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精神,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经批准我校2025年继续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以下简称“强基计划”),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一、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
在我校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符合202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并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申请报名考生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综合素质优秀、成绩优异的考生。
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学科竞赛中(数学、物理、
二、招生专业及计划
2025年我校强基计划招生专业、招生科类及选考科目要求如下:
招生专业 | 非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科类 | 高考综合改革省份选考科目要求 |
理科 | 物理、 | |
/ | 不限 | |
我校2025年强基计划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详见报名系统。其中“3+1+2”模式省份
三、报名方式与选拔程序
(一)报名缴费时间和办法
考生按以下步骤完成网上报名和缴交报考费方为报名成功,两项程序缺一不可。
步骤一:4月21日至5月10日,考生登录教育部强基计划报名平台(网址: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384),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报名过程中,考生须下载并填写《
其中,第二类考生可于4月21日至5月8日,登录教育部强基计划报名平台(网址: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384),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我校将对考生的竞赛成绩进行审核,预计5月9日通过报名平台公布审核结果。审核通过者可获得破格入围复试资格,审核不通过者可登录报名平台以第一类考生报名或自行取消我校强基计划报名。
步骤二:5月12日至16日,考生须登录我校招生网(网址:https://zs.xmu.edu.cn)按照招考公告要求缴交报考费170元/人,逾期未缴交报考费,视为自动放弃考试资格,不予安排考试。报考费一经确认支付,不办理退款。
(二)报名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三)校测考核
校测考核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1.初试
初试安排在高考后一周内,考生应于初试前登录我校招生网(网址:https://zs.xmu.edu.cn)按照招考公告要求下载打印准考证。
初试形式为笔试,主要考核学生学科素养基础。具体考核科目将通过我校招生网另行公告。
我校依据考生初试成绩,按照分省分专业计划的3倍划定合格分数线,达到初试合格线的考生获得复试资格,末位同分均入围复试,初试成绩不计入学校最终考核成绩。审核通过的第二类考生直接入围参加复试面试和体育
2.复试确认
取得复试资格(含第一类和第二类)的考生应于复试前登录我校招生网(网址:https://zs.xmu.edu.cn)按照招考公告要求阅读知情同意书,确认是否参加复试。逾期未完成确认的,视为放弃后续选拔。对于确认参加我校复试后又无故放弃的考生,我校将如实记录并通报生源省份考试招生机构。
3.复试
将于6月22日前进行,复试含笔试、面试和体育
(1)笔试、面试:满分均为150分,着重考核学生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笔试具体考核科目将通过我校招生网另行公告。
考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面试评分的重要参考。
(2)体育
4.学校考核成绩折算办法
学校考核成绩满分150分,第一类考生复试的笔试、面试成绩所占权重均为50%;第二类考生复试的面试成绩即为学校考核成绩。
5.有关校测考核具体安排详见我校招生网(网址:https://zs.xmu.edu.cn)和各相关院系网站发布的公告和通知,请考生密切关注。
6. 如遇不可抗力因素,招生流程所作调整将另行通知。请密切关注我校相关工作网站发布的最新动态信息,以免贻误。
(四)录取办法
1.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性加分,下同)须达到所在省(区、市)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按单独划定的相应分数线执行)。
2.综合成绩折算办法为:综合成绩(满分1000分,四舍五入取2位小数)=高考成绩/高考总分×850+学校考核成绩。
对于第一类考生,根据考生所在省份强基计划分专业招生计划,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录取。综合成绩相同时,报考
对于第二类考生,综合成绩达到我校同省份第一类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的,我校将予以录取(不占所在省份公布的强基计划招生计划)。
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经我校招生委员会审定,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后,办理录取手续。
我校于7月5日前公布录取名单并公示录取标准。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本省(区、市)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区、市)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
四、培养特色
