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招生季是诈骗高发期,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的焦虑心理,设置各种陷阱。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新型骗术及防范建议:
常见骗术
虚假查分网站或短信:
套路:诈骗分子通过短信或网络发送虚假查分链接,诱导考生和家长点击,获取其身份证号、准考证号、
防范:查分应通过官方渠道,不点击陌生链接,不泄露个人信息。
“高考志愿规划师”骗局:
套路:一些机构声称有“高考志愿规划师”,可提供精准志愿填报服务,但这些证书并无权威性。
防范:谨慎选择志愿填报服务,避免盲目支付高额费用。
“黑客改分”或“改志愿”:
套路:诈骗分子声称可通过黑客技术修改高考分数或志愿,骗取钱财。
防范:高考成绩和志愿填报系统有严格的安全措施,此类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内部指标”或“特殊渠道”:
套路:不法分子声称有“内部指标”或“特殊渠道”,可帮助低分考生进入名校。
防范:高校招生严格按分数、志愿和计划进行,不存在“内部指标”。
伪造录取通知书或网站:
套路:诈骗分子伪造录取通知书或虚假招生网站,诱导考生和家长点击链接或转账。
防范: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应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录取信息,不点击不明链接。
“教育补贴”诈骗:
套路:诈骗分子冒充教育部门工作人员,以发放“奖学金”或“高考补助金”为由,骗取押金或手续费。
防范:涉及补贴或资助,应主动联系学校或教育部门核实。
防范建议
保持警惕:不轻信非官方渠道的信息,不向陌生人转账,不泄露个人信息。
多方核实:收到可疑信息或通知时,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如教育考试院官网或学校官方电话。
下载反诈App: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诈骗预警功能。
及时报警:一旦发现被骗,立即拨打110报警,并保存好相关证据。
高考招生季,考生和家长务必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