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设有汉语言文学(师范)、知识产权、网络与新媒体、秘书学四个本科专业,主要培养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师,以及能适应企事业单位文秘、法律服务、新媒体信息采集制作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院拥有1个省品牌专业、1个省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一流本科专业、1个省社科优秀创新团队、2门省一流本科课程、4门省在线开放课程,1个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1个市级学科建设平台、3个校级学术研究机构。学院是泰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驻会单位,并与省市作协合作共建“中国里下河文学研究中心”。
现有教职员工74人,其中专任教师59人(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23人,博士26人)。现有国家级学会常务理事、全国艺术人才库和教育部全国职教专家库入选对象、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本硕论文评审专家1人,省高校社科优秀创新团队带头人1人,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带头人2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省首批“华文教育专家”、省社科重点人才、省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1人,市“突贡专家”2人,市“311工程”培养对象6人,市“六个一批”人才1人。多人获评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省“思政工作先进个人”,泰州市“先进工作者(劳模)”、市“春蚕奖”,市“师德模范”、市“师德先进个人”、市“文明职工”、市“五一巾帼标兵”。
教师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30多项、地厅级课题6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50多部;在CSSCI期刊及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中国古代文学》为省一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等4门课程入选省在线课程;建成《中国古代文学》等6门校重点在线开放课程。
学院坚持立德与树人相结合、管理与关爱相结合、质量与特色相结合,做细思政引领工程,做强队伍建设工程,做精素质提升工程,做优关爱传导工程,做实招就满意工程。把握学生工作的新规律,探索学生工作的新路径,打造学生工作的新亮点,稳步推进“阳光人文”建设,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了“明体讲堂”为代表的思政教育阵地,搭建了“人文讲坛”科研学术平台,构建了“书韵杏坛”为重点的学风建设园地,打造了“三点半课堂”为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近三年毕业生考公、考编率达65%以上,有60多名毕业生考取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江南大学等校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8%以上。
二、数理学院
数理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和“应用统计学”两个本科专业。数学学科入选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获批江苏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数学教育”和“数学课程思政”两个教学团队获批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学院秉承“求真务实、规范和谐”的院风,着力培养义务教育阶段数学骨干教师和应用统计学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16人;硕士生导师6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1人,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5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8人、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7人,泰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近年来,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主持江苏省教改研究立项重点课题2项、一般课题7项;公开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教师参加教学竞赛获得江苏省高校数学基础课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一等奖、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等省级以上奖项28项,教师教学科研成果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泰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省、市级奖项30余项。
学院高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着眼于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学院建有数学建模、数据分析、大学物理等多个专业实验实训室,同时建有2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培育学生创新思维、增强专业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学生先后主持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近30项,获得江苏省师范生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江苏赛区一等奖、江苏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一等奖、“蓝桥杯”全国软件设计大赛二等奖等省级以上奖项13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近年来,学生毕业就业率在93%以上,高质量就业率在校内处于第一方阵。学院在保证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基础上,大力鼓励部分学生继续深造。近几年,已有90余名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
三、信息工程学院
为了对接国家数字产业发展战略,培养具有数字产业技术研发和经济社会发展支持技术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专业人才,泰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于2014年正式成立。学院下设计算机系、物联网系、数据科学系、实践教学部等四个教学机构。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以及人工智能五个全日制本科招生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江苏省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 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留学生)1370人。
学院拥有一支充满朝气、勇于进取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52人,其中产业教授2人,副教授15人,博士24人(包括海外博士学位获得者6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有海外经历教师8人,“双师型”教师25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人。学院现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江苏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现任教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8项,建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学科基础课程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网络课程群优秀教学团队、Python程序设计优秀教学团队、大数据智能处理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等校级优秀教学科研团队,荣获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1项,泰州“青年五四奖章集体”1项。
