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请您升级浏览器
为了更好的使用优志愿产品,点击下载

谷歌浏览器

360极速浏览器

360安全浏览器

QQ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全国服务热线:400-181-5008
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开通VIP

收藏

分享

毕业学员的“时光宝盒”:请你一定,继续逐梦闪耀!

| 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 2189

学员合影留念

航海技能学习

潜水训练

打开毕业学员的“时光宝盒”

又是一年盛夏,又到了毕业时节。海军潜艇学院的校园里,印有“青春激扬、逐梦海疆”字样的展板上,密密麻麻签满了毕业学员的名字。充满着难舍的眷恋,饱含着对未来的期望,毕业学员们用自己的方式向军校时光告别。

在各种各样的毕业礼物中,最令学员们眼前一亮的,莫过于人手一本的纪念相册。这是承载了四载春秋影像的“时光宝盒”,凝结着浓浓的师生情、战友情和家国情。随意翻开一页,我们都能从那段珍贵的青春记忆里获得感动与力量。

明烛熠熠

照亮勇往直前的奋斗之路

历时一个多月,由海军潜艇学院学员自己设计印制的纪念相册,终于发放到每位毕业生手中。接过相册,学员石璟秋感受到沉甸甸的分量。翻到自己的那一页,一张照片令他凝神观看了许久。照片里,石璟秋正伏在放满电线、电池等零部件的操作台上,认真仔细地焊接电路板,教员潘爽在他身后做着引导讲解。这一幕,记录的是第十二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前,石璟秋和团队成员紧张备赛的场景。参赛的心路历程跌宕起伏,和战友们的团结奋战刻骨铭心。最令人难忘的,则是潘教员倾情给予的温暖支持。去年夏天,早早就向学长请教经验、做足“攻略”的石璟秋,本以为能和团队成员在赛场上“大展身手”。然而,一次驱动电路调试中,他们制作的航行器下水后一直不受控制地转圈,没多久就侧翻沉于水底。“船都沉了还怎么比?”通常,备赛需要三四个月时间,当时距离比赛仅剩20余天。看着被烧坏损毁的马达、芯片等关键部件,挫败感排山倒海般涌上石璟秋心头。“这根本无法完成……”一瞬间,他想到了放弃。“其实,赛前暴露问题是好事。”潘教员目光笃定地说,“只要咬牙闯过这一关,我们肯定能得到更加成熟优质的作品!”为了鼓励大家,潘教员讲起了自己的经历。一次,她以“某型导弹任务预案制定”为主题筹备教学设计比赛。比赛前3天,为了优化细节,她找了学院多名专家对作品进行点评。没想到,专家们的意见几乎要打散作品现有骨架。“如果重组,时间上可能来不及,怎么办?”一想到专家的意见条条在理,她决定放手一搏。之后的几天,除了零星一两个小时的睡眠,她几乎没有合眼。最终,潘教员想尽办法克服一切困难,拿出了全新的教学设计。“困难是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也是垫脚石,更是磨刀石。勇敢迎接挑战,我们将收获更多成长。”潘教员对团队成员说,“只管去拼吧,我在身后全力支持你们!”石璟秋至今还记得潘教员那番话带来的鼓舞,大家重振精神开启“头脑风暴”,碰撞出各种想法。同时,潘教员也想方设法借来各种专业实验设备,为学员们创造研究环境,使他们有条件查明问题并尽快重制航行器。那段日子,潘教员也和学员们一起守在实验室,用一连串启发性的问题促使他们思考和决策。从能力到心态,她用自己的专业和耐心,引导学员突破自我、不断成长。经过一个又一个紧张的通宵达旦后,石璟秋和成员们终于制作出功能优化的航行器,最终荣获大赛二等奖。“教员,请收下这份礼物!”比赛结束那天,团队成员手捧着太阳、爱心、五角星等形状的蜡烛,兴高采烈地找到潘教员。这些蜡烛,是他们用航行器制作工具和剩余材料,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来的。“您就像明烛一样,指引我们越过关隘,启迪我们成长。今后我们将不负师恩,继续向上攀登!”温馨的氛围中,每个人脸上都流露着笑容。如今毕业在即,拿着纪念相册,石璟秋和战友来到教员办公室,准备做临行前的告别。潘教员一边翻看照片回忆往事,一边叮嘱大家到部队后的注意事项,不舍的目光透过镜片落到学员们身上。不伤离别,奔赴山海。带着老师的殷切期望,这些年轻的学员再次启程,勇敢迎接全新挑战。

