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考生们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放松时刻,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盯上了这个时机,设下了各种陷阱。每年都有不少考生和家长因为缺乏防范意识而上当受骗,损失钱财不说,还可能影响孩子的未来。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高考后常见的那些陷阱,希望能给大家提个醒。
提前查分陷阱:别点!那是木马链接
每年高考刚结束,就有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急于知晓成绩的心理,通过短信、社交媒体等渠道发送 “提前查分” 的链接。声称只要点击链接,输入个人信息,就能提前查到高考成绩。不少考生和家长心急如焚,不假思索就点击了链接。可他们不知道,这一点击,就可能让手机感染木马病毒,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要知道,所有考试成绩都是由官方统一发布的,不存在所谓的 “提前查分” 渠道。大家查分时一定要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官方网站,千万不要随意点击陌生链接。
补录名额骗局:别信!正规录取不收钱
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一些不法分子会冒充学校
其实,正规的招生录取都是通过严格的流程进行的,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以 “缴费换名额” 为由索要转账的,百分之百是诈骗。
奖学金钓鱼骗局:别给!正规流程不索信息
高考结束后,骗子还会冒充教育部门工作人员,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联系考生,谎称考生获得了 “国家助学金”“专项奖学金”,需要提供身份证号、
还有一种情况,骗子会要求考生先缴纳一定的手续费、保证金等,才能领取奖学金。一旦考生交钱,就再也联系不上骗子了。
其实,所有奖学金、助学金的发放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流程,学校或教育部门会通过官方渠道通知考生,不会通过电话、短信索要个人敏感信息。如果接到类似的电话或短信,一定要及时向学校老师或当地教育部门求证,千万不要随意提供个人信息和转账汇款。
伪造录取通知书骗局:别转!多方核实
不法分子还会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或者发送录取短信。这些伪造的录取通知书往往制作得很逼真,上面有学校的校徽、印章、专业信息等,还会附上一个所谓的 “缴费通知”,要求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
大家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一定要通过官方指定的查询渠道,比如省招生考试信息网、高校官网等,核实自己的录取信息。同时,要仔细查看录取通知书的内容,包括学校名称、专业、录取批次等是否与自己报考的一致。在转账汇款前,务必通过多种途径核实账号真伪,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