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熟的莜麦
韩妤(张家口市第一中学 高一)
我的家在张家口的坝上山区,长城以北,天气苦寒,土地贫瘠,物产也比较匮乏。这是一片坚守在风中的土地,但永远是我心中的热土。
每年的阴历八月,这里便开始大雪纷飞。坝上的雪,最常见的不是雪花而是雪粒,夹杂着漫天的朔风,颗颗打在你的脸上,沙沙作响。也因为这样的天气,这里不能种小麦,不能种水稻,不能种棉花和红薯,不能种这世间绝大多数的粮食。这里只能种土豆、玉米、胡麻和莜麦。很多人不知道何为莜麦,其实莜麦就是燕麦,莜麦是坝上的俗称。
当坝上的西风吹起,只有莜麦自己傻傻地地呆在土地里,看着其他的农作物一个个逃离了这片寒冷的地方,只有它在西风里向每一个农人点头致意,也填饱了一代代坝上人的肚子。
莜麦磨的面叫莜面,很粗,呈灰褐色。可能绝大多数的年轻人,并不喜欢这种坝上最常见的食物,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吃莜面,我也是如此,嫌弃他那种透到了骨子里的土气,就像一个农村的孩子嫌弃自己身上的泥土气息一样。
莜面是坝上的代表,却也是我的心结。小时候的我是那么讨厌这种食物,就算是再多的科学家说这种食物多么的低脂,多么的健康,多么的降血脂、降血糖,我也依然无法喜欢它。每次看到莜麦,我就像看到自己,坝上的黄土地里长着莜麦也长着我。我有时总想把自己身上那些祖祖辈辈积攒下来的泥土气息掩盖住,或者冲刷干净,但我知道要冲刷干净是永远不可能的。他们早就化作祖先给我的血液,滋养着我的血肉。
春天,夏天,秋天,莜麦在田野里扎根,生长着;小学,初中,高中,我也在对土腥气的厌恶中一天天的成长着。我和莜麦都在渐渐成熟,唯一不变的是我对莜麦那土腥气的厌恶。我从来没有想过在未来的某年某月某一天我会无比想念那种土土的味道,土土的却令人心醉。对于莜麦和我的故事,我猜想过很多种结局,却从没有一个是以思念和自豪而结尾的。
刚上高中的我离开了我家乡的小县城,离开了那片寒风中的热土,来到了张家口市区读书。虽没有离开张垣大地,却离开了那令我厌恶的土腥气。市区不同于小县城,更不同于我生长的农村,这里没有莜麦,有的是高楼大厦,灯红酒绿,车水马龙。这里也没有那么大的风,灿烂的阳光里,我也在一天天的灿烂,似乎我终于摆脱了莜麦那浓浓的土腥。
忽然有一天,张家口也起风了。飒飒的秋风从坝上吹来,越过山,越过坝,风中似乎有一股我熟悉的味道。“快到莜麦成熟的日子了吧”我在心中对自己低语。不知道为什么,忽然的,我很想吃一次莜面,尝尝它特有的芬芳,里面似乎有一丝泥土的气息,还有一股家的味道。
假期来了,我又回到了那片开满淡蓝色胡麻小花,弥漫着莜麦土腥味道的地方。在我回来的第一天,妈妈问我想吃什么,我毫不迟疑地说,莜面。后来我才知道,所有离开坝上的人,回来的第一顿饭,最想念的都是莜面,无论,原来对它的观感如何。或许从那时起,我才开始正视莜麦,也开始正视我自己。我把手放在胸前,触摸到的除了我的心跳,更有用我骨血滋养的那一株莜麦。那一抹土腥却早成为了泥土的芬芳,让我心醉。
我何尝不是一株莜麦?或许是坝上熟的最晚的那一株。
指导老师:孙晓娜
【点评】
本文通过莜麦写了自己的家乡;通过自己对莜面的态度变化,写了自己的家乡情结。这种构思是比较常见的,正如古人的“鲈鱼莼菜之思”。文章所表达的对于家乡故土的复杂感情也通过对于莜面的复杂感情得以体现,这种隐喻手法也值得肯定。
文章的缺点是开头的铺垫太长,好多描述都与莜麦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当后文出现莜麦、莜面的时候,其叙述的视角与上文是错位的。如果能够始终围绕莜麦和莜面来叙述,将其他的描述与这两者结合起来,线索就会清晰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