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请您升级浏览器
为了更好的使用优志愿产品,点击下载

谷歌浏览器

360极速浏览器

360安全浏览器

QQ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全国服务热线:400-181-5008
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开通VIP

收藏

分享

审核评估学院巡礼 | 智能建造工程学院:跨界融合·智创未来

| 来源:闽南理工学院 1200

编者按:

闽南理工学院自1998年建校以来,始终坚持“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特色化”的办学定位,秉承“正大气象、厚德载物”的校训,学校在27年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依托行业、面向基层、强调应用、注重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值此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之际,各二级学院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开展了迎评自建工作,为展示各学院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建设成效和特色亮点,现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系列专题,持续分享经验做法,共同推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本期聚焦的是:智能建造工程学院

01

院长寄语

智能建造工程学院,我们坚信技术与责任同行,创新与使命共生。这里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梦想的起点。我们以“红色引领”铸魂,以“绿色发展”赋能,培养的不仅是工程师,更是未来智能建造与低碳转型的开拓者。

学院始终立足学科前沿,融合产业需求,通过跨专业实践、校企协同、竞赛创新,让每一位学子在真实场景中锤炼本领,在跨界合作中拓展视野。无论是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的实战历练,还是“双碳”产业学院的绿色探索,我们都在努力搭建一座连接课堂与未来的桥梁。

我们深知,未来的建筑行业将更加智能化、绿色化,而我们正是这一变革的推动者。在这里,学生将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参与最真实的项目,感受最深刻的使命。我们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理论与实践中找到平衡,在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中找到方向。

学院不仅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更为学生创造广阔的发展平台。无论是实验室的潜心研究,还是竞赛场上的激烈角逐,亦或是企业实习中的实战经验,都将成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宝贵财富。我们相信,每一位从这里走出的学子,都将成为行业的翘楚,为城乡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02

学院概况

学院成立于2010年,是学校对接国家“智能建造”与“双碳”战略的核心工科学院。秉承“红”色引领,学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紧跟国家战略步伐,以“党建引领、五育并举、产教共生、跨界融合”的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工程技术人才,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同时,学院紧扣“绿”色发展脉搏,聚焦“双碳”目标,以“新工科”理念为引领,开设智能建造、土木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2100余人。学院立足闽南、辐射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绿色建筑、低碳技术、智慧建造为核心方向,推动学科与产业深度融合,培养“懂技术、能创新、强协同”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学院坚持“红”“绿”交融,以创新驱动发展,以责任践行使命,为实现建筑产业的智能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03

办学根基

师资、平台与硬实力

1.党建工作:聚力赋能,引领发展

学院党委聚焦三全育人,深耕“众创引领·强师惠生”党建品牌。构建“1+3+N”红色教育学习体系,以党员活动室联动三大基地开展主题党课,搭建“实体课堂+网络平台+实践基地”模式,实现师生理论学习全覆盖,强化铸魂。积极探索产教融“红”,与泉州市暖通学会等单位共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党建+业务”融合,提升育人与科研水平。2019年学生第一党支部获批“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学院党委先后获批校级“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单位,2023年荣获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党日活动

“建党103周年”党建共建

座谈会

△入党宣誓活动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师资力量:双师引领,跨界协同

学院拥有一支“学术+产业”双融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专任教师107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46.7%,硕士以上占比55.6%,双师型教师占比60.7%;聘请中建科工、泉州市住建局等30余位行业专家担任产业教授;教师团队获省级科研成果奖2项,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EI论文50余篇,授权专利30余项;牵头编制《空气源热泵隧道烘干机》《装配式机械快速连接装置》等行业标准,深度参与行业技术革新。

朱永甫教授参与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会议

△邵丕红教授参与2024年泉州市高层次人才国情省情市情研修班(第三期)

△空气源热泵隧道式烘干机

团体标准启动仪式

△教育思想大讨论

3.实验室建设:虚实结合,赋能创新

学院构建“基础实验—专业实训—产业实战”三级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三大核心平台:省级教学平台:城市智慧地下管廊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中心、BIM协同设计实验室;特色实验室群:结构实验室、工程化学实验室、中央空调实验中心和建筑消防仿真演练中心等20余个现代化实验室,设备总值超1390万元;产教融合基地:与泉州住建、中建科工、洲建集团、暖通学会等40余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共建实践基地,创立“城乡建设‘双碳’产业学院”等实体化平台。

△城市智慧管廊虚拟仿真中心

BIM绿色建筑工程研究中心

普通化学实验室

建筑节能材料实验室

工程结构实验室

4.学科建设:智能双碳,就业引领

围绕“智能”与“双碳”两大主线,构建以智能建造为核心,绿色建筑、智慧运维、低碳技术为支撑的学科生态,获批省级一流专业1个、省级新工科专业1个,省级一流课程2个,入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0项。同时,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紧密对接行业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就业指导等多措并举,助力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研讨会

