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色,是
一、读懂色环,调色不迷路
很多
色环上相邻的颜色混合,能得到和谐、柔和的过渡色。比如黄色和橙色混合,就能调出温暖明亮的橘黄色,特别适合表现夕阳余晖。而相对的互补色,像红色和绿色、蓝色和橙色,混合时要格外小心,一不小心就会变成“泥巴色”。不过,巧妙使用互补色也能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比如梵高在《星月夜》中,就用蓝色与黄色的互补关系,营造出了梦幻又富有张力的夜空。
二、“小剂量”原则,拒绝“翻车”
调色时,千万不要一股脑地往调色盘里倒大量颜料。正确的做法是遵循“小剂量”原则,先取少量基础色,再一点点加入其他颜色进行调配。
比如你想调出淡紫色,先取一点点紫色颜料,再慢慢加入白色。如果一开始紫色放多了,白色很难中和,最终颜色就会过深。这个过程就像炒菜放盐,少了可以再加,多了可就难补救啦!而且小剂量调色,还能避免浪费颜料,毕竟
三、善用水与媒介剂,调出丝滑质感
水和媒介剂是调色的“神助攻”。在水彩画中,水的比例决定了颜色的浓淡和透明度。想要表现轻盈通透的效果,就多加水;若要绘制浓郁厚重的画面,水就要少加。
油画和丙烯画则离不开媒介剂,比如松节油、调和油等。添加媒介剂不仅能让颜料更顺滑,还能改变干燥速度。比如在画大幅油画时,加入适量的缓干媒介剂,就能避免颜料过快干燥,方便长时间塑造和修改。
四、观察环境色,让色彩更真实
很多
比如在雪地中,白色的雪会反射天空的蓝色,这时雪的暗部就可以适当加入蓝色,而不是单纯的黑色或灰色。再比如在暖色调灯光下的水果,受光面会染上灯光的暖黄色。养成观察环境色的习惯,你的作品会瞬间提升一个档次!
五、建立个人调色笔记
每一次调色都是宝贵的经验。准备一个专门的调色笔记本,记录下每次调色的配方和效果。比如“柠檬黄+钛白+少量浅灰蓝=清爽的天空色”,下次需要类似颜色时,就能快速找到参考。
你还可以在笔记中贴上小色卡,直观对比不同比例调配出的颜色差异。久而久之,这个调色笔记就成了专属于你的“色彩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