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空电子电气学院
2025年招生宣传
CAEEE Enrollment Publicity in 2025
明德笃行 博学精艺

1
学院简介
航空电子电气学院(无人机学院)是民机运维人才和低空经济高层次人才培养主力学院,是民航局无人机操控员执照管委会主任和全国无人机创新人才培养联盟理事长单位,是四川省首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标杆院系。
学科专业协调发展,以“航空+”和“信息+”为专业建设双引擎,结合在校生机务执照培训试点的改革契机,对传统机务专业进行提档升级,在传统维修人才“学历学位+维修执照+专业英语”培养模式基础上,突出政治素养与信息技术。依托中大型无人机的研究,以电子、电气学科为支撑,助推国产民机和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学院秉承“工研相济 严爱并续”的教育理念, 以培养具有“四种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依托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四川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以及四川省民航优势特色本科专业(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开展建设,打造“以无人机技术研究为引领,以机务人才培养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格局。


全国首家同时开展无人机本科教育和无人机操控员执照培训的民航高校,牵头创建了全国无人机创新人才培养联盟并当选首届理事长。以现代信息技术和飞机通导技术为主线,培养支撑民机维修工程及无人机工程发展的高级技术人才。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
四川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团队:航空电子电气教学团队
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飞机电子电气系统》
四川省一流课程:《飞机电气系统》《自动飞行控制系统》《通信原理与系统》《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机与拖动》《微机原理与应用》
线上线下精品课程:《飞机电气系统》
来华留学精品课程:《飞机电气系统》
省部级教学平台:四川省航空维修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四川省低空经济卓越人才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教育部新工科项目:面向新工科的民航维修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特色实验室:四川省通用航空维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无人机研究所、无人机智能感知与协同控制学校重点实验室、中飞院-自贡支线物流无人机安全运行联合实验室、低空经济产业创新研究中心、智能感知与综合航电技术研究中心、低空飞行态势感知与应急预警联合实验室、新建了民航飞机交流电源系统实验室、航空港智能输配电系统实验室、航电综合实验室、无人机系统实验室、无人机动力系统实验室、无人机飞控实验室等
天府校区投资近5000万新建:航空电子技术及无线电监测中心、航空设备电磁适航性评估实验室、新能源适航性实验室、机电设备持续适航研究实验室、无损检测实验室、无人机发动机控制系统实验室





2
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四川省级特色专业,我校是民航第一批机务执照改革试点院校,积极落实在校生维修执照改革,通过新工科建设实现产教融合,形成了“理论知识、维修技能、工程能力、综合素质”的专业特色,建设了“专业+学科+科研”三维协同的学科专业一体化体系,坚持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航空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四川省通用航空器维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航空维修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平台,培养思想正、技术精、能力强、作风硬的高素质复合型民航维修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低频/高频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兼容、微机原理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飞机电气系统、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大气数据惯性基准系统、维修管理、导航原理与系统等。
学生毕业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毕业生就业方向
部分学生毕业后持有机务基础执照,能够直接在航空公司、机场、飞机维修企业上岗,从事航电设备维修和管理工作;也具备电子设备的设计、开发和组织调试等能力。能在电子信息相关领域从事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和应用管理工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民航重点特色专业,工科电气信息类专业,我校是民航第一批机务执照改革试点院校,积极落实在校生维修执照改革,“基础知识、工程能力、英语水平”三位一体,利用四川省通用航空器维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航空维修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平台,旨在培养现代民航电气维修和电气工程相关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应用、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磁场与电磁兼容、飞机电气控制、飞机供电系统、航空检测技术等。
学生毕业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毕业生就业方向
部分学生毕业后持有机务基础执照,能够直接在航空公司、机场、飞机维修企业上岗,从事航电设备维修和管理工作;以及从事与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设计、开发及信息管理等工作。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本科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一定的商用无人机系统及开发和创新能力,具备一定的中大型民用无人机驾驶和运维理论与技能的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我校具有民航多型号无人机驾驶员培训资质,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取得民航局颁发的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无人机飞行原理与性能、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无人机设计与系统集成、无人机动力系统、无人机电源与传动、无人机地面站与任务规划。
学生毕业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毕业生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从事无人机系统研发设计、中大型无人机驾驶和运维工程、商用无人机运行、适航与管理等工作。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00)发展紧贴我国民航行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机与环境工程。
主要研究:航电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民机智能维修装备与技术、先进检测理论与技术、无人机持续适航与维修管理、先进无人机系统工程、航空器电磁兼容技术、无人机数字化制造技术、飞机机载航电与电气系统的制造技术、航空信息安全管理。
培养具有优良思想道德修养,科学严谨学习态度,求真务实工作作风,扎实理论知识,能够解决工程中共性问题,对现代航空器设计、制造和运维理论与技术有深入理解,具备扎实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飞机结构修理技术与工艺、发动机控制技术、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先进航空电子系统、有限元法与数值仿真、机务维修工程、系统可靠性分析、人工智能技术、航空安全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航空材料现代测试技术、航电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技术管理、飞机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等。
学生毕业时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毕业生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面向航空公司、民航局、机场、维修企业、无人机企业和民航相关的管理部门、院校及研究所等单位,从事有人机(无人机)维修、设计制造、章程制定决策等方面的管理、研究、服务、教学工作。

