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请您升级浏览器
为了更好的使用优志愿产品,点击下载

谷歌浏览器

360极速浏览器

360安全浏览器

QQ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全国服务热线:400-181-5008
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开通VIP

收藏

分享

十六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优秀作品选(三)

| 来源: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 2810

贝加尔湖畔

王昕然 北京潞河中学

在北方的北方,有一弯湛蓝的新月,音乐诗人用“春风沉醉,绿草如茵”来回忆。我把比作新月,那种独特的美久久停泊在我的心里。

去往奥利洪岛(贝加尔湖上最大的岛屿)的路上,我坐在俄罗斯风情的巴车里,静享美景。天阴郁得恰到好处,从路旁一直延伸到天边的草原宛如一幅古典油画,不同色调的绿色重重叠叠,被柔和母性的线条层层包裹起来。伴着远山脚下,依溪而建的木屋,悠闲吃草的牛儿散落各处,一种游牧民族的安然自由,把我带入舒缓的节奏里。任凭路怎样曲折地延伸,我就看那云朵怎样恣意翻卷,在阳光底下呈现柔美的转折。光影从云朵的缝隙间散布在一片白桦林上,深浅分明。

登上奥利洪岛,便没有公路了。一路上乘坐前苏联的青皮“越野车”,伴着欢快的俄罗斯音乐,在草原间奔驰。当地的俄罗斯司机早已熟悉了路线,在无路的草原上开辟出一条路来。草并不深,他们的技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不管陡坡如何起伏,都能加足马力冲上去。若是你用俄语说一句“哈拉烁”(好),他们就会更加狂野,乘客们前仰后合,既惊险又刺激。为原本柔和的节奏平添一段欢快的旋律,不愧是喝烈酒的民族。这里的地形变化多样,不久出现了高峡出平湖的景象,贝加尔湖悄然跳入你的视线,宽广而神秘。一会儿又闯入一片森林,杉树的虬枝在地表漫延,洒落一地的松果,嘎吱作响。不久又登上一片高处,四方的景色尽收眼底。问起当地人不修路的原因:一方面,岛上地广人稀,地形多变,修路耗工极大。再一是为了保护这里的原始生态,折弯的草可以再挺直,但挖去根的草,却怎么也无法再生。这一点让我很是敬佩,为自然让步,用心去呵护,是对它最大的尊重。

清晨,刚走出村民旅社的木屋,一股木香沁人心脾。这一家俄罗斯人有着蒙古族人的面孔,实际上,岛上的居民也大多如此,但他们是布里亚特人。早在西汉时期,匈奴就居住在贝加尔湖一带,东汉,三国,西晋,一直到元朝清朝,不过后来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中原王朝最终与贝加尔湖彻底隔离了,但岛上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情调,却不随时代而有太大变化,院中一处蒙古包外形的木屋使我生发了这般思绪。瞧那村中间间精巧的木屋,被粉刷上了各种舒适悦人的颜色,天蓝,粉绿,桔黄,紫罗兰。窗格上,常摆放上一盆小花,处处表现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我漫步在草地上,穿过一片带露水的松林,那后面是我期盼已久的贝加尔湖。沙鸥翔集处,天地安宁,只剩下湖水轻拍岸边的呢喃、我的呼吸声和时不时的几声鸟鸣。晨雾朦朦胧胧地营造着它神秘莫测的气氛,像传说中的贝加尔老者在款款诉说他的过往:他仅有一个女儿——安加拉。有一次,从西边刮来的风,给美女安加拉带来了勇士叶尼塞的问候。安加拉很高兴。但叶尼塞离他很远,她听不到他的声音,不能够同他交谈。于是,安加拉派了一些海鸥去西方,请它们代替她向叶尼塞转达温柔的话语。她开始等待回答。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风儿又把叶尼塞的问候带给了她。安加拉等不及想要见到叶尼塞,她决定逃离贝加尔。贝加尔大发雷霆,想抓住女儿,便开始往她逃走的路上扔巨大的石头。安加拉跑得很快,而海鸥在前面飞着带路。就这样,老人没有抓到女儿。安加拉终于逃到了勇士身边。330多条河流入贝加尔湖,只有安加拉一条河从这个湖中流出。而在安加拉河开始流出的地方,现在仍然躺着一块巨大的石头。

