界当做自己的存在。
秋天到了,它的歌声愈来愈少了,声音也渐渐小了下来。只在前凉台活动,行动也不如以前敏捷了。一连几天,食物吃得也少了,歌声渐至消失。终于一天,我在一个花盆后面的角落里,发现了早已干枯的蟋蟀。突然没了这个小生命,我心里有点伤感。它毕竟和我们在一起相处了一百多天,毕竟它带给我这么多的乐趣。
远处是风景,近处才是生活。一只仅活过几个月的蟋蟀,亦是生命的一个轮回,虽不壮烈,但终究来过,也是一种缘分了。珍惜缘分,亦是一种善意吧。
(指导老师:李景林)
【点评】草木虫鱼,皆有灵性,以其为文,别具风韵。作者笔下的这只蟋蟀,走进“我”的生活,“在一起相处了一百多天”。文章描述了蟋蟀的活动和鸣声,赞扬它“给人带来兴趣和美感,带来一种享受”;更以较多笔墨写“我”和家人对蟋蟀“精心呵护”,时时关心着蟋蟀的饱暖和安全,欣赏着蟋蟀的表演和歌声。文章生动地诠释了“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真切感人,体现了作者发现和表现生活中的美的才能。本文获省级一等奖。(钟湘麟 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