我校配备一流的师资、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努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基础扎实、能力突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
(一)德才兼顾的学生选拔机制。坚持“德才兼顾、严进严出”的原则,建立“两条路径、多次选拔、动态进出”的选拔机制,从高考生、在校优秀学生中选拔人才。加强过程管理,完善阶段性评价机制,根据不同学科、年级特点制定评价标准,多维度综合考查,实现学生动态进出,适时分流不适应强基计划学习的学生。
(二)协同育人的全程导师制度。注重大师引领,汇聚热爱教育、造诣深厚、德才兼备的专家学者主持计划实施,担任导师,为学生授课、指导科创项目、开设讲座等。建立导师、班主任、辅导员等协同育人机制,打造师生学习、文化、生活共同体,促进文理渗透、知识融合、思想碰撞。
(三)因材施教的育人模式。支持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自主安排学习进程,对符合培养要求的学生实行本研衔接培养;支持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内容、获得本科毕业所要求学分且符合转段规定的学生,可提前一年修读研究生课程。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学生主要在强基计划所在基础学科专业进行培养,部分学生也可根据培养方案在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进行学科交叉培养。本研衔接专业范围见各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培养方案,研究生阶段转段具体招生专业和名额以转段当年我校公布的工作方案为准。
(四)人才培养的绿色通道。在境内外交流、奖学金等方面予以适当优先考虑。根据教育部和我校有关规定实施转段考核,通过转段考核的强基学生在第四学年(本研衔接阶段)享受与研究生同标准的奖学金待遇。强基学生完成本科阶段培养、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后,可转入研究生阶段相关专业继续培养。
五、其他说明
(一)关于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已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省份,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将考生电子化的综合素质档案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未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的省份,由各省教育行政部门汇总本地各中学报考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后,统一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
(二)对于综合素质档案造假或在我校考核中舞弊的考生,将取消强基计划的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依照相关规定处理。已经入学的,按教育部和我校相关规定处理取消学籍,毕业后发现的取消毕业证、学位证。中学应对所出具的材料认真核实,出现弄虚作假情形的,我校保留采取相关措施的权利。
(三)强基计划录取考生入学后一般不得调整专业,确有特殊困难或者特殊需要,无法继续在强基计划录取专业学习的,可以申请在我校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范围内转到相近专业。按规定退出强基计划的学生原则上不得再转专业,不再具有申请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
(四)强基计划录取考生转段高校为
(五)我校选拔
(六)我校未委托任何个人或中介组织开展强基计划等考试招生有关工作,不举办任何形式的
六、监督保障机制
(一)我校强基计划招生改革试点招生工作在学校招生委员会的领导下,由学校招生考试部门统一组织和实施。我校在实施本简章的过程中做到招生方案公开、选拔方法公正、录取标准公示。
(二)我校选派工作责任心强、专业水平高的相关专业领域专家参加考核工作,严明工作纪律,加强业务
(三)我校对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对不具备入学资格的学生,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处理。
(四)我校强基计划招生工作接受学校
七、咨询方式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南路422号
邮政编码:361005
网址:https://zs.xmu.edu.cn
邮箱:zs@xmu.edu.cn
电话:0592-2188888
网址:http://math.xmu.edu.cn/
电话:0592-2580609
邮箱:mathbk@xmu.edu.cn
网址:https://informatics.xmu.edu.cn/
电话:0592-2580028
邮箱:cies@xmu.edu.cn
网址:https://cpst.xmu.edu.cn/
电话:0592-2180560
邮箱:physjx1@xmu.edu.cn
网址:https://ese.xmu.edu.cn/
电话:0592-2188025
邮箱:jfz@xmu.edu.cn
网址:https://chem.xmu.edu.cn/
电话:0592-2188578
邮箱:elite@xmu.edu.cn
网址:https://life.xmu.edu.cn/
电话:0592-2186920
邮箱:smbk@xmu.edu.cn
网址:https://cee.xmu.edu.cn/
电话:0592-2180775
邮箱:wuxiaoqian@xmu.edu.cn
网址:https://coe.xmu.edu.cn/
电话:0592-2880119
邮箱:coezs@xmu.edu.cn
网址:https://pharm.xmu.edu.cn/
电话:0592-2181852
邮箱:pharmacyjx@xmu.edu.cn
网址:https://history.xmu.edu.cn/
电话:0592-2189547
邮箱:xdls@xmu.edu.cn
网址:https://phi.xmu.edu.cn/
电话:0592-2186348
邮箱:xmuzxzs@xmu.edu.cn
八、本简章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