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请您升级浏览器
为了更好的使用优志愿产品,点击下载

谷歌浏览器

360极速浏览器

360安全浏览器

QQ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全国服务热线:400-181-5008
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开通VIP

收藏

分享

韵水阁(第十九届叶圣陶杯初赛获奖佳作)

| 来源: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 1154

韵水阁

赵博涵(山东省东平高级中学高二)

声遏行云,一曲升平千圣乐;

歌翻白雪,五音调叶万民欢。

城里的韵水街上建起了一座韵水阁,这可稀罕了,据说这是个戏楼,红砖黛瓦,三层阁楼,彩绘木雕……这可为这座从来没有过戏曲韵味的小城立马增添了不少谈资,多少年没有这样的事儿了。

刚开建没几天,大街小巷便传开了。每天总有些人监工似地围在这里看进度,时不时还催,令包工头十分头疼。直到现在都建好了,人们对于韵水阁的热度依旧没有减过。

在大家都在讨论何时开张、何时购票、第一部戏演什么时,韵水阁开始售票了。城街上立刻热闹了起来,韵水街更是排起了长队,有老人抱着娃娃的,更有上班族趁着午休组团轮流来排队的,票很快售罄,没抢到票的人也只得悻悻而归。

一户平房人家院里,两位老人正坐在树荫下乘凉。一位鼻梁上架着圆溜黑框眼镜、披着开衫上衣外套坐在马扎上,出神地看着手中已经泛黄的旧书,那书仿佛一动便要破损似的,于是半天都不翻一页,嘴角上扬,像是心里正想着什么美事;另一位手里正急速盘着文玩核桃,心神不宁地躺在摇摇晃晃的摇椅上,眯着眼,翘着二郎腿,旁边还放着一台收音机,只听得里面一个女声正念着:“云敛清空,冰轮乍涌,好一派清秋光景……”

听着这曲儿,戴眼镜的那位老人神态突然兴奋起来,眼里涌出了一束光。但他还是轻轻地合上了书本,两手小心翼翼地放在一旁的小桌上,然后摘下眼镜,随手拿起旁边的一块细布仔细擦拭起来,边擦边对另一位老人说:“老赵头儿,你说第一出戏演什么呢?”这嘴角还憋着笑。

老赵头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如天气突然从多云转向了黑阴,身体瞬间从摇椅上立起来,扬声说:“哎,我说你这老姜头儿不仗义啊,你明知我没抢到票,还在这儿跟我提。再者说你不也没抢到吗,我看你还整天乐乐呵呵的,这机会咱可是盼了多少年了,明天可就要开演了,咱不就想在现场跟大家一块听出戏,现在眼看听不成了,你就不急?”

老姜头听罢便大笑起来,戴上眼镜,两手捧起刚刚放下的书,缓缓地翻到刚刚那一页,像变戏法似地拿出几张票,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韵水阁”三个大字,“啪”的一声摆在老赵眼前,说道:“票我还真买到了,你说咱们俩一块儿听了大半辈子戏了,有好东西我还能不想着你?到时候咱两家一起去。够仗义吧,老兄!”

老姜头手里颤颤抖抖地拿着票,连声答谢道:“好,好,好……”起初只是低声细语,而后声音却一次比一次高。

你拿着这宝贝在这看吧,我走了,明个儿下午可千万别误了点。”

好,好,好……”

一天过的可真快,仿佛看一眼票的功夫就到了。

从一大早这两位老人就开始捯饬,先是买新衣服——大襟褂,再是洗头、沐浴,一切准备好后,那真是坐立不安,芒刺在背,时不时看看家里的老钟。连他们自己都说,半辈子了,从未这样干净过,也从未这样紧张过。

两位老爷子说什么也不肯坐车,徒步来到韵水阁。门口有几位吆喝着迎客的书童,都身披麻布衣服,穿着布鞋,看着也就十二三岁,动作确实麻利,接客也很热情,正引着两位老爷子往里走。其实客人们凭这热闹劲就可自己找到地方,但这些孩子们依旧领引着,还时不时吊着嗓子吆喝着。到里面一看,像极了旧时的戏楼,亭台楼阁,阡陌小路。

到了大堂一看,呵,满坑满谷的观众,而且大家伙都穿起了“新衣服”:娃娃、年轻人赶时髦,穿汉服;中年人着中山装、旗袍;老年人披着大褂。

大家伙都坐定了,就连有的大堂、包厢桌子上都坐上了娃娃,甚至有人还带来了马扎,坐在了过道、后排,基本人手一杯茶,一捧瓜子。

老赵头、老姜头坐在了后排,看着伙计们现在活儿不是很忙,便把刚才那个领引他们进来的小伙叫住,问了他几句话。

娃娃,你叫什么名字啊?”

