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教育部2020年1月《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经批准,我校2025年继续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
一、招生对象
符合各省(区、市)202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
第一类: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具有相应专业所需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
第二类: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该类考生须高中阶段在数学、物理、信息学任一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项(获奖名单以中国科协官网公示为准,网址:http://gs.cyscc.org/)。
报考我校强基计划的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强基计划。
二、招生专业
我校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为
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如下:
专业组 | 招生专业 | 综改省份 选考科目要求 | 招生对象 |
A组 | 物理和 | 第一类 第二类 | |
B组 | 不限 | 第一类 | |
A组含两个专业方向;
考生仅可选择一个专业组进行报考,组内可报考多个专业或专业方向,各专业组单列计划,单独排队入围及录取。
三、报名方式与选拔程序
(一)报名时间和办法
考生可于即日起至5月10日,登录
第二类考生可于即日起至5月8日,登录
(二)考生参加统一高考
(三)校考考核
参加校考考核的考生应提前登录报名平台下载《
1.初试
我校拟于6月13日左右(高考结束后、高考成绩公布前)组织初试。
初试考核方式为笔试,专业A组重点考查考生数理科技相关领域知识积累、学习兴趣、综合素质等,专业B组重点考查考生文史哲相关领域知识积累、学习兴趣、综合素质等。考查范围均不限于高中课程标准范围。
我校依据考生初试成绩,分别划定专业A组、B组的全国统一及格线,分省按不超过分专业组招生计划数4倍的规模确定入围复试考生名单(末位同分均入围)并公示入围标准。
审核通过的第二类考生不参加初试,直接入围复试,不占用第一类考生入围名额。
2.复试
我校拟于6月21日左右组织复试,含专业面试和体育
(1)专业面试:考查考生综合素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以及专业相关领域学习兴趣、发展潜力等,考生综合素质档案将作为参考材料使用。专业面试落实考生、评委、考场“三随机”工作机制,
对于审核通过入围复试的第二类考生,我校将结合学科特长单独组织面试。
(2)体育
如遇不可抗力因素,招生流程所作调整将另行通知。
(四)录取办法
1.高考成绩要求
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不得低于所在省(区、市)相应的特殊类型招生最低控制分数线。
2.综合成绩折算
综合成绩中,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占85%,校考成绩占15%。
校考成绩中,第一类考生初试成绩占60%,复试面试成绩占40%;第二类考生复试面试成绩占100%。学校将设置复试面试成绩及格线。
3.确定拟录名单及专业
对于第一类考生:
(1)学校根据招生计划,分省分专业组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次确定强基计划拟录名单。
若考生综合成绩相同,则依次比较校考成绩、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体育
(2)拟录考生将按照“校考成绩分数优先”的原则,根据分专业或专业方向计划数、专业志愿确定录取专业或专业方向;所有志愿都无法满足的考生,如果服从调剂,将调剂到学校该专业组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否则,不予录取。
(3)若首轮拟录结束后,仍有未完成的分省招生计划,则在相应省份根据计划数缺额情况按以上原则分专业组递补和录取专业,直至录取完成。
确定录取专业或专业方向时,若考生校考成绩相同,则依次比较笔试成绩、面试成绩。
对于第二类考生:
综合成绩达到所在省份A组第一类最低录取分数线的考生,将依据校考成绩、专业方向志愿、分专业方向单列招生计划数予以录取。所有志愿都无法满足的考生,如果服从调剂,将调剂到单列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方向;否则,不予录取。若考生校考成绩相同,则比较体育
4.录取
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强基计划录取名单,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办理录取手续。7月5日前公示录取标准。被我校强基计划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区、市)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
四、总体培养方案
学校强基计划坚持“厚重基础、瞄准前沿、注重个性、强化研究”的人才培养理念,实施“宽厚基础、学科复合、科教融合、大师引领、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培养机制和培养过程的开放性、研究性、国际性、挑战性和个性化,并建立阶段性考核和动态进出机制。学校注重学术能力和
方向一:瞄准前沿基础问题,紧扣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求,秉承“厚植根基、创新引领、交叉复合、德智兼修”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以智能科学前沿基础研究为核心,以国家重大战略和关键问题为牵引开展长周期精英式培养,组建由知名学者、企业专家和教学名师组成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系统设置本博一体化衔接课程,推行小班化、研究型、创新驱动的教学模式,实施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强化科教融合和学科交叉,拓展国际视野与全球胜任力,着力培养智能科学领域“智理渊深、创见非凡、交叉拓新、永攀珠峰”的领军人才。
方向二:瞄准
五、其他说明
(一)关于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已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省份,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直接将考生综合素质档案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尚未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的省份,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总本地各中学报考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后,统一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
(二)对于综合素质档案造假或在高校考核中舞弊的考生,将取消强基计划的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由其取消相关考生当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视情节轻重给予3年内暂停参加各类国
(三)选拔
(四)学校未委托任何个人或中介组织开展强基计划等考试招生有关工作,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营利性
六、监督保障机制
(一)我校强基计划招生工作在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招生就业处本科生招生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和实施。我校在实施本简章的过程中做到招生方案公开、选拔方法公平、录取标准公示。
(二)我校将在新生报到后对录取学生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对不具备入学资格的学生,按教育部和我校相关规定处理。
(三)我校强基计划招生工作接受学校
七、咨询方式
人大阳光招生信息平台:https://rdzs.ruc.edu.cn
本科招办电子信箱:zsb@ruc.edu.cn
本科招办咨询电话:400-0123-517
本科招办传真:010-62511156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邮政编码:100872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http://gaokao.chsi.com.cn
八、本简章由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