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征程中,湘潭大学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湘潭大学拟在2025年将本科招生规模增加600人,总规模达到9010人。
近年来,湘潭大学持续扩大本科招生规模,从2021年的6070人提升至2024年的8410人。2025年进一步增加招生规模,重点培养国家急需的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拔尖创新人才,体现了学校在人才培养上的前瞻性和责任感。
湘潭大学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持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学校紧跟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前沿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产业需求,新增相关学科专业,确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2024年以来,学校依托“小而精”“快而新”的课程体系,围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开设了10个微专业,助力跨学科人才培养。这些微专业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也为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学校还将紧密对接湖南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增电子信息材料(前沿材料/量子科技)、智能感知工程(人工智能)、地理空间信息工程(人工智能/空天海洋)、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大健康)、艺术与科技(数字产业/人工智能)等5个专业,重点建设“智能+”与“数字+”两大特色专业群。这些新专业的设置将进一步优化学校的学科布局,提升学校在前沿科技领域的影响力。
湘潭大学在本科扩容的同时,加快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学校通过整合学科资源,优化专业设置,打造具有特色的“智能+”与“数字+”专业群,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智能+”专业群将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专业将涵盖智能感知工程、地理空间信息工程等多个方向,为学生提供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的全方位学习机会。
“数字+”专业群则聚焦数字经济、数字产业等领域,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艺术与科技等专业将结合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为学生提供独特的学习体验,推动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
学校将通过优化专业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本科扩容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更是质量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