学院聚焦安全感知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大力推进政校合作、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建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4门、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2门,江苏省重点教材3部。目前学院建有省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食品与药品光学检测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市级“互联网+智慧泰州”学科平台等科研平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教科研项目30多项,社会技术服务项目百余项。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拥有4大类共19个教学实验室,实验室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522万元。学院不断拓展优质实训实习基地,现有实习实训基地18个,不断拓展优质实训实习基地,为学生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提供有力保障。
学院秉承“敦尚行实、明体达用”的校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落实学校目标定位,不断完善教学体系,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名企工程师深度参与培养方案制定,校企协同产教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系统设计能力,课程设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占比在50%以上;全面开设综合性课程设计,强化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教授、博士参加大创项目、学科技能竞赛和社会实践指导,着力学生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学生大学生创新项目100%覆盖;加强核心课程群建设,打造特色金课。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学院获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16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项目4项,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项,省级教改课题1项,省级重点教材建设项目2项,学生学科竞赛省级以上获奖100余项。历经多年的创业与发展,学院形成了“校企协同、双能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为数字产业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四、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设有学前教育(师范)、小学教育(师范)两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400多人。学前教育专业是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专业、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2024年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小学教育专业是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江苏省品牌建设专业,2023年开始招收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7.25%,博士学位教师占比41.18%,多次获评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建有泰州市学前研学中心1个、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教师中,硕士生导师5人,省级基础教育专家2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 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人,泰州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泰州市“311”人才4人,市级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市人民政府督学1人。教师在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比赛中多次获奖。学院常年聘请国内知名高校的教授、小学、幼儿园特级教师担任兼职教授。
学院办学条件先进,建有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心理实验中心以及音乐活动实训室、幼儿活动模拟室、保育技能训练室、儿童游戏与行为观察实训室、蒙台梭利教学法实训室、感觉统合实训室、钢琴实训室、形体与舞蹈实训室等艺术技能训练室。在南京、苏州、无锡、盐城、泰州等地建有校外教育实践基地50余个。学院非常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力推进阳光教育行动。近年来,数百名同学在全国、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比赛、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等活动中取得骄人的成绩。学院举办的师范生文化艺术节、“胡瑗大讲堂·致远讲堂”系列活动、“青年·思远之星”评选、“聚爱成行”志愿服务等已成为有广泛影响的特色品牌。
学院坚持“教以育人,学以成人,追求卓越,明体达用”,积极开展“服务泰州行动”“百姓阳光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常年为社会各界人士和青少年儿童提供各类心理咨询服务,现已成为泰州市党员先锋岗。
学院与教育行政机构、幼儿园、小学和教育培训机构保持良好的互动。多年来,毕业生学位授予率、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学生满意度达99%,企业满意度近100%,毕业生中多人成为幼儿园园长、小学校长、骨干教师,成为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泰州电视台等媒体曾多次予以报道宣传。
五、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现设有英语(师范)、商务英语、翻译三个本科专业,并承担全校公共外语教学与管理工作,全日制在校生1300余人。
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顺应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思想品德好、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社会适应快,具有较高人文、科学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初中英语教师及商务英语和翻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满意度近97%。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8人,高级职称20人,博士(含在读)11人,硕士以上比例93%。其中,省义务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小学英语学科专家委员1名,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聘请有关高校、中小学骨干教师等10余人担任兼职教师。近年来,教师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3项、省教改课题1项、在研省级教研课题1项、在研厅级项目10余项;出版专(编)著10部。