毕业生跨校参加校园招聘会

校企合作签约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授牌

访企拓岗

毕业生座谈会

5.学科竞赛:以赛促学、以学促用

学院始终秉持“以赛促学、以学促用”的教育理念,通过组织和参与各类学科竞赛,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实践平台,帮助他们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进步。通过竞赛,学生不仅能够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能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学院通过学科竞赛,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八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第十六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

“华景杯”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

首届“智欣·绿碳”杯泉州市“竹韵共奏”大学生竹结构建模大赛

6.学生工作:筑梦领航,铸就未来

学院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结合专业特色与学生实际需求,打造“筑梦土木”学生工作育人品牌。以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为指导,学院积极探索“三全育人”模式,精心策划并实施一系列形式多样、富有特色且成效显著的活动,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育人体系,全面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智能建造工程学院第五次学生大表大会

闽南理工学院第三届体育节暨第十九属田径运动会

科技文化艺术节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升旗仪式

团立项汇报会

校啦啦操联赛

04

办学特色亮点

1.创新实践:跨界融合,联合毕设

创新实践:学院连续三年实施“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打破学科壁垒,组织土木工程、智能建造、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等多专业学生协同攻关。以真实工程项目为载体,通过“导师组联合指导+企业命题+多专业协同”模式,实现从设计、施工到运维的全链条实战演练。

成效凸显:三届累计完成30余项跨专业项目,获优秀毕业设计奖8项,孵化专利5项,成果被中建科工、泉州市暖通学会等合作单位直接采纳应用,成为学院实践育人的标志性品牌。

学生联合毕业设计作品

△联合毕业设计走进工地现场实践

2.平台共建:产教融合,赋能双碳

平台共建:与泉州市住建局、中建科工集团等共建省级城乡建设“双碳”产业学院,聚焦绿色建筑、智能运维、碳计量等领域,建成“碳知识科普基地”“装配式建筑实训基地”等产教融合平台。开设“碳中和微专业”,将碳排放核算、绿色建材等课程嵌入专业培养方案。

服务赋能:联合开展城乡建设低碳转型横向课题2项,为地方政府提供碳达峰路径规划咨询;师生团队主导的“传统建筑与装配式建筑全过程比对分析与研究”项目获批校级重点项目,推动产学研成果反哺区域发展。

△泉州市城乡建设“双碳”产业学院成立大会

△泉州市城乡建设“双碳”产业学院第一届理事会成立大会

“建设科技与建筑产业化公益讲堂”合影

许明芳副校长带队参加2024厦门工业博览会

乡村振兴与全竹高速服务区协同发展模式研究与实践探索课题论证会

3.教学改革:精准对接,产教融合

微专业+定向班,精准对接产业微专业赋能交叉创新:开设“碳中和”“装配式建筑”“智建阿拉伯语”三大微专业,覆盖碳计量、模块化BIM设计、国际工程管理等前沿领域,学生课证置换率达65%。

定向班贯通产教需求:与泉州市消防支队共建“消防方向班”,培养建筑消防设计人才;与春田集团合办“热泵订单班”,扩建消防操作员实训平台,直接应用于政府培训项目。

智能建造工程学院以“强师资、硬平台、深融合”夯实育人根基,以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打破学科边界,以省级“双碳”产业学院锚定绿色发展,形成了“智能驱动、绿色赋能、产教共生”的鲜明办学特色。学院将以审核评估为契机,深化科教融汇、育才铸匠,为新时代城乡建设培养更多“敢跨界、能实战、会创新”的优秀工程师!

△闽南理工学院与泉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共建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消防方向班)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合影

△学生认识实习走进石狮市消防救援大队

学生认识实习走进福建春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学生参与认识实习

微专业讲解咨询会

来源 | 智能建造工程学院

编辑 | 陈皇琴

审核 | 许书烟

评论
说点什么吧
发布

手机扫一扫下载APP

400-181-5008

优志愿将竭力为您提供帮助

(免长话费 工作日 09:00-17:30)

教APP备3100148号

优志愿 | 手机客户端
扫码下载APP 备战高考志愿 !

学业测评 全免费

政策公布 实时提醒

互动社区 专家答疑

关闭
优志愿 | 手机客户端
扫码下载APP 备战高考志愿 !

学业测评 全免费

政策公布 实时提醒

互动社区 专家答疑

扫码下载APP

教APP备3100148号

扫码下载APP

实时资讯 互动答疑

教APP备31001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