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不记年
赵怡然青岛市第九中学高一
花开不记年,古调芳菲浅。回首过往,你站在岁月中,对我微笑,头顶,是一片海棠花织成的红色天穹。
相遇,是幸运
第一次见你,是在车站。明明是开学第一天,你却捧着本小说在车站看的津津有味,你低垂着眼,耳朵散落下几缕秀发,宛若从古代诗词里走来的闺阁女子。我认为,你会是海棠的,却不料,走上前,询问你名字,你反问:“问别人名字之前不是应该先自报家门吗?”抬头间,眼中带着玩味的笑意。我一呆,然后笑道:“原来是朵带刺的海棠啊。”你微愣,随即与我相视而笑。没有错的,你就是生命中注定的知己,一个眼神就心有灵犀。
身后,是花姿潇洒,繁盛似锦的海棠,是见证两个女孩的相遇,是缘分,更是幸运。
陪伴,是勇气
后来与你分在同班,一次期中考试中,我桌洞的英语书掉出来了,考完后被老师叫出去问话。你走向我,眼神从未像这次般让我觉得坚定的温暖,和心安。紧紧握住我的手,轻声的话语带着抚慰人心的魔力,“没事儿,别怕,有我呢。”一瞬间,我受了委屈而烦躁的内心变得平静。你拉着我走到走廊上,对着监考老师陈述事情的经过,掌心中紧攥着的,是你给我的力量。怕什么呢?有你在,我就无所畏惧。
窗外,是朵朵弯曲下垂,如遇微风飘飘荡荡,娇柔红艳的海棠,见证了两个女孩儿的陪伴,是力量,更是勇气。
别离,是成长
最后的见面,不知所言。我好像是最后一个知道你要搬家的人,狂奔到你家,你刚锁上门,拉着行李箱,另一手端着盆海棠,正要走。我不停地喘着粗气,看见你脸上掩饰不住的惊讶,你蠕动了一下嘴唇,想说什么却是很多话都梗咽在喉,不知所在。我知道的,我也一样。良久,你将手中的海棠送给我,脸上早已恢复淡然,只是端着花盆的手指却在微微颤抖。“还会再见吗?”我接过海棠,问道。“有缘自会相见。”你浅笑,回答。“嗯,一路顺风。”小说般的开头,却没有轰轰烈烈的结尾。
手上,是花叶扶疏,上下错落,却玲珑有致的海棠,见证了两个女孩的别离,是不舍,更是成长。
一年后,我独自走过你走过的街道,泪湿衣襟。恍然间,好像我见到你的身影,在拐角那棵海棠树下,言笑晏晏的对我说——
“好久不见。”
(指导老师:舒群)
【获奖理由】海棠树下,言笑晏晏的女孩,款款而至。对于学生来说,校园生活很大一部分就是与同学的相识、相处,本文的小作者以细腻、温婉的笔触生动地再现了与“你”相识、相处、别离的过程,每一个片段都蕴藉着成长的智慧和滋味,读来既有感人细致的情节,又有令人唏嘘的情谊,在写人叙事的校园生活题材作文中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本文获初赛一等奖。
尘封在《诗经》里的爱情
袁嘉浩陕西省山阳中学高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在《诗经》开篇,我们就看到一对美丽的鸟儿,关关相向,诉说着动人的爱情。
孤灯之下,拂去书案的尘埃,在氤氲的书香里,翻开泛黄的《诗经》,在关雎的呢喃中,我总能看到一群至真至纯、可爱可敬的人儿,在水之湄,唱着爱的歌谣,款款走来。
(一)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清晨,田间不期而遇,蔓草青青,露珠莹莹,一如女孩闪动的双眸。诗中反复咏唱“清扬婉兮”“婉如清扬”,“清”“扬”均指“目之美”。我们终于明白,在女孩汪汪一瞥的眸光中,一瞬间,男孩被击中,爱上女孩,爱得如醉如痴,爱得一往情深。不问姓名,不问出身,就那样爱了,简单得如草尖露珠,纯净得也如草尖露珠。因美而爱,因爱而爱,成了《诗经》里最原始、最纯真的爱情。其实,爱情本来如花,自然开放,简单明了。今天,身处物欲红尘中,当我们还在身份、地位、权势、财富中掂量爱情的分量时,在那个遥远的蛮荒时代,君子淑女却不期而遇,一见倾心,不问地位高低,不问身份贵贱……邂逅了爱情,心里眼里就只有那个他(她)。
只因为在人海里相遇,从此相爱,至死不渝。
(二)
她偷偷地告诉他——某日某时某地,她在那儿等他。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然而,当他来见她的时候,她却迟迟不肯出现,焦急的少年只能抓耳挠腮,翘首以盼。终于,在青草起伏的那边,她来了,衣裙飘飘地带着羞涩,也带来惊喜: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非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她从青草更青处走来,踏着露珠,踏着湿润的朝阳,俏皮地把手背在身后——她不是空手而来,她看见朝阳之下满地的彤管草,鲜妍,美丽,就如他们青春的爱情。她采了一大把,盈盈在握,把它当做爱情的礼物,送给那个痴痴等她的人。而他,沉醉在满把的青葱中,沉醉在爱情的眩晕里,语无伦次,分不清人美还是草儿美……这样浪漫的幽会,这般可爱的人儿,从翰墨流香的西周,跨越数千年,至今,仍鲜活如昔,美丽了整个汉字世界。
(三)
当然,更多的时候,爱情还是会不可避免地受到礼法的阻挠的。见不到意中人儿,女儿家的心事便如丝如缕,剪不断理还乱了。她们开始思念,“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开始担忧,“岂无他人,维子之故”;开始责备,“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甚至,还带着威胁的口气闹起了别扭,“子不思我,岂无他士?”其实,她心里知道,他并没有负她,所以当他踰里越墙来到她的园子,她还是胆战心惊地扑倒在爱人的怀抱中,娇嗔地念叨着:“你真傻,以后别再来了!”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犹可畏也。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犹可畏也。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犹可畏也。