学院高度重视培养外语人才的国际视野。2015—2019年,44名学生赴境外学习,其中赴美带薪实习7人,37名学生通过申请省政府奖学金资助赴国外学习。2020—2024年,毕业生考研率、出国留学比例逐年提高。仅2024年,学生考取国内高校研究生20人,成功申请国外高校或中外办学高校研究生14人。
学院为江苏省首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学工一支部为江苏省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红烛义教”团队获批全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六、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是学校“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主要承建学院,经过多年建设,在创新团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十四五”再次获批江苏省重点学科,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学科平台。目前拥有物流管理、财务管理、旅游管理和互联网金融、数字经济五个本科专业,物流管理与财务管理获批“十四五”省一流建设专业,省级一流建设课程有三门:《旅游学概论》《财务管理》《Python程序设计》。2022年获批市级产业金融学院,2023年成为泰州市内部审计协会会长单位,2024年省社科联社会智库江苏省生产力学会(苏中基地)落户学院。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2人,高级职称19人,博士17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3人。建有数智财税、现代物流、智慧旅游、现代金融等10余个实验实训室,学生国省级竞赛成绩综合排名进入学校第一方阵。毕业生就业率全校排名第一,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七、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是我校重点建设的工科学院,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机器人工程三个本科专业。机械工程学科为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点。
学院以“为师生谋成长,为学校谋发展”为初心、以“培养阳光学子,造就时代工匠”为使命,致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与学习环境、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28人(博士学位教师13人,在读博士7人),硕士生导师3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对象2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1人、第三层次培养对象3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5人、泰州市“311”培养对象4人,泰州市“十行百星”2人。
学院拥有江苏省食品与药品光学检测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泰州市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泰州现代装备智能制造服务平台、泰州市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泰州市新能源产业学院等多个学科平台。在校外,与精诚工科汽车零部件(泰州)有限公司、江苏保利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泰州劲松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建成26个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活动与就业选择提供丰富机会。
八、音乐学院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26人,专任教师38人,其中教授3人,博士4人,副教授7人,讲师19人。
学院设有声乐、钢琴、器乐、舞蹈、理论五个教研室以及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所、艺术实践部等科教研机构和实践机构。
学院配置了一流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质量日益提高,近年来,为地方培养了大批优质音乐舞蹈师资和音乐舞蹈专业人才。广大师生在各类专业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了崇高荣誉。
学院在教、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出版专著、教材20余项;发表教科研论文300余篇;各级教科研项目20余项;《声乐》课程被评定为江苏省一流课程;2017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高质量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这些成绩的取得,为人才培养迈上新台阶打下了坚实基础。
学院在“PP1235”培养模式理念指引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决心砥砺奋进办好人民满意的音乐教育,矢志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九、美术学院
美术学院专业办学历史悠久设有绘画(师范)、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书法学四个本科专业。绘画(师范)专业为江苏省一流专业建设点,设计学为学校重点扶持建设学科。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11人,近三年招生录取率100%。教职工5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0人,博士15人(含在读),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86.5%,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人,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人,中国美术家会员2人,中国书法家会员1人。学校先后建成了陶艺实训室、雕塑实训室、富媒体实训室、模型制作实训室、版画实训室、书画临摹室、书法实训室等十多个专业实训室及美术馆。
学院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理念,依靠“有特质的教师,建设有特色的专业,培养有特长的学生”这一办学思路,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的办学目标而努力,为实现让艺术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而奋斗。
十、医药与化学化工学院
医药与化学化工学院(以下简称药化学院)是泰州学院重点建设的二级学院之一,现设应用化学、制药工程、生物制药和环境工程四个本科专业,药学学科获批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学院现有教职工56人,其中专任教师48人,高级职称16人、博士38人,聘请了一批高学历、高技能的校外专家团队,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素质全面的师资队伍。
学校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专业实验室建设,已建成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等实验室,建有江苏省高校手性医药化学品生物制造重点建设实验室、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泰州生物医药产业服务平台、泰州市生物催化与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共享实验平台。研究成果丰硕,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5项及多项市级项目,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400多篇、授权各类专利88项,服务企业横向课题50多项。
药化学院立足服务地方支柱产业,先后与扬子江药业、济川药业、苏中药业、凯莱英生物、瑞科生物、百英生物、博瑞生物、梅兰化工、新浦化学等几十家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