我放空自己的心,伴着心中的小调散步。不知不觉雾气悠然升腾,贝加尔湖慢慢显露出它完整的景象——它像海!水的深处,蓝得纯粹,蓝得深邃,纯净的阳光像水洗过一样倾洒下来。贝加尔湖的水能见度达40.5米,所见之处水清澈得看不出一丝杂质透见到各色石子,我俯身抚摸,清凉的湖水牵起我的手宛如一个青年,澄明而富有朝气。

向湖的对面望去,云雾笼罩下的是灰黑色的群峰,山火曾在这里吞噬,人们让自然去取舍。留下的炭火似乎还在以一种不息的力量向人们展示着贝加尔湖野性的一面,顽强的一面。也许那山头的南方曾是苏武牧羊的所在,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很多人也是怀着对苏武的崇敬慕名而来,寻找民族的忠魂。

岛上最引人注目的人文景观要数萨满甲了,不知多少年前是谁在这里设立了十三根神柱。如今信奉萨满教的人们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朝圣般虔诚地把彩丝带系于柱上。我虽不懂得宗教,但我能隐约感受到一种对美的崇尚,因为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没有人不会为他动容,所有内心崇尚美的感官都被调动起来,在平凡的人也能在冥冥之中找到一种感动到热泪盈眶的共鸣,人的思维和文字难以匡范的部分便是自然之最美处,需要能被感化的心灵相通。正如诗人写道:我的灵魂坠入了贝加尔湖。

夕阳西下,同一个太阳在不同的地域洒下另一种余晖。沙鸥一天中最后欢乐地飞翔,多想像它们一样把美好尽收眼底。

贝加尔湖美的景色中折射出迷人的人文情怀,它的神秘在于那湛蓝的湖水和如云般游走的雾气;他的深沉基于湖水的深度和历史的厚度;它的生机在于湖底近万种的生物和岸上生生不息的人家;他的热情在土著司机亲手为游人炖的秋白鲑鱼汤中;他的野性在不知疲倦的青皮小车上。一切的美基于代代人们对美的崇敬所引发的对自然的敬畏。你就不会疑惑样的地方为何会产生那样动人的传说、音乐和诗歌了。

贝加尔湖自然的安静,心灵的纯净民族蒸蒸日上,追求本真,对自然规律的崇敬永远成为我心中无法割舍的记忆。

北方的北方有一弯湛蓝的新月。

(指导老师:孔桂芝)

【获奖理由】 这篇游记散文之所以写得成功,首先是作者生动地描绘出了贝加尔湖畔的特色美景,层次分明,引人入胜;而关键的是,作者在描写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写出了思想,写出了历史,写出了智慧,让人读来产生“那样动人的传说和音乐诗歌”的美好向往。语句流畅自然,层层推进。“新月”的意象前后照应,照亮了全篇意境。

生活的色彩

陈鑫岩抚顺一中

清晨,睁眼,耀眼的晨光如同金色的瀑布,洒进屋子里,落了一地。我透过这层叠的光,看见天空湛蓝,涌动着棉白的云;看见大理石阳台泛着青灰,叠加着阴影成为浓灰色;看见窗外的绿树又多了几簇枯黄的叶。我想,这是自然的色彩。

