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涉及众多专业词汇,倘若理解有误,很可能影响到志愿的合理性,甚至关乎未来的学业与职业发展。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梳理那些必须弄懂的专业词汇。
一、录取规则类
1.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遵循 “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 原则。打个比方,高考录取就像一场分批次的 “抢座位”
2.顺序志愿
顺序志愿与平行志愿不同,其录取投档原则是 “志愿优先,从高到低分”。在同一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每个志愿只包括一所院校。高校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第一志愿录取结束后,若有高校计划未完成,再对未完成计划进行第二志愿录取。所以,在顺序志愿模式下,第一志愿至关重要,一旦第一志愿未被录取,第二志愿可能因名额满而落空。
二、分数线类
1.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省控线)
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省控线,它是由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当年全省高考成绩和招生计划,按一定比例分批次分别划定的录取考生的最低投档分数标准。这就好比一场考试的及格线,只有过了这条线,才有可能被投档到相应批次的高校。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只对文化总分作出规定,而音乐、
2.院校调档分数线(投档线)
院校调档分数线又称投档线,它是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以招生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如105% 或120%),在对第一志愿投档过程(平行志愿的第一轮正式投档)中自然形成的投档给院校的最低投档分数。比如,A院校在江苏省今年本科一批物理类的招生计划是100人,投档比例是105%,省考试院向A院校正式投出 105个考生电子档案,其中第105名考生的投档分数为580分,那么580分就是A院校今年在江苏省本科一批物理类的投档线。不过,上了投档线不一定会被录取,因为调档比例可能大于100%,高校会择优录取。
3.院校实录线
院校实录线指的是高校实际录取的最低分数线。继续以上述 A 院校为例,在投档的105 名考生中,高校择优录取100人,这100人中分数最低的考生投档分数为581分,那么581分就是A院校今年在该省市的院校实录线。可以看出,投档线和实录线不是同一个概念,仅上了该校调档线 580 分的考生,就有可能未被最终录取。
三、志愿相关类
1.院校专业组
“院校专业组” 是目前大部分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实行的志愿填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高校将招生专业按照一定规则组合成若干个专业组,考生填报志愿时以 “院校专业组” 为单位进行填报,而非传统模式下的 “院校 + 专业” 方式。招生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一个或多个专业。同一招生院校,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可以设在同一个院校专业组内招生,也可以分别设在不同的院校专业组内招生,选考科目要求不同的专业不能设在同一个院校专业组内招生。考生在填报院校专业组志愿时,必须重点关注高校的选考科目要求。
2.专业+学校
“专业+学校” 也是新高考省份采用的投档模式之一,考生直接填报 “××大学+××专业”,这种方式更加精准,能让考生明确自己所选的专业。但它对考生信息掌握要求更高,考生需要清楚了解每个专业的选科要求、招生计划、就业前景等。例如,考生小王想报考
3.征集志愿
征集志愿是指在每一批次录取结束之后,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将录取未满额的院校和余缺计划数向社会进行公布,供尚未被录取并达到录取要求的考生进行选报。简单来说,就是部分院校个别专业没有录满,把剩余计划向社会公布,给未录取考生一次补报志愿的机会。比如,某高校在某省的某个专业原计划招生50人,第一轮录取结束后,只录取了45人,还有5个名额空缺,那么该高校就会参与征集志愿,未被录取且符合条件的考生可以填报这个专业的征集志愿。不过,征集志愿的竞争也较为激烈,且专业和院校的选择范围相对有限。
四、其他重要词汇
1.高考位次
位次是指考生的高考总分在本省市某科类全体考生中的排名顺序,考生可通过 “一分段表” 查看。考生的位次如果高于一所学校历年录取最低分的位次(位次数字越小则位次越高),意味着考生报考这所学校被投档录取的可能性很大。相比单纯的分数,位次在志愿填报中更具参考价值,因为每年高考的试题难度、分数线等情况都有所不同,而位次能更直观地反映考生在全省考生中的竞争力。
2.只招有专业志愿考生
只招有专业志愿考生是指学校某一专业只招收填报该专业志愿的考生,不招收未填报该专业志愿的考生。即使考生服从专业调剂,也不会调剂到这些专业。比如,某高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