电气工程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
电气工程(085801)为能源动力专业的下设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气工程。
立足建设民航强国战略的需求,服务于国家民航建设,面向新工科民航电气工程专业产教融合,培养具有职业道德精神、工程应用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研发能力的综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与现代技术手段;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检索和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熟悉民航业的有关政策和法规;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现代电力电子学、电机统一理论、现代控制理论与技术、机器学习与图像处理、航空嵌入式实时系统设计、电磁兼容技术与应用、故障诊断技术基础等。
学生毕业时授予能源动力硕士学位。
★毕业生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从事民航飞机、大型无人机电子电气系统的运维工作,开展飞机运行监控、故障诊断、使用维护与技术管理;可在航空航天领域、电气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使用维护与技术管理等工作。

控制工程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
控制工程(085406)为电子信息专业的下设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为控制工程。
立足于国家民航战略需求,服务于国家民航业信息化建设,培养电子信息控制工程领域内的高级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掌握自动控制和电子、信息、计算机等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熟悉本行业领域的相关规范,在本领域某一方向具有独立担负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实施、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电气与控制工程学科前沿技术、现代信号处理及应用、现代控制理论与技术、最优化理论与算法、航空嵌入式实时系统设计、人工智能技术、自动飞行控制等。
学生毕业时授予电子信息硕士学位。
★毕业生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从事民航飞机、大型无人机电子电气系统的运维工作,开展飞机运行监控、故障诊断、使用维护与技术管理;可在航空航天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使用维护与技术管理;亦可从事电子与通讯技术,自动控制及信息处理,电子系统的研究、开发、教学、管理的工作。

3
师资力量
“两双型”教师队伍
航空电子电气学院(无人机学院)现有教职工71人,正高6人,副高15人,博士26人,中级职称42人,95%以上的专职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90%以上教师具有行业实践经验。拥有四川省教学名师2人,建成有省级课程思政课示范教学团队,3人入选教育部万名创新创业优秀教师人才库。
维修工程类专业教师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且承担导师、政工师职责。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担任班主任或兼职辅导员工作,参与“二对一,结对子”的学业指导帮扶活动,建立了一支打造理论扎实、政治过硬、英语流畅、技能精湛的“两双型”教师队伍,学院“两双型”教师占比超50%。



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院系
学院确定了“团结敬业、精益创新”的院风和“明德笃行、博学精艺”的院训,明确学院建设标准和发展方向,指导学院课程思政中心建设,推进课程思政、专业思政,2023年学院被四川省评为课程思政标杆院系。



学院庚续民航红色基因,践行当代民航精神,探索“红色基因+工匠精神”双要素育人体系,并在“坚守、融入、同行、创新”四个方面实施。与新津分院共建“课程思政教育实践基地”、与黄继光纪念馆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课程思政研究基地、与工训中心共建民航实践育人基地。学院将继续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教师课程思政的主体意识,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以课程研讨、专题培训、示范引领为抓手,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课程思政育人能力。



