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
一、构图
构图是一幅色彩作品的骨架,合理的构图能让画面更具吸引力和稳定性。在艺考评分中,构图占一定比重,一个好的构图能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完整性:确保画面元素完整,不出现重要物体缺失或被裁剪的情况。比如画一组静物,所有物品都应完整呈现在画面中,不能有一半苹果在画面外的现象。
平衡性:画面要保持平衡,避免出现一边重一边轻的情况。可以通过调整物体大小、位置来实现。例如,在画面左边放置一个较大的主体物,右边可以安排几个较小的物体来平衡画面。
创新性:在遵循基本构图原则的基础上,尝试一些新颖的构图方式,展现自己的独特视角。像将传统的三角形构图进行变形,或者采用打破常规的非对称构图,能让你的作品在众多试卷中脱颖而出。但创新要适度,不能为了求新而忽略了画面的和谐与美感。
二、色调
色调是色彩作品的灵魂,它决定了整幅画的氛围和情感表达。明确且和谐的色调能让画面更具感染力。
确定主色调:动笔前先观察或构思好画面的主色调,是暖色调(如红色、橙色为主)营造热烈氛围,还是冷色调(如蓝色、绿色为主)传达宁静感觉,亦或是中间色调展现柔和、稳重。比如画一幅夏日风景,选择以暖黄色为主的色调,能更好地表现出阳光明媚的感觉。
统一色调:画面中的所有颜色都要围绕主色调展开,相互协调。即使是有丰富细节和多种颜色的画面,也要保证整体色调的统一。比如在一幅以蓝色调为主的室内场景中,家具、装饰等物品的颜色都要适当融入蓝色调,使其看起来和谐统一。
避免 “花” 与 “灰”:“花” 是指画面颜色杂乱无章,没有主色调;“灰” 则是指画面色彩饱和度低,缺乏鲜明感。要避免 “花”,需加强对色彩的整体把控,减少过于跳跃、冲突的颜色搭配;防止 “灰”,则要注意色彩的明度和纯度对比,适当提高主要物体颜色的饱和度,但也要注意不能过于鲜艳而破坏整体色调。
三、色彩关系
准确把握色彩关系是画好色彩的关键,它能让物体看起来更立体、空间感更强,也能使画面更具真实感。
固有色、环境色与光源色:固有色是物体本身的颜色,环境色是周围环境对物体颜色的影响,光源色则是光线的颜色。在
冷暖对比:利用冷暖色对比能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一般来说,亮部偏暖,暗部偏冷;近处偏暖,远处偏冷。例如画一个苹果,亮面可以用偏暖的红色,暗面则加入一些偏冷的紫色或蓝色,这样苹果看起来更立体生动。
纯度对比:通过纯度高(鲜艳)和纯度低(灰暗)的颜色对比,突出画面主体。将高纯度颜色用于主体物或需要强调的部分,低纯度颜色用于背景或次要物体,能让主体更加突出。比如在一幅静物画中,将鲜艳的花朵作为主体,用高纯度颜色表现,背景和衬布则使用低纯度颜色,使花朵更引人注目。
四、塑造
对物体的塑造能展现你的
形体结构准确:在塑造物体时,要依据物体的形体结构来进行色彩的铺陈和变化。比如画一个罐子,要先明确其圆柱体的基本结构,然后根据受光和背光情况,在结构的基础上表现出色彩的变化,让罐子看起来有立体感和体积感。
笔触运用恰当:不同的笔触能表现出不同的质感和肌理。光滑的物体可以用细腻、平整的笔触,如瓷器;粗糙的物体则用粗犷、多变的笔触,如木头、粗布。同时,笔触的方向和走势要符合物体的形状和光影变化,这样能让物体的塑造更加自然。
细节刻画深入:对物体的关键部位和细节进行深入刻画,能提升画面的精致度。像水果的高光、罐子的口沿、花瓣的纹理等,这些细节虽小,但能为画面加分不少。不过要注意,细节刻画要适度,不能过于繁琐而影响整体效果。
五、画面整洁度
画面整洁度看似是个小问题,但在艺考评分中也会对分数产生影响。
保持颜料干净:颜料盒中的颜料要定期清理和整理,避免不同颜色相互混杂,导致调出的颜色脏污。每次使用颜料后,要及时盖好盖子,防止灰尘落入。
用笔干净利落:在
避免画面污渍:注意不要让颜料溅到画面其他无关部位,如有不小心滴落的颜料,要及时清理干净。交卷前,检查画面是否有污渍,确保画面整洁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