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不少考生和家长已完成高考志愿填报,满心以为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好好放松放松了。先别急着庆祝,志愿填报结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后续还有诸多关键事项需要密切关注。以下这 6 件事,与考生能否顺利被心仪大学录取息息相关,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一、反复核对个人填报信息
填报志愿结束后,细致检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安全退出系统 10 分钟后,再次登录网页,仔细查看所填信息是否准确无误。只有确认所有信息都正确,才意味着志愿填报工作真正完成。
考生和家长务必妥善保管好网报密码,它就像开启志愿填报大门的钥匙,一旦丢失或泄露,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且,逾期将无法再登录修改志愿信息,未上网填报志愿的考生则会被视为自动放弃。
此外,为避免临近截止时间时遭遇网络拥堵、停电、计算机故障等意外状况,建议考生在志愿填报截止时间 30 分钟前完成志愿修改,给自己留出足够的缓冲时间。
二、时刻保持手机通信畅通
志愿填报完成后,招生办和院校与考生及家长联系的主要方式就是手机。在录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专业需要调剂等特殊情况,这时院校会通过电话与考生沟通。倘若考生手机关机、欠费,或者外出旅游时信号不佳,导致院校一直无法联系上,为了不影响招生工作的进度和整个录取流程的顺畅进行,院校可能会做出其他安排,这无疑会让考生错失心仪院校的机会。所以,在录取期间,一定要确保手机 24 小时处于开机状态,并且保持通信畅通。
三、妥善保管身份证、准考证
不少考生和家长存在一个误区,认为高考查分结束后,准考证就失去了作用。实际上,准考证的用途远不止于此。有些高校在开学入学时,会要求考生提供当年高考的准考证。如果此时准考证丢失,可能会给入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即使高考结束,也要妥善保管好准考证,以备不时之需。同时,身份证也要保管好,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身份证明文件之一。
四、密切关注本省市教育考试院录取动态
及时关注本省市教育考试院的录取动态至关重要。每年都有部分考生由于志愿填报失误,导致没有被任何院校录取。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进行征集志愿。如果考生一直等待,而没有及时关注补报信息,错过了补报时间,那么就只能与该批次的大学失之交臂了。所以,考生和家长要密切留意教育考试院发布的录取信息,及时掌握录取动态,以便在需要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五、提前检查身份证有效期
9 月份,考生即将踏入大学校园,开启新的学习生活。如果在此时才发现自己的身份证已经过期,那么在购买车票、取票、进站等环节都会遇到问题,给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考生要提前检查身份证的有效期,如果身份证即将过期,要及时到当地公安机关重新办理,确保在入学时身份证处于有效状态。
六、高度提防骗子寄来的假惊喜
(一)谨慎参加校园参观活动
有些不法分子会打着高校的旗号,开办一些邀请学生和家长参观校园的活动。这些活动看似正规,实则暗藏玄机,很可能是骗子的陷阱。因此,当收到此类邀请时,考生和家长一定要谨慎观察、仔细询问,确认活动是否真正由高校举办。可以通过拨打高校官方公布的招生电话进行核实,避免上当受骗。
(二)学会鉴别录取通知书真伪
收到假的录取通知书的情况每年都有发生,考生和家长必须学会鉴别录取通知书的真伪。以下是一些简单有效的鉴别方法:
查看学校来源:如果你的志愿中没有填报过某所学校,却收到了该校寄来的录取通知书,那肯定是假的。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要被所谓的“惊喜”冲昏头脑,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向当地教育部门或招生办咨询。
警惕交费要求:一切让你交费的行为都要高度警惕,这很可能是骗子的诈骗手段。正规的高校录取通知书不会要求考生提前交费,如学费、住宿费等费用通常会在入学后按照学校规定的流程缴纳。
多渠道核实录取信息:如果收到的是你报考学校的通知书,也不能掉以轻心。最好通过招生办正规渠道查询详细的录取信息,包括录取学校名称、专业、层次等,看是否和录取通知书上的一致。
查询学校资质:可在教育部网站、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本省招生考试院等官方网站查询,确认高校是否具有普通高等学校学历教育资格。只有具备合法资质的高校,其颁发的录取通知书才是真实有效的。
确认学籍信息:根据教育部高等
高考志愿填报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而后续的这些事项同样不容忽视。考生和家长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以确保考生能够顺利开启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