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新方案确定为“3+3”模式,将从2018年高一入学的高中生开始启动,2021年高考开始实施。
这一方案极其引人关注。新方案重视赋予学生更多的自选权,并扩大了学校的自主权,这将产生积极影响。当然,在围绕新方案所产生的议论中,出现一些顾虑也是难免的,需要制度设计者重点关注。毕竟,作为一大系统工程,稳妥推进、严密落实是关键。
早在2014年9月,浙江和上海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就已经是“3+3”模式。作为《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重要配套政策,教育部当年底发布的《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即已确定新高考将变为“3+3”模式。江苏走“3+3”的路径,是必然的。
新政带来的好处是看得见的。比如,总分增加之后,同分段学生将减少,填报志愿的风险会小一点;必考科目考两次,英语听力和口语一年两考,给了学生减少失误的机会。这也就消除了“一考定终身”的弊端;选考科目的变化,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进行科目组合。
而要让新方案平稳落地,发挥制度性优势,还有不少细节性问题需要深思和解决。
其一,选考科目也计入成绩,或将“诱导”考生和学校分分计较,长期呼吁遏制的“分数至上”意识将重新抬头。弱化高考分数的权重,赋予自主招生的灵活性,将成为必须研究的课题。
其二,“一年两考”利大于弊,但运行中也可能出现“双刃剑”效应。毕竟这会刺激考生为取得高分、高等级而刷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负担,令“减负大业”受阻。要知道,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已经够重的了。科学安排计划,消弭不利因素,是题中应有之义。
其三,选考科目变化带来的挑战是,每个学生都将有一个个性化的课表,中学的教学秩序将做出重大调整,如何在“学生课表”和教学计划之间找到平衡点,做到合理兼顾、科学发力,至关重要。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过去长期形成的厚此薄彼的氛围,导致师资力量的配备不够均衡,需要尽快扭转这一局面。同时,对于中学来说,还应考虑激发学生的潜能,选拔合适的人才因材施教。
有的重点中学明确表示将尝试走班,一人一张课表。这种做法比较“前卫”,但这意味着广招大量优秀教师,改变原有教学秩序,这对普通中学来说就很难。
或许正是考虑到现实中存在的难题,江苏推行新政的时间表向后推了一下。和浙江、上海在公布新方案的当年就开始从高一新生启动相比,江苏的做法较为稳健。这也给官方完善方案、出台配套政策,学校积极准备、统一思想,争取了时间。
推荐阅读:
关注微信及APP,小编每天推送最新高考资讯、政策和大学信息、大学专业解读。
优志愿微信公众号:youzy_cn
扫描二维码可快速关注:
微信公众号 优志愿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