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大学发布了《2025年广东省综合评价录取招生简章》,在招生模式、专业设置和计划数量上都有一些值得关注的变化,为广东考生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解读。
招生分两类
本次综合评价招生采用分类选拔机制,依据考生特长与优势,将招生对象明确划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综合素质优秀的考生;
第二类:信息学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
新增智慧农业专业
延续以往风格,中山大学的17个专业(类)共分为四个专业组进行招生。除组1外招收历史类考生,其余三个组均只招收选科为“物理+化学”的考生。需注意的是,考生仅能填报一个专业组志愿,因此报考时需结合自身选科情况与专业兴趣谨慎抉择。另外,专业组1-3招收第一类考生;专业组4招收第二类考生。
相较于2024年,专业组3的调整较为显著。原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停止招生,新增智慧农业专业。中山大学“智慧农业”专业定位于培养具备现代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工程技术与农业经营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主要聚焦智慧植保方向,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农业生产,实现病虫害智能监测预警、精准防控决策和种植、自动化灌溉等高效农业模式。旨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利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毕业生将能在农业科技企业、农业信息化部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单位从事智慧农业系统设计、开发、运维以及农业生产规划与管理等工作,为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对于考生而言,智慧农业专业的出现,既意味着新的机遇,也伴随着一定挑战。机遇在于,该专业顺应农业现代化发展大势,就业前景广阔,人才需求旺盛;挑战则在于,作为新兴交叉学科,其知识体系融合多领域内容,对考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整合能力以及创新思维提出了更高要求。

调整专业计划分配
2025年,中山大学广东省综合评价招生计划维持在495人,与去年计划数相同,显示出招生规模的稳定性。
不过,在专业计划分配上,出现了一些局部调整。旅游管理类专业计划数较去年增加5个;地质学类、化学工程与工艺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分别增加10个计划数。这些专业计划数的增加,直接扩大了考生被录取的机会。以地质学类专业为例,新增的10个计划数,意味着原本竞争激烈的报考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对于成绩处于中游,且对这些专业感兴趣的考生而言,是难得的机遇。他们可以将这些专业纳入报考考虑范围,在合理评估自身成绩的基础上,尝试冲击中山大学。不过,也需警惕计划数增加可能带来的报考人数增多,导致实际竞争依然激烈的情况,因此考生在报考时仍要保持谨慎,参考往年录取分数线和位次等数据,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判断。
与此同时,核工程与核技术(含中法合作办学)计划数下调5个,遥感科学与技术则减少10个计划数。招生计划数的减少无疑会加剧报考的激烈程度。以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减少10个招生名额,意味着原本就竞争激烈的赛道更加拥挤。对于有意报考这两个专业的考生,面临的录取难度显著提升,不仅需要在高考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在综合评价考核环节也要有出色表现,才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在报考人数可能不变甚至增多的情况下,考生需更加精准地定位自己的实力,参考往年录取数据,结合自身模拟考试成绩和排名,客观评估被录取的可能性,避免盲目报考导致落榜风险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