她知道,每一次相见,他都要越过重重阻碍,因而每一次幽期密约都变得弥足珍贵。她怕老实的他误解了自己的话,顾不上矜持,连连说“仲可怀也”!不是不爱,而是太在乎这份爱情,害怕它被那些道德礼教的闲言碎语葬送了!在那个月夜,男孩,你可听懂了心上人话里的意思?
(四)
当热恋的激情渐渐退却,生活回到男耕女织的状态,爱情也变得平淡起来。这份平淡里虽没有大幸福,却少不了一些小浪漫。
女曰鸡鸣,士曰旦昧。子兴视夜,明星有灿。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宜酒,之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这是一对夫妻晨起絮语。天将明未明,妻子轻唤着丈夫起床,甚至像母亲哄孩子一样亲昵地说:起来干完活,我给你做好吃好喝的。丈夫听话地起了床,穿上衣,摘下弯弓去为他们一天的饮食奔波。临走的时还不忘送给妻子一个小小的杂佩,送上一份喜悦和浪漫。这段亲昵的对话,这份平凡的礼物,让我觉得那个早晨,这对夫妻是天下最幸福的人儿。没有大悲大喜,没有故作高贵,只在平平淡淡之中,制造着快乐的小浪漫,而彼此的心就那样轻易地沉醉在饮食男女的爱情里。
(五)
我能想到最美好的爱情,就是有一天,他(她)死了,连骨头都化在了泥里,而爱情却依然活着: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兮,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兮,曷维其亡(忘)。(《绿衣》)
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劳心慱慱兮。庶见素衣兮?我心伤悲兮,聊与子同归兮。庶见素韠兮?我心蕴结兮,聊与子如一兮。(《素冠》)
同为悼亡之作,一悼亡妻,一悼亡夫,写法与感情却惊人地相似。前者睹衣思妻,绿衣黄裳是故妻亲手缝制,如今衣服还穿在身上,那么合身,那么温暖,而做衣服的妻子却再也见不着了;后者睹冠怀夫,素冠白衣,是“我”亲手所制,眼前衣冠如新,可你却再也穿不着了。不管悼的是缝衣之妻,还是穿衣之夫,两人的处境都是相同的:失去了所爱的人,从此只能在凄风冷雨中煎熬着岁月,等待着百年之后“聊与子同归兮”。那份悲痛,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的两个人心里,不是一样的吗?是的,在《诗经》的爱情故事里怀着同样悲伤的又岂止他们二人!当他们对着旧物暗自垂泪的时候,在遥远的晋地,一个女子正孤独地走向一片葛草丛生的墓地。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
坟墓那么矮,那么小,几乎被葛蔓盖住,她看着那一方矮矮的墓穴,回想起曾经的美好。现如今,一抷薄土将他们分隔成两个世界,他出不来,她也进不去。她静静地坐在墓前,隔着一层薄薄的土,诉说着当日同生共死的誓言: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於其居!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她想,他一定记得那句誓言!百年之后,她还做他的妻。到时,这矮小的墓穴里躺着的,不只是他们的尸体,还有他们永远的爱情。
(六)
诗经,穿越中国西周、春秋的岁月尘埃,一路清歌逶迤,流淌至今,也璀璨至今。
三百个故事,三百种心情,在风起处低吟浅唱,大雅与小雅嘈嘈切切,颂歌婉转,悠远苍茫。
淘过时光的细沙,涤尽尘埃,穿过蒹葭,涉过清江,越过桃林,诗经中的女子,正袅袅娜娜而来。她们或明眸善睐,或娴静柔美,或大胆执著,或活泼顽皮。那些蕴涵着纯真与良善的美好,恰似梵音袅袅,仙乐悠悠,让人在沉静与安恬中穿越时光的隧道,去触摸那几千年的雅致与风情。
正是那些美,让我们看到爱情最原初的样子,至纯至真,雨露般晶莹剔透,也雨露般洁净清明,一如孔子赞叹:“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隔了几千年,今夜,我拿着一本《诗经》在倾听:有鸟在鸣,关关其音;有女在歌,音韵清明。
(指导教师:武丹)
【获奖理由】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本文的小作者以细腻温婉的笔触,撷取《诗经》中的美好片段,对其中的经典的片段进行了鉴赏。文章用词准确,语言优美,构思巧妙,分篇描述了爱情的阶段,有初见的悸动,有热恋的喜悦,有被背叛的决绝,也有平淡生活的坚守……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此,本文获初赛一等奖。
秦俑印象
武一博北京市昌平区二中高一
不得不说,无论你曾多少次搜寻史书印象,甚至不止一次地想象过秦俑的造型与规模,到此处也会因颠覆了所有的识见储备而震撼不已。在一个阳光炙热的夏日午后,我就是这样猝不及防地震惊于这样一群跨过两千年的历史生命体!