“专业-学科-科研平台”融通的
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结合“智慧民航”建设需要,融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制定了成果产出理念的高素质复合型民航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成了民航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进和重构,形成了“专业+学科+科研”“三维协同”的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体系,坚持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专业+英语+执照”民航特色的
产教融合育人体系
学院创建了民航特色的产教融合育人体系,顺利通过教育部新工科项目“面向新工科的民航维修专业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的验收,致力于航空维修专业群的综合改革,研究成果应用于专业群建设。
首批民航局在校生执照培养模式改革院校,实现机务维修专业学生毕业时“持证上岗”。学院在校生超60%在就业前选择参加147执照培训,在就业中更加满足公司的需求,缩短了公司培训周期,更利于自身发展,实现双赢效果。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和147执照的毕业生供不应求,我院毕业生在民航领域取得70%就业率的优异成绩。
学院成为全国第一批开展无人机驾驶员执照培训的高校,获批民用大型无人机操控员执照培训资质,是全国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考试管理服务提供方委员会主任所在单位。学生在校期间可以直接报考民航局颁发的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同时,无人机创新人才培养联盟秘书处设立在我校,助力高层次无人机人才培养,助推低空经济发展。




教育资源及平台
航空电子电气学院聚焦民航与无人机领域,构建了“校企协同、理实一体、学科交叉”的多元化教学资源体系,形成覆盖电气工程、电子信息、无人机等方向的先进教学与科研平台。
学院依托国家级、省部级优质课程与虚拟仿真平台,建成省级一流课程11门、国家级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拥有中国高校电工电子在线开放课程联盟精品课1门及“十四五”省级规划教材1部。教学体系深度融合“3.5+0.5”航空工程培养模式,推行数字化维修教学与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七成毕业生可获民航维修执照。
实验资源方面,学院建有民航飞机交流电源系统实验室、航空港智能输配电系统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双创平台等校企联合实验室,并拥有省级航空维修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基于VR的大飞机科普教育仿真平台等,支撑数字化维修与航空电气实践教学。无人机系配备1600m²专业教学实验室(含飞控、动力装置、集群应用等7类)及2000m²科研实验室(含先进民用无人机研发、发动机控制等方向),打造无人机集群技术、低空飞行预警等特色实验平台,与自贡无人机试验区、天域航通等头部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与实训基地。
校企协同育人成效显著,与全国大中型民航企业、科研机构(如四川省通用航空维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度合作,共建“微机原理与接口半物理仿真平台”等省部级产教融合示范项目,成立航空再制造现代产业学院,联合开发数字化维修课题,实现“校-政-企”人才共育。无人机领域与丰鸟航空、纵横自动化等企业共建技能实训基地与科研平台,形成“教学-研发-应用”全链条培养生态。
学院通过开放实验室、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项目(获批省部级项目4项),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同时服务国家战略,开展“一带一路”民航维修国际化培训,推动国产无人机技术标准输出,为区域经济与民航产业升级提供高质量人才与技术支撑。




4
特色优势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航空电子电气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立足民航强国战略,通过新工科建设实现产教融合,形成“重素养,强实践,重交叉,强能力”的专业特色,培养技术精、能力强、作风硬的高素质复合型民航维修特色人才。

★专业获奖情况
省级教改项目18余项,研究与实践项目3项,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3项。国家级竞赛奖6项省部级教竞赛奖21项。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9项,发表26篇高水平论文,授权20余项专利。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0余篇,获优秀教改论文4篇。学生荣获双创竞赛国家级奖励25项、省级奖励56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国家级2项、省级2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航空电子电气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紧密对接国家“交通强国”战略与“智慧民航”发展需求,依托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形成“机械+电气+数字化”课程体系,建成省级一流课程及在线精品课程,注重政治素养与民航作风培养。以工程教育认证为标准,创新考核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形成“数据驱动”智慧教学生态,支撑民航产业升级与国际化发展需求。

★专业获奖情况
科研成果显著,累计发表SCI论文11篇、北大核心论文7篇,获实用新型专利16项、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1项,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含民航重点实验室项目2项)。教学与竞赛成果突出,教师获国家级教学竞赛奖6项(鼎阳杯全国一等奖等),省校级教学奖15项(含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竞赛奖19项(含航空航天类毕业设计全国一等奖),省部级奖项45项,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2项。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专业
航空电子电气学院无人机系下设无人机教研室、无人机培训部、无人机实验中心三个部门,拥有低空飞行态势认知与应急预警联合实验室、中飞院-自贡支线物流无人机安全运行联合实验室、无人机智能感知与协调控制重点实验室、无人机先进动力实验室、无人机研究所等众多科研平台。


