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智赋能


创新管理


提质增效


2025年3月10日

滇池学院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滇池学院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基于DeepSeek大模型的多个创新应用正式落地,覆盖教学、考试、师生服务、招生就业等核心场景,为师生打造智能化、高效化的校园新生态。

公众号上线
“小滇”智能助手,
一键解锁校园资讯



智能体入驻多媒体教室,
开学首日实现“零失误”






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
全链路AI化,打造
“能力图谱”新范式





AI赋能考试改革:
主观题“先AI后人工”
双评模式






AI辅助学术规范:
出台论文指导政策,
明确技术边界

为保障学术研究的原创性与规范性,学校出台《滇池学院关于应用AI工具辅助完成本科学位论文(设计)的评判及管理规定(试行)》,明确AI工具在论文写作中的应用边界。进一步明确学生使用AI辅助工具需在论文中标注技术使用范围,核心论点与结论必须由研究者独立完成;教师需对AI生成的文献综述、数据分析等内容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学术诚信和成果质量。此外,同步上线“AI学术助手”,内置查重与伦理审查模块,辅助师生高效完成论文格式校对、引用规范检测等任务。管理规定既鼓励技术创新,又坚守学术底线,为AI时代的学生能力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师生互动平台升级:
AI心理疏导+信息化
服务双管齐下



针对校园高频咨询场景,师生互动平台融合DeepSeek技术,新增两大功能:
AI心理支持模块:学生可匿名与AI对话,系统基于情绪识别与心理知识库,提供初步压力评估与疏导建议,并智能推荐学校心理咨询师预约通道,保障隐私与人文关怀。
信息化服务响应库:覆盖校园网故障、校内信息系统使用等场景,AI通过检索结构化知识库实现快速应答,解决率超95%,复杂问题自动转接人工团队跟进,确保服务闭环。


招生咨询AI化:
智能助手助力考生
“一站式”解惑


学校招生系统全面接入DeepSeek大模型,推出智能问答机器人“滇招小助手”。考生可在线咨询志愿填报规则、专业特色、历年录取分数线等具体问题,系统通过多轮对话精准解答,并同步推荐相关专业介绍、校园文化视频及校友访谈等内容,帮助考生快速获取权威信息。

AI+就业服务,
赋能高质量就业


构建AI智能就业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全链路智慧化服务。平台支持实时查询国家最新就业政策、地方人才补贴、劳动权益保障等权威信息,AI自动解析并匹配个性化解答。同时,系统动态整合校内外招聘资源,企业宣讲会及优质岗位信息,供毕业生查询。


滇池学院AI就业助手提供简历智能优化、面试模拟训练及职业倾向分析服务,基于学生专业与能力生成定制化求职建议。此外,平台对接校友数据库,可一键查询优秀校友就业案例、行业动态及内推资源,助力学生拓展职业人脉。通过“AI+人工”双轨校准机制,确保信息精准性与服务时效性,实现从政策解读到岗位对接的闭环支持,全面赋能学生职业发展,打造高效、精准的智慧就业新生态。


未来展望:构建
“智能教育生态”

当前应用仍处于优化阶段,后续将结合师生反馈持续迭代模型,并探索跨学科知识图谱构建、个性化成长路径规划等深度应用,最终建成覆盖“教学—管理—服务”全链条的智能生态系统。
滇池学院不断构建“智能教育生态”格局,催生智能教育教学新样态,以科技之力赋能和引领教育创新发展。
采访嘉宾


谢晓珂
现教中心
我们基于DeepSeek大模型,从师生日常高频需求出发,落地多个应用。在日常使用中,搭建教室智能体并在开学就正式上岗,快速帮助教师处理设备使用问题,运行情况良好。在校内考试系统中,推行“AI预判-教师终审双评机制让主观题批改“又快又准”。“小滇”智能问答和招生咨询智能体让师生、家长能随时获取精准信息。心理咨询智能体“心悦”以聊天方式与同学匿名对话,既保护隐私又提升响应效率,实现“有问必答、有需必应”的心理支持服务。未来,我们会继续优化现有系统,让技术真正成为师生教与学的得力助手,一步一个脚印推动滇池学院的智能化升级。

王晓旭
基础教学部
在面向全校新商科学生开设的《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中,我们发现非专业学生对编程存在两大痛点:“学不会”和“用不上”。为此,我们以DeepSeek大模型为核心,重构一套“需求驱动、AI搭桥”的教学模式,立足“场景化破冰-最小化语法-实战化考核”的创新教学方法,让编程真正成为学生跨学科研究的“脚手架”,专业研究的“加速器”。
课程设计从“语法迷宫”到“场景直通车”。破局第一课商科学生首堂课不再是学习变量定义而是用专业场景消除恐惧,“用AI+专业生成可执行代码”的方式进行破冰,让学生“先见森林后见树木”,极大降低学习门槛,让课程初期学生编程焦虑指数得到降低。语法教学,只学“最小必要知识”。聚焦条件判断、循环结构等核心语法,复杂操作全部交给AI助手。AI生成代码并标注关键语法点,学生“用中学”效率得到提升。
在期末实践环节的设计中,我们摒弃以往“死抠语法细节”的考核模式,转而依托AI判分工具,聚焦学生跨学科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估,更加关注学生的功能性、逻辑性、工具协同性的“三维能力”评估。目前,我们正朝着“作业全自动批改、问题实时响应、学习路径完全个性化”的目标努力。

秦滢
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
为提供师生个性化心理辅导服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针对校园高频咨询场景,联合现教中心打造了心理咨询智能体——真也心语。真也心语主角——“心悦”,具备心理咨询师尊重、温暖、保持和价值中立的工作素养和专业心理支持能力,采用匿名对话模式既保护隐私又提升响应效率,24小时全天暖心陪伴,是一个安全温暖的心灵港湾,为师生提供“有问必答、有需必应、时时在线”的心理支持服务。
快来和 "心悦" 做朋友吧!“心悦”随时准备倾听你的心声。让它陪你度过校园生活的每一个春夏秋冬,收获快乐,拥抱阳光!

王丽娟
招生就业处
我们发现传统就业服务存在两大痛点:一是学生职业规划个性化指导不足,二是招聘信息与求职需求存在信息差。引入 AI 技术旨在构建 "精准画像 - 智能匹配 - 动态提升" 的全链条服务体系,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定制化就业支持。我们将人工智能嵌入学校就业服务平台,可通过AI来分析学生的专业背景、兴趣特长及职业倾向,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职业发展建议。AI简历诊断和面试训练系统可模拟真实面试场景,并提供实时反馈,帮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不断提升求职材料质量和求职技巧。依托AI,还可通过对毕业生专业和求职意向的分析,匹配官方网络招聘信息,实现精准推送。在未来我们还会继续探索AI在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中的深度应用,让AI全面赋能学生职业发展,打造高效、精准的智慧就业新生态。

李梦林
202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同学
作为一名学生,我深刻感受到AI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过去,学习编程时常常被复杂的语法和报错困扰,现在通过AI助手的帮助,代码调试变得轻松高效,AI不仅是学习的助手,更是未来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未来,希望学校能在更多课程中引入AI助教,帮助我们更好地将技术与专业结合。我相信,掌握AI能力将成为我们这一代学生的必备技能,而学校正在为我们搭建通往未来的桥梁。

文字 | 现教中心 罗欢
图片 | 现教中心
编辑 | 罗欢
责编 |宁显美
特别鸣谢 | 现教中心 教务处 基础教学部
招生就业处 学生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