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是考生迈向理想大学的关键一步,然而,每年都有不少考生在达到报考高校投档线的情况下,却因各种原因被退档,最终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录取。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考生们需要提前了解可能导致退档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政策性退档:上线未必能录取
高校招生实行按比例投档,部分省份的批次省控线是按1:1.2比例划出,各个招生院校在录取中实行1:1.05—1:1.2投档比例。这意味着上线考生存在5%到20%的虚额,分数接近省份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要格外注意。
应对方法:
“边缘生”可以选择往年首轮投档不满额的院校。
专业上不要过分挑拣并尽可能服从调剂。
所报考的院校要保留出一定的分数余量。
不要用录取院校的最低分来判断是否能达线。
二、对院校招生要求不了解:招生章程需细读
在志愿填报前,考生一定要仔细研究院校的招生简章和招生章程。简章和章程中会有院校专业的招生要求,如果分数线达到了,但不符合院校的招生要求,仍会被退档。
应对方法:
认真查看院校招生简章和招生要求。
熟悉体检标准和特殊院校招生录取条件,如身高、听力、色弱、色盲、肢体、口吃、性别,男女录取比例等,避免误闯“红灯”。
查看院校专业招生时是否有小分限制,限制语文、外语的分数。
三、资料填错:模拟填报不可少
在志愿填报前,各考试院都建议考生先进行模拟填报,避免正式填报时出错。如果考生被退档,也可能是志愿填报时出现了差错。
应对方法:
考生填表时要严格按志愿顺序填写;各种材料要真实客观;表格完成后要细心核对,以防误填。
四、填报院校无明显差距:梯度设置要合理
很多考生在志愿填报前没有认真准备,到了正式填报的时候,直接根据自己的分数,对比往年的分数以及投档线,填报了一些分数线相近的学校。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如果院校分数线有变动,就很容易被退档。
应对方法:
平行志愿所报的几所院校切忌“扁平”化,院校之间要有梯度。每个志愿顺序所填报的几所学校,在选择时一定要拉开院校之间的志愿梯度。
在填报志愿时,建议使用“冲稳保”规则进行科学填报。
五、过分执着某地区或专业:调剂与搭配要灵活
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会执着于填报本地的院校,但本地院校填报人数多,竞争也会更加激烈,院校招生名额都是有限的,如果招满了,那么剩下的学生就只能被退档。另外,还有一些考生在填报院校专业的时候,专业要求过高,考生又选择了不服从调剂,就容易出现退档情况。
应对方法:
专业志愿考虑“服从调剂”。因平行志愿的院校可填报多个专业,考生专业填报机会增多,相对每个专业填报的考生就会增加,专业容易形成“扎堆”情况。如对专业没有什么特殊要求,最好填上“同意调剂”。
专业志愿冷热搭配要适度。即使是同一个院校的不同专业也有分数高低,不要一股脑全报热门或高分专业,要保持专业志愿间有相对的分数差,保证录取几率。
无论考生更看重城市的因素,还是院校层次因素,都要根据“冲稳保“原则来填报志愿,如果考生填报本省大学,但是所报院校分数差距不大,那么也是有可能被退档的。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考生们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各种可能导致退档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考得好更要填的好,现在可以使用科学的方式帮你填志愿,下载优志愿APP,只要输入成绩和选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