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一孤音
江苏省泗阳中学高三 胡俊言
梦里有一曲绝响,剪裁下夜的清凉,吹彻古今。
该是怎样的一份寂寞与感动,又是怎样的一种空灵与超脱。吴地之丝,巴蜀之桐,造化之生物总是莫测,以至于玄妙而不可解,温婉与凝练,轻柔与厚重,本是相斥对立之物竟也如此和谐统一。蕴蓄了秋日的几许冷意,本质朴无华之物,也孕育出如此至灵至性之音。只轻一掠弦,便令苍山雾霭为之痴迷而驻步。
此情此景,不知诗人作何感想。与美的邂逅,总是令人乐以忘忧的,何况是一名诗人。但欣喜与感动之余,大概也有那么一种悲凉悄然攀满诗人的心头。箜篌,这本就带着点古朴旷远意味的乐器,其声更是柔美清澈,清越空灵,泠泠似雪山清泉之声。美则美矣,但也不可避免地带出几分冷色,透着几许哀情。那是娥皇、女英对竹哭湘妃也化不开的哀怨,那是九天素女对月拔锦瑟也解不开的哀愁。诗人年少成名,叹而今十年光阴虚掷,满腹才华终因奸邪当道不得施展。三年宦海浮沉,不过徒增阅历,几次仕途失落,只是“苦恨繁霜鬓”。凄惶如斯,又怎能不哀叹“憔悴如刍狗”呢?
轻拔慢捻,玉指蹁跹,乐声随着琴弦的跃动而清亮飘忽起来,宛若昆山美玉倏而破碎,亦如环佩叮当碰撞之轻响,清脆明丽,仿佛空谷幽兰馥郁的微笑;手法转换,拔弹揉捻,琴弦微颤。乐声舒缓下来,像平铺满一池春水的细碎月光,不禁令人联想起凤凰的鸣叫,令人回想起芙蓉带泪的脸庞。
实是美极、净极,仿佛洗去天地间一切浮色,唯留下那份旷古的清冷寂寞。喧闹的长安十二街也悄然收了声息,繁华的玄武大道也要为之沉寂。冷月无声,明河共影,万籁俱澄澈,究竟是仙境还是人间?恐怕诗人自己也难以分清,但大约不论是实景还是幻境,都摆脱不了那与天地共生的寂寞吧。
寂寞不是痛苦,痛苦不能永生。在最深沉的寂寞里,存在着对生命最真实最本真的体悟与感动。
秋雨绵绵,上天也因此落泪否?仙境与人间,大抵有相同的哀乐,不过是人们憧憬的向往,令仙境隐去了它的哀愁。
也许神山上的天女正细细聆听这乐音,在心里默默记诵;也许,天池里的鱼龙正和着这乐声翩翩起舞;也许,月下流连的吴刚正斜倚在月桂下,任清露降下,湿了花香。
也许,本没有什么仙境,亦没有什么悲欣苦乐。从古及今,天地化育出的不过那一抹清冷的寂寥,在月夜里亘古长存。何必哀愤孤激,又何必焦思苦吟,纵有再多沉浮,也不过瞬间烟云。真正的永恒,自会长在。譬如那静穆夜色中的清冷月光。
也许诗人顿悟,从容归去,抑或是他仍迷惘,抑郁而终,但这份美的感受必与寂寞长存。
于是,梦里常有一曲绝响,吹彻古今……
指导老师:王公玉
【点评】
我们说,写作的基本来源有两个:一个是生活,另一个就是阅读。如果你觉得日常生活比较平淡、琐碎,没什么好写的,那么就从阅读中寻找写作素材吧。我们所阅读的那些名篇佳构大都描绘了现实生活中难得一遇的美丽的意境、真切的情感、曲折的故事、感人的形象,阅读这些作品,我们除了为其击节叹赏之外,也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想法要表达。我们可以对作品本身进行评论,更可以换个角度、换种笔法,对作品中所描绘的内容进行新的呈现。
这篇文章就是如此,用诗一般的散文语言,改写了李贺的名篇《李凭箜篌引》,再现了原诗的意境和情感。——作为写作训练来说,这是非常值得尝试的一种形式。本文做得比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