爷爷,我叫生儿。”

你为啥要学京剧呢?”

喜欢……小时候,娘曾带我去听戏,我偷偷跑到了后台,看那些角儿装扮,想像着自己哪一天也可以装扮成这些人物!那一场就是我师傅的戏。一会儿登台的就是我师傅呢!”

说到京剧,生儿倒是十分害羞,脸颊泛红,但一提到师傅,立马就骄傲起来。

老赵头儿这时想起了他与京剧结缘,是因爷爷在家爱唱京剧,今日《贵妃醉酒》,明日《四郎探母》,爷爷和他每天也总把长棍当花枪耍上那么几回,那姿势和腔调简直和戏台上的演员一模一样!耳濡目染,自己便因此喜欢上了,要不是家中其他人一定要他上学,他可能也会成为京剧演员呢!

他与老姜头相识还是因为看戏抢票,为了一幕《霸王别姬》,两人吵得不可开交,到最后谁也没看上。不打不相识,那以后他俩却成了戏友。

那你怎不登台表演呢?”

师傅说我们要先干杂活,而且我们一边干活一边吆喝,好吊嗓子,有时还练个台步,再过不了多久师傅就可以教我唱戏了。再过上几年我就可以登台演出啦,师哥师姐们都是这样过来的。”生儿两眼放光,眼神痴痴地定在了那戏台上,嘴里细声念着:“我一定会成为一个好的戏曲演员。”他没想给任何人说这句话,但内心却是无比坚定。

戏幕徐徐拉开,生儿给两位老爷子告别,迅速回到了后台,蹲下定睛地看起了戏。大堂中也立刻安静下来。

只见得八位侍女扮相的人儿随一位女子登上了台,她头戴如意冠,身着花衫,外披斗篷装:一面为锦鸡和花卉,一面为鸳鸯和芦苇。唱道——自从我,随大王东征西战,受风霜与劳碌,年复一年。恨只恨无道的秦把生灵涂炭,只害得众百姓困苦颠连。

老赵头和老姜头异口同声 “《霸王别姬》,”声音倒不大,情感倒是十分饱满,这戏他们可是天天听呢,韵水阁第一出戏就唱他们心缝里去了,欢喜得很。

妃子,何事惊慌?”

戏逐渐进入高潮,人们屏息凝神,除了为了娃娃出来的,大堂内、楼上、院内几乎没有人走动。

最后,只见得虞姬拔剑自刎,戏幕缓缓落下。

人们意犹未尽,好长一段时间,这院里无一人出去,渐渐地人们才缓过神来,开始热烈地鼓掌。

老赵头、老姜头出院时已是黄昏,望着欲坠的夕阳,老姜头感叹道:“老弟,你说韵水阁不会只是一时的吧,人们听戏不会听腻了吧,这样京剧又没着落了。”

不会,韵水阁就算没着落了,国粹京剧永远都在,亡不了,总有人听它。兴于战乱,总不能亡于和平吧。”

对头,我们后边就等着听不完的戏吧。”

哈哈哈……

韵水阁的师傅在唱了几年后却病倒了。韵水阁也曾一度面临关门的境地。但他的徒弟们也如师傅般挚爱着京剧。韵水阁里经常传出他们吊嗓练功的声音。

几年后,韵水阁仍旧是城里人们饭后的谈资,许多邻城的人也时不时过来看看。

老姜头儿,要不要去看戏啊,这次戏的角儿换了呢,是生儿,这小子还挺争气,听说是他师傅的得意门生呢。”

好,好,好……”

指导老师:赵文兰

【点评】文章从东平腊山古戏台上的楹联写起,引出韵水阁。作者塑造了两位热爱京剧的老人,通过他们的对话、回忆,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传承国粹的思考。结尾处“生儿”继承师业,则传递出京剧艺术将代代相传,传统文化将生生不息的文化自信,令人饱含期待,意味深长!文章构思巧妙,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暗点主题,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了细腻地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在文中的思考,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关注现实,善于思考,才能写出有思想深度的好文章。(尤立增 特级教师)

评论
说点什么吧
发布

手机扫一扫下载APP

400-181-5008

优志愿将竭力为您提供帮助

(免长话费 )

教APP备31001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