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这边,海的那边
吉林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一1班 沙津伊
这几月读《平凡的世界》,看到金波与藏族姑娘的爱恋时,不由得想起她来:“红红的脸庞,黑黑的发辫,一双眼睛像黑葡萄似的扑闪着,露出一排白牙憨憨的对我笑”,这不就是她吗?
我是在中考结束的那个夏天见到她的,在藏区,在山坳里,在篝火旁。
景区,很多藏民开了旅馆,房顶是黄色的彩灯,连缀下来,一直闪到地上。我穿着针织的披肩,流苏坠于腰际,打着旋晃着,又特意配双横格彩虹长筒袜。为了使我引以为傲的袜子全部展露出来,还特地把棕色灯芯绒的阔腿裤挽了又挽。
几个藏民走来,他们说等会有篝火晚会。我急忙探出头去,不远处火苗摇曳,围成圈的人们喊着号子,手臂或挥舞旋转,或随着音乐波浪似的悠来悠去。我与人潮一起涌动,忽见穿着藏服的她,年龄与我相仿,正在篝火旁热切地挥着双手,马尾一翘一翘,裙子上的挂坠便一撇一撇,脸颊迎着火,渲染得绯红。我感染了她的快乐,不由自主便显出了微笑。
我便前去攀谈。她说普通话当然费劲,刻意表现出抑扬顿挫的声调,给人一板一眼的感觉。
“你跳舞跳得真好看!”多年的“社交经验”告诉我,要想与一个人熟络,第一妙招是夸她。
“啊,真的吗?”她却惊喜地问,而又害羞地低了头。“那个,”她用手指着不远处一个曼妙身影,认真地说:“她跳得更好看一些!”
“你是来旅游的吗?”
“是啊,长春来的。”
“长春,长春是哪啊?”她头歪了歪,有些羞涩地问道。
我则大为诧异:“啊,你连长春都不知道啊。长春啊,吉林省的省会啊!” 既然她不知道,我就有必要普及一下,我讲了很多,滔滔不绝。可她仍静静的,歪着头,一字不差地听着,有时用鼻音很重的“嗯”附和,直至我讲厌烦了,讲累了-----“就是这样,在我眼里,长春市是最美的城市呢。”我不忘“总结全文”。
在我喘息之际,我扫了一眼她的穿着,藏裙里是一件橙色的卫衣,本来是亮丽的色彩,但现已黯淡无光,脏兮兮的,印着几个龙飞凤舞的英文字,但我觉得,她肯定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一只狗撒欢般跑过来,霎时,黄沙漫过我的袜子,我的袜子几乎与她的卫衣一样脏了,“啧,谁家的狗,真是------”我赶忙蹲下来,借着火光寻觅着袜子缝隙的沙粒。
她也蹲下来,帮我用手打扫着袜子的缝隙,我比她高点,低头就能看见她的侧脸。她的眼睛很大,但睫毛不是很长,鼻梁也不是特别高,可却给人一种清澈、明朗、诚实的意味,手红而粗糙,但的确是一双灵活质朴的手。嘴微张着,那么专注,那么投入。
后来,我们还聊了很多,直至篝火只吐着几缕清烟,变为满地灰烬,直至人群散去,灯火萧条,我与她约定好明天再见。
我躺在旅馆的床上,刚被我认真洗好的彩虹袜挂在对面的衣服架上。我望着它,面对那个藏族女孩,我有种可耻的优越感,我不断想着她舞动的模样,她听我口若悬河的模样,她给我打扫袜子的模样,她是那么纯粹,清澈的人啊!而我在做什么啊!我自惭形秽,可过去已无法改变,或许明天我可以及时补救。我如是想。
过了一个不眠之夜,我胡乱套上了衣服,又穿上彩虹袜,寻觅着找到她家,看见她正在吃早饭。“嘿!我来啦”我招手。她当然是惊喜,把我拉进她的家。
“今天,我听你说。”
于是,一沓子奖状送到我面前。她说,这个是很光荣的奖,全校就三个,她占一个。她说,那是老师奖励给寒暑假作业写得好的学生的奖,她也是少数人之一。她说,期末考试那次她的语文进步很大,这本书——她指着林清玄的一本散文集,就是给她的奖励。虽然是汉文,有很多词看不懂。她又补充。
于是,她向我展示她的教科书,她的政治书上图画得很好,汉字写得歪歪扭扭,却端端正正地立在纸上;她的数学书是藏文版的,我也能从她画的一板一眼的图像判断出这是反比例函数;她的历史书页夹在人民解放军解放西藏的那块,她说老师正好讲到这里了。
于是,她向我言及了她的苦衷;她说她没时间写作业,没时间学习,她是大姐,她要去收拾旅馆,做家务……她说她有一次因为没把米的计量弄对遭到妈妈好一顿骂,委屈地爬到山顶哭到午夜;她说她只有挤着时间,要想写作业必须等到夜半。
于是,她向我倾吐了她的理想,她说她一直那么努力学习,就是想有朝一日走出山林,她想见见外面到底是什么样的,见见沙漠,见见大海,等她有足够能力独自生活了,她会攒下很多钱,坐上真正的游轮,有游泳池、有三角钢琴的游轮,然后周游世界。
我惊呆了。
我不知道-----那些公益宣传片的俗套情节真正存在,在藏区的一个小山坳里,竟真有这样一个藏族小姑娘,有那么一双清澈眼睛的小姑娘,向往着大海、沙漠,以及可以周游世界的游轮。
我跟着她,我们慢慢地踱步,然后并排坐在栏杆上。早上的山坳有点冷,呼出来的哈气晕开在蒙蒙雾霭中,太阳出来了金黄一角,影影绰绰的,刺着眼睛,却又温柔地抚着皮肤。
终是分别,我坐在车里,向她招手又招手,倒视镜里她穿着的橙色卫衣是那么显眼,那么明亮。车走远了,她的身影逐渐缩小,缩成一个小橙点,小橙点挥手又挥手。
“你一定能冲出山的这边,到达海的那边,”我摇下车窗,朝她喊了一遍又一遍,“一定能行!”
(指导老师:刘淑华)
【点评】
《山的这边,海的那边》用多种手法刻画了一位聪慧、勤劳、诚实、有热情、有理想的藏族小姑娘的形象。文章前半部分注重对她进行细腻的描写,外貌、服饰、动作、神情、语言无不细腻传神,个性鲜明;后半部分则对她滔滔不绝的陈述从几个角度分类转述,具有快节奏、大容量的特点。二者疏密结合,完整、全面地展现了人物的风采和个性。在真诚的情感面前,民族、地域的障碍不复存在,两位相隔数千里的陌生人就成了一见如故的亲密朋友。本文获省级一等奖(钟湘麟 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