说实话我几乎不太敢直视他们。在一号坑的入口,匆匆忙忙风尘仆仆的我被震呆于一望无际的秦俑面前,简直手足无措。他们或立或跪或肃或蹙,并排而立高大勇毅,沉静地注视着千年的时光和历史的过客,闪着精光的眸子里透出秦人的勇武与沧桑。我小心翼翼地躲避着他们横穿千载的眼睛,欲避还迎地探寻着他们身世的秘密。可刹那间,我还是被他们洞穿了心思。在他们面前我倍感畏缩与卑微。我禁不起他们的望,僵硬地挪动着前行的脚步。阳光透过棚顶的玻璃幕墙在秦土之上飘来飘去,一如我飘忽的目光。而就在那群直立俑的身后,我彻底的陷落在了那里——那是一具被历史的车轮碾碎了身躯的兵俑,所幸头颅尚全——他就那样静静地侧躺在扶栏下的深坑底部,黄土之上的表情安然不屈而又无能为力。他目光幽怨而又坚定地注视着身旁同伴残碎的躯体,干裂的嘴唇似乎想诉说什么,确终究没有吐出任何一个音符。我不禁陷入了沉思:那将要脱口的会是身世的倾诉吗?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徏臧满之。”为了如期完成这庞大的殉葬工程,秦皇毫不吝惜地动用了七十多万服徭役的匠师与刑徒,他们在严密的监视之下,惴惴不安而又万分小心地从事着这项枯燥而神秘的工作。他们抛妻别子来到这阔大的制佣工地,日夜不停地雕铸着这群守卫始皇陵园的禁卫军,同时也在打磨和制作着自己千年不灭的精魂。他们或许已经悲观地料到他们将会与这些兵俑同在了,不然在秦俑坚定的眼神中怎会有丝丝忧郁的影子呢?他们的工作进行地如此细致和严谨,以至于每一兵俑的面貌表情都截然不同,甚至于发丝的纹路皆清晰可观。在保存较为完整的跪射俑那里,你还可以清楚地细数他手掌的斜纹和鞋底的图案!秦人这哪里是在雕铸殉葬品,他们是在经营世界上最为伟大的艺术啊!
听导游介绍,每一个兵马俑的底座都刻有雕铸者的姓名,以示负责,验收不合格者立刻予以腰斩!我骇然了。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个以法家思想立国的庞大帝国机器运行的严酷,但我更惊骇于秦帝国对于人性的深刻洞悉与把握。念此不禁默然。宏大的历史叙事与鲜活的生命个体在我脑海中翻腾交织……
在飘忽的阳光之下,在沉实的黄土之上,骊山脚下,渭水之畔,我的脑海中只剩下四个字——秦人精神。坚定勇武、刚毅谨严而又直接彻底(他们少了些关东诸国的柔软),没错,就是这八百里秦川孕育出来的秦人精神,这群曾经成功护送平王东迁的秦人的子孙们,用自己的精神铸成了一个帝国,也影响了一个民族!
(指导老师:武智)
【获奖理由】
小作者因游成文,因文成思,娓娓道来,颇有自己的见地。文章从描写秦俑的外形入手,刻画细腻,形神兼备,如在目前。中间穿插对于史实的记录,拓展了文章的深广读,结尾升华到秦人精神,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是一篇很好的游记散文。本文获初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