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密码科学作为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2025年3月22日,山东大学密码科学与工程学院正式成立。
山东大学是我国密码科学领域的重要创新策源地之一,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强大的学科基础。学校在密码科学领域的发展历程中,培养了众多杰出人才,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成果。此次密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成立,是山东大学在密码学科建设上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其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国家信息安全战略需求的积极回应。
山东大学在密码科学领域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小云领衔的国际一流密码团队。该团队在成果转化方面也展现出强大的能力,相关重要数字产业的密码支撑优势显著,为我国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山东大学密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成立,旨在聚焦密码技术前沿研究与产业重大需求,致力于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密码学科创新平台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为此,学院构建了“3+1”建设体系,布局了公钥与后量子密码、人工智能安全、密码工程与应用三个学科方向,并与中国联通共同建设联合创新中心,形成了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特色发展格局。
公钥与后量子密码是当前密码技术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传统公钥密码体系面临着潜在的安全威胁。后量子密码技术的研究,旨在探索能够抵抗量子计算攻击的新型密码算法,为未来的信息安全提供保障。
人工智能安全是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而逐渐兴起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效果和社会影响。密码科学在人工智能安全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密码技术可以实现人工智能系统的身份认证、数据加密、隐私保护等功能,保障人工智能系统的安全运行。山东大学将人工智能安全作为密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重要学科方向之一,展现了其在跨学科研究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创新精神。
密码工程与应用则是密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另一个重要学科方向。密码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际的信息安全场景,解决实际问题。密码工程与应用方向注重将密码理论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通过这一方向的研究与教学,山东大学将为我国信息安全产业输送大量具备实际工程能力的专业人才,推动密码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在密码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之际,山东大学与中国联通签署了联合创新中心共建协议。这一合作标志着双方将在密码技术研究与应用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密码学科创新平台。根据协议,联合创新中心将聚焦“密码+AI安全”与“数据计算安全”两大核心技术领域,探索“科学家+工程师”人才培养机制。
“科学家+工程师”人才培养机制是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既具备深厚理论基础又具备实际工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密码科学领域,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尤为重要。密码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需要科学家的理论创新和工程师的工程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密码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通过与中国联通的合作,山东大学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工程案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实际的密码应用场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同时,中国联通也将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为山东大学的科研工作提供支持和指导,推动密码技术的成果转化和应用。
密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成立,不仅是山东大学在密码学科建设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我国密码科学领域的一件大事。随着密码技术在数字经济中的广泛应用,密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成立将为我国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