我读一行诗,便可以看到诗中的色彩。读“绿蚁醅新酒,红泥小火炉,”我看到青砖绿瓦间,一只红彤彤的火炉被火光照得更加红艳。白衣诗人墨发几缕,丝丝披在肩上,手执小酒杯围炉低吟浅唱。读“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仿佛入眼的是微卷的梨树叶埋进泥土,露在外面的半截儿泛着深浅不一的胭脂色,好似谁家的少女打翻了胭脂染红了树叶一般。“荞麦花开白雪香”与姜夔的《扬州慢》中“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又有了异曲同工之妙。青葱的荠麦映着洁白晶莹的夜雪,泛着微微纯朴的香气,又是怎样一番好风光!读“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便翩然想到登科的诗人骑着骏马,披着红袍在长安的街上看那争奇斗艳、五颜六色的花儿,心中也似开着花一般充斥着欢喜。一句句诗,绘就了耀眼的彩色,填充了我内心的空白。我想,这便是诗歌的色彩——恢宏又绚丽。

出了门,走在街上,虽是冬天,却因到了年下,处处都泛着一种生活的气息。皑皑白雪掩映着红得刺眼的对联;膛里的烤地瓜的褐色外皮上冒着缕缕白气,掰开一看,是澄黄的瓤儿,咬上一口,便会觉得仅仅是一只地瓜,便可充盈了整个儿冬天;糖葫芦刚刚浇上蜜糖,在案板上甩过便搁在盘子上,暗红的山楂、棕黑的黑枣、金黄的桔子,在蜜糖的映衬下闪着晶莹剔透的光;芹菜早已码好了放在柜台上,或者干脆摆在外面,给人一种春天的错觉。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穿红戴绿。熟人见面时那些欣喜的寒暄,把寒冬渲染成彩色,即使是北方零下几十度的天气,走出门看见这样一副景象,你也不会觉得有多冷。因为那些满满的温情,早已渗透在、融化在冬天的每一个缝隙中了。我想,这便是生活的色彩——质朴又温暖。

华灯初上,我也早早地回了家。家里人都在准备着饭菜。我倚在窗边张望,外面开始飘起绒花般的小雪。骑车的人一手撑着漆黑的伞,一手扶着车把手,快速地骑行而去,路灯的灯光在风雪中显得清冷又孤独。一切都是那样的有条不紊,只是有些模糊。吃过饭,因着是放假,我便拿起小说《雪国、古都、千只鹤》来读,虽然内容仍有些晦涩,但我更愿意沉醉在那一幅幅日本风景图中。其中有一段写道“北山的杉树的枝桠一直修整到树梢。在千重子看来,呈圆形残留在树梢上的叶子,就像是一朵朵淡雅的冬天的绿花。”千重子和苗子在冬日的径上行走,有了这样淡雅的风景,即使是身世孤苦的苗子,也会有一丝丝被自然慰藉的感觉吧。又读道“夏季昼长,尚未到夕阳晚照的时分,还不是一抹寂寞的天色。上空燃烧着璀璨的红霞。”好像眼前真的翻涌着红霞一样。书中的语言总能给人一种色彩缤纷的幻觉。虽然是白纸黑字,但令我享受到了那样绚丽的风景画。我想,这便是书本的色彩——真实又迷离。

行在生活中,便如走在一副画里,色彩错杂缤纷。红得喜悦,蓝得淡然,黄得温暖……不同的颜色,都需用心体悟,才能摸清楚里面蕴含的深意。我愿做一朵染着生活颜色的花儿,盛开人间,永不凋零。

指导老师:贺娜

【获奖理由】这是一篇随笔。全文没有贯穿始终的故事,只是以“色彩”来串联一个个本不相关的场景:诗歌中的色彩,生活中的色彩,书本中的色彩。使文章在结构上显得既散漫,又整齐。文章选择了“色彩”这个主题词,是比较讨巧的,一方面可以自由地描写各种带有色彩的事物,甚至引用别人诗歌、文章中的句子,另一方面,每种色彩都有一些特定的文化意蕴,带给人某种特殊的感受,这自然会提升文章的内涵。

清晏往生

张竞镱重庆璧山中学

最最年轻气盛又浑然不知的年纪,曾经打电话给《淮安日报》的主编做采访:“您是否觉得清晏园的不收费是如今它横遭破坏的原因?”

