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科学合理分配专业招生计划,3月17日下午14:00,学校组织召开2025年专业招生计划汇报会。全体校领导与招生办公室、人事处、教务处、校企合作与就业处、资产管理处、图文信息中心负责人,各二级学院院长围绕专业招生计划制定、专业动态调整及资源匹配等内容展开深入研讨,为新一轮人才培养锚定方向。会议由招生办公室主任赵海斌主持。
会上,校长赵建华提出四项要求:一是聚焦战略需求优化专业结构。要求锚定"十四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实行专业动态调整,重点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专业建设力度,调整加大工科专业比重,淘汰与产业脱节的滞后专业;二是规范教学资源配置。严格核定班容量标准,科学核定各专业教学班额上限,确保教学质量;三是推进师资队伍动态调配。对招生规模持续缩减的专业,试点建立“跨学院师资流动”机制;四是各二级学院进行专业增设或招生规模调整时,要对现有实训室设备使用率、工位周转率等指标进行量化分析。
招生办公室主任赵海斌汇报了各二级学院制定专业招生计划遵循的原则,以及两校区及各二级学院招生计划数据。他提出,学院优先扩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财经商贸等省内支柱产业相关专业招生规模,调减就业率低、市场饱和专业计划。同步支持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群)及校级特色专业发展,逐步缩减传统弱势专业。通过两校区资源调研,精准匹配教学设备、师资力量与招生计划,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此外,今年招生办公室在AI赋能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探索,未来将持续构建科学完善的招生计划动态调整机制,综合报到率、就业率及行业发展趋势构建评估模型,通过量化指标实现“数据说话”,推动招生向“质量优先”转型。
各二级学院院长结合师资配置、实训条件及行业前瞻研判等方面,逐项阐明专业招生计划调整依据。
听取汇报后,副校长姜波强调“各学院专业评估必须对标省级‘双高计划’建设标准,将‘专业与区域产业契合度’‘毕业生薪酬增长率’等指标纳入评估体系,参考指标要再具体,再优化。”
副校长李同鑫指出,制定分专业招生计划要以“双高建设”为引领,统筹各学院发展需求,结合师资配置、实习就业等核心要素,进行动态调整。校企共建专业依据合作执行情况考核结果,每年进行计划调整;招生办要运用AI技术优化宣传、咨询服务及流程管理,推动生源质量提升。
此次招生计划制定以服务省重点产业、新兴领域和学校“双高建设”为引领,通过整合校内资源,精准提升招生质量与培养实效,推动招生计划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深度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