并肩战斗

我们是永远的兄弟

防险救生技术与指挥专业采取“小班化”教学,该专业学员常被其他同学称为“防救七子”。“我们人数虽然不多,但感情比训练时下潜的水还要深!”打开崭新的毕业纪念相册,7名学员手搭着肩挤在一张桌子上,兴高采烈地翻看每一张照片。学员李太云最喜欢的照片,是在海中进行大规模落水人员营救训练的这一张。“刚开始训练时我们配合不到位,现场多少有些狼狈。”回想训练过程,他有些窘迫地笑了。身着橙色救生衣,李太云和战友漂浮在烟雾迷蒙的大海上。当时,他和学员彭邦定、门洋帆负责将四散在海面的“模型人”捞到救生筏上。“模型人”一共有15个,每个原本就近180斤重,在海里吸水后更是“沉如磐石”,令他们手忙脚乱。由于每个人发力角度不同,使劲时机有偏差,加之捞上来的“模型人”和学员都在同一侧,救生筏很快因受力不均发生纵倾。彭邦定一个没站稳掉落海中,接连呛了几大口海水。大家让彭邦定休息一下,他一边咳嗽一边拒绝:“大家在战斗我怎么能休息,我要和战友们共进退!”这句熟悉的话,李太云大一刚入学时就听过。来自内陆城市的他,考入军校后第一次接触游泳,总是掌握不好技巧。战友们利用休息时间为他“加餐”,有人在宿舍里用脸盆装满自来水,把头埋进水里演示如何憋气、换气;有人干脆伏在地砖上,演示如何让肢体动作协调;还有人紧盯他的动作细节,每一动都帮他认真纠正……一开始,李太云为自己的落后感到不好意思,战友陈一睿察觉后笑着说:“咱防险救生专业要在水下直面生死考验,大家把生命交在战友手上,必须要共进退!”战友的话让李太云觉得暖心,更感受到集体的力量。“绝不能拖后腿”的念头促使李太云刻苦练习,很快熟练掌握了游泳技巧。后来的日子里,李太云经历了训练时和战友在水下共享一个氧气瓶的“生命相系”时刻,也经历了受伤时由多名战友轮流奔跑着背去医院的感动瞬间。学习训练和生活相处中的点点滴滴,让这7名学员拧成了一股绳、熔成了一块铁。思绪回转,李太云和战友鼓了鼓劲,决定再一次进行尝试。他们埋头凑成一团,细致复盘前几次救捞中存在的发力不协调、“模型人”摆放不均衡等问题,重新分配每个人的站位和具体动作。“一!二!三!”在齐声高喊的口令声中各司其职、默契配合,并和负责其他环节的战友有序对接,“防救七子”圆满完成了这次训练。相册里,还有许多青春的美好瞬间——他们列队站在水底,端着冲锋枪瞄准目标;考核时取得理想成绩,集体振臂欢呼;毕业冷餐会上共同举杯,笑着畅想未来……每张照片背后,都蕴含着一段战友情深的回忆。“军队首先是战斗队,团结奋斗才有战斗力。毕业后走向天南海北,我们会和更多的战友团结在一起,朝着强军目标奋力拼搏、共同前进。”把相册紧紧拥在胸前,李太云骄傲地说。