★专业获奖情况
近3年获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8项,发表EI/SCI论文25篇,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20项,累计项目到账经费超1000万元。无人机培训部具有多旋翼、固定翼、动力升空器、直升机、民航大型无人机操控员执照培训资质,累计无人机执照培训总计600人。此外,无人机系注重科创团队建设,成立了无人系统创新分中心,团队所指导的中飞院雏鹰之翼航模协会荣获全国高校百强“活力社团”、“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科创团体,年均指导学生获省部级及以上比赛荣誉60余项。
5
双创成果
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努力打造“创新团队”、开展实践活动,营造创新氛围。学院成立了电子设计、智能装备、无人系统三个创新创业分中心,与5701厂等企业共建校外实践基地,与海特高新、航空工程学院共建航空再制造现代产业学院,构建产教融合新范式。创业实践基地重点聚焦电子信息、无人机控制、人工智能等领域,目前多个项目已获政府创业补贴,逐步形成“校外实践基地—创新创业中心—现代产业学院—科创团队”的创新实践平台。
学院师生团队通力协作,各项竞赛成果丰硕。早在2005年就逐步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飞行器设计创新大赛、未来飞行器挑战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等各类学科相关比赛,参赛规模和竞赛水平稳步提升。近五年来,我院学生在国家级科创竞赛共获得56项奖励,省级奖项238项。
航电学院2024—2025年各类竞赛获奖
及创新实践基地统计








6
就业情况
学院毕业生主要就职于航空公司、民机运维企业、无人机企业和机场等。超过10%的毕业学生继续在国内外高校攻读硕士学位。



7
学生风采
学院依托“光翼领航”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打造“党建 + 生活圈”融合空间,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点推进“党建引领、管理协同、队伍进驻、服务下沉、文化浸润、自我管理”六方面工作,真正将“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成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有热度的立体化育人空间,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学院打造“星光”思政小课堂、“光翼探穹”科普小讲堂、“阳光同行”志愿服务队、“光动青春”体育社团、“心光引路”心理工作站,不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不断构筑具有航电特色的“育人大厦”,持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院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创新思政教育,通过微课、短视频、情景剧等新媒体形式,创新思政教育方式,使红色文化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为同时携手学院低空经济人才培训中心及行业企业共同举办系列主题讲座,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科普知识的平台,邀请行业专家深入介绍民航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学院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与德阳市、广汉市、金堂县等市区签署协议,建立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打造“向阳助残”“寻梦碧霄”“河小青—青青校园”“大手拉小手”等品牌项目,累计开展志愿服务4231人次,时长31129.4小时。其中:帮扶金堂残疾儿童413人次,获全面民航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民航科普覆盖31所学校2493人次,被地方政府融媒体专题报道;“河小青”团队巡护河流236次,获共青团中央“四星团队”认证。助力三星堆博物馆志愿服务受好评,劳动实践基地辐射乡村振兴,相关事迹被央媒报道14次,获得全国民航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连续10余年开展“航空杯”“逐光杯”篮球赛、足球赛、乒羽联赛、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举办元旦晚会、青春歌会、草地音乐节、星空音乐会、辩论赛等文体活动100余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身体,磨练意志。




航空电子电气学院坚持助力民航腾飞,支撑西部电子电气行业发展,大力发展本科教育,加速研究生人才培养,培养“技术精,作风硬,行业需”的航空电子电气工程技术人才,成为世界一流飞行大学建设的中坚力量。
学院以培养民航紧缺的航空维修工程技术人才为使命,在育人中贯彻民航“三基”(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建设,打牢民航安全基础。在学生培养中,按照民航各岗位对政治素质建设的高要求,抓学风、正考风、强作风,按照民航“三基”建设制定培养方案,在“准”维修工程师培养上落实抓早、抓小、抓实,夯实育人规划,积极参与面向新工科的民航维修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躬耕专业,勤学苦练
是航电学子对专业的热爱
不畏困难,精益求精
是航电人对旅客的承诺
送你出发,伴你归来
每一次出发前的检修
每一次落地后的维护
都是航电人无声而有力的宣言
这一站 等你来

中飞院航电新青年
微信号:CAFUC_CAEEE
扫描二维码 | 关注我们

责编:王义龙 田昊
审核:王义龙 余平悦
文字:航空电子电气学院
美编:航空电子电气学院
图片:航空电子电气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