当时那位主编沉默了一会儿,告诉我:“在我们心里,不收费是对它的保护。”

那座如今在辣汤烟气里默默浮出它第三百六十九年春秋的园子,曾经是苏北第一园林,乾隆两次莅临,都在园内的荷芳书院歇息。

初了解历史时也曾兴冲冲去往荷芳书院,一扣门,尘埃扬起在浩大的虚空里,几件古物媚俗地摆在冰冷潸然的地砖上,色彩艳丽而浮于表面的画满满当当挂了六幅。

空间的满当与难以收拾的虚无感吓住了我,我竟然夺路而逃。只在回头的一刹,看见一个拿塑料杯子的管理员,唇角斜下一块,突然出现一样,狠狠瞪着我。

于是,回家我打开电脑,狠狠地敲下课题的前序,居功自傲地写了四个字,沉疴需治。

乱七八糟地写,似乎带了负气的情绪,提了五千多字的建议,对于清晏园里随地乱扔的垃圾,满是灰尘的亭台楼阁,极为不客气地将责任归于一小撮人。就带了这样的课题去参加比赛。

一旦是省里的比赛,淮安七上八下地,是最尴尬的位置。一个有极厚底蕴的城市,自是不愿和徐、宿为伍;然而,一样丰盛一时的南、苏也不会将自己与一个三线城市放在一起。

课题的优劣之中,自是苏南居上,我百无聊赖,直到找我答辩的老师出现,问我荷芳书院的墙角是什么?

记忆里那个院落紧贴着我初中的学校,方方正正木门斑驳,漆一层层剥落在记忆,我狠命想推开过那个门,却只看到一丛硕大的杂草,好死不死就在中央,反而像某种匠心的花卉。

紫藤花馆,我告诉他名字。然后带着一副可惜又宽容的心肠听他叹息:我已经十几年没回去了。

从那以后,每每学校要我就这个课题讲话,我都会极富情感地只讲这个。我当时幼稚,把叹息当遗憾,把感慨当乡愁,以为感动可以传递,以为离别必伤感。

直到我慢慢长大。

安妮日记里的那句话:真正决定命运的,是芸芸众生。

在一个园林里跳广场舞的,是几十个人;身为管理员而不管理的,是几十个人;毫不在意乱丢垃圾的,是几百甚至几千个人。

无数人走进了这个园林,似乎是因为大多数有能力的人选择默默在心里记挂而不去写上一笔,大多数过客一般的人面对脏乱选择了熟视无睹,而更多的痛心的人,如我一般,选择了沉默或者是胡乱批评和自我感动。

是的,不收费确实是保护,但它更是一场漫无天日的审问。

时隔一年之际,我带着这个课题,去市里参加一个极有分量的奖的评选,他们把奖给了我,却没有做出半分改变。

学校比邻的清晏园,仍旧不收钱,缭绕在烟火里,面对着亭台楼阁的虚空与满地的包装袋,不知往生。

事实上,它的往生结束了。

而时间给我们的往生。

我们的,才刚开始。

附:清晏园是我国治水和漕运史上唯一保存完好的衙署园林,全国文保单位,国家水利风景区,有“江淮第一园”之称。是苏北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古典园林。她揉北方的开阔与南方的玲珑于一处,使游人于玩乐中得到美的享受。——百度百科

【获奖理由】这篇文章针对现实中的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进行评说:名胜古迹该不该收费?作者的意见是:由于不收费,导致了大量人员涌入,以致景点疏于管理,脏乱不堪,所以不收费的管理保护,还需要民众素质的提高。总体来说,这样的论述是比较辩证的,也比较符合现实情况。文章最值得肯定的地方是其“空灵”的写法:叙述的时候不是散漫地铺陈,而是片段式地点染,显得特别省净而耐人寻味。语言上虽然也有虚张声势的毛病,但整体上还算准确。

评论
说点什么吧
发布

手机扫一扫下载APP

400-181-5008

优志愿将竭力为您提供帮助

(免长话费 )

教APP备31001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