坚定前行

心中的使命火焰在燃烧

一张照片连着一段故事,一句誓言牵系一团火光。接到纪念相册,学员胡佳琪和好友焦义博、雷清权久久不能平静。对胡佳琪触动最大的,是一张华人华侨挥舞着五星红旗的照片。去年,胡佳琪参加了戚继光舰远海实习访问任务。记得登舰初期,他每天凌晨起床,半夜才能返回住舱。繁重的训练任务和孤寂的海上生活,令他的状态出现下滑。低迷情绪,一直持续到那个早晨。“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那天,戚继光舰抵达印尼泗水港。即将靠泊时,胡佳琪和其他学员在甲板上笔直列队。相隔老远,他们就看到码头边站着一排排挥动红旗的身影,在雀跃欢动着迎接他们。同时,一阵阵悠扬歌声也传到了舰上。直到军舰正式靠泊后,胡佳琪才惊讶发现,他听到的歌声竟不是用音箱播放出来的,而是等待他们的华人华侨唱出来的,因为声音十分嘹亮所以相距很远时就能听到。那一刻,他感到一股热流涌上了眼眶。开放日活动中,许多华侨难掩激动之情,兴奋地登上戚继光舰。令胡佳琪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拄着拐杖,艰难地一步步挪动着参观。“我们开了5个多小时的车赶过来,只为亲眼看一看祖国的军舰。”老华侨声音哽咽,倾吐着自己的心声,“近年来,中国军舰亮相的频率越来越高,舰船的体积也由小变大,越来越威武雄壮,我们感到非常骄傲!”那天,胡佳琪感到胸膛有一团火焰在熊熊燃烧,强烈的使命感冲击着他。军舰驶离泗水港后,他一改升入高年级后有些低迷的状态,再次找到了刚入学时刻苦学习训练的劲头,自加压力,自找苦吃,主动磨砺自己。舰炮射击训练时,他不惧浪涌,抓紧一切时机熟悉舰炮装备,命中靶标的那一刻,他感到自己的所有努力都值得。守护祖国万里海疆的使命火焰在每一名学员心中跃动着。相册里,收录了一张焦义博和一群彝族孩子合影的照片。2023年冬天,焦义博作为学员代表,远赴千里之外的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看望学院援建帮扶的金岩乡中心小学的学生们。他和这群大山里的“小雏鹰”一起踢足球,教他们打军体拳,为他们讲解国防教育知识。在讲到远海实习期间驰骋大洋的场景时,焦义博把取自赤道、珊瑚海等9个海域的海水标本当作礼物送给了孩子们,引得“小雏鹰”们连声欢呼,眼中迸射出激动和好奇的光芒。“大哥哥,大海不是蓝色的吗,为什么瓶子里的海水是透明的”“这些海水有不同的味道吗”……孩子们五花八门的问题接踵而来。焦义博引导他们把目光望向连绵群山之外:“海水本是无色的,因为汇聚积累到浩瀚磅礴的体量,才能折射阳光呈现美丽蓝色。哥哥希望你们以后能走向远方,自己去感受瑰丽的世界,探索大海的味道。”看着一张张纯真的笑脸,焦义博在心中默默立下誓言,一定要磨砺本领、建功海防,成为守护祖国花蕾茁壮成长的钢铁臂膀。学员雷清权对自己做讲解员时的几张照片印象最深。今年4月,学院在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开展军营开放日活动。雷清权作为翻译和讲解员,既为参加西太平洋海军论坛年会活动的中外媒体记者介绍学院建设情况,又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民众讲解人民海军发展史。看到大家认真聆听的神态,雷清权心中那团为建设世界一流海军贡献力量的火焰愈燃愈烈。四年的军校生活,让学员们涵养了忠诚品格,练就了过硬本领,积蓄了充足能量。肩章上的“一道杠”,在此刻似乎变成了一道破折号,即将引出他们走向新战位后的新行动。毕业的日子就在眼前,离开是为了继续出发。将“时光宝盒”装入行囊,回望这梦想启航的地方,学员们挥手告别、转身向前,他们的目光更加笃定,步伐更加坚定。

(本文刊于《解放军报》7月23日中国军校版面)

愿每一名毕业的潜院学子

都能带着对星辰大海的热爱

在新的起点和战位上

为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贡献自己的力量

主管:海军潜艇学院政治工作处

主办:教研保障中心新闻文化室

主编:徐梦函 蒙一喆

编辑:袁百慧

文字:徐梦函 张一飞

图片:李钿龙 焦义博李东方

投稿邮箱:qyxuanchuan@163.com

转载请注明来源。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海军潜艇学院微信公众号(微信号:PLA_NSA)

评论0
说点什么吧
发布

手机扫一扫下载APP

400-181-5008

优志愿将竭力为您提供帮助

(免长话费 工作日 09:00-17:30)

教APP备3100148号

优志愿 | 手机客户端
扫码下载APP 备战高考志愿 !

学业测评 全免费

政策公布 实时提醒

互动社区 专家答疑

关闭
优志愿 | 手机客户端
扫码下载APP 备战高考志愿 !

学业测评 全免费

政策公布 实时提醒

互动社区 专家答疑

扫码下载APP

教APP备3100148号

扫码下载APP

实时资讯 互动答疑

教APP备31001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