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个月是一轮复习的起始阶段,考生的学习状态还处于调整和适应期。月考的重要作用在于对阶段复习效果的诊断、及时发现问题。那么高三生如何准备月考及适应目前这一阶段的复习呢?
语 文
复习“四要四不要”
高考复习一般分三阶段:系统复习、专题复习和综合复习。系统复习阶段月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测试检查学习效果,发现知识漏洞,理清知识系统,调整学习方法。相应的,这一阶段复习也有特定规律,概括为“四要四不要”。
① 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
“序”有三种,一是知识能力体系,二是高考板块结构,三是教师安排的教学进度计划。考生复习要在构建知识系统基础上,步步为营,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过,不要指望一蹴而就。
② 要落在实处,不要蜻蜓点水
所谓“实”,就是要踏实、扎实、厚实。步子走得踏实,不摇摆不定、起伏动荡,让自己和老师放心,这叫踏实;基础知识、基本功扎实,任他题目千变万化,我自洞察细微,难题难不倒,小河沟里不翻船,这叫扎实;读得多、见得多,不拘泥于课本,文化底蕴丰厚,这叫厚实。
③ 要突出重点,不要舍本逐末
高三备考方向要明确,重点要突出,关键知识点、重要能力点要强化训练、反复训练。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平均用力,甚至把力气花在细枝末节上,造成时间精力用了很多,学习效果却不佳。
④ 要一举多得,不要单摆浮戈
学习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语文的理解。语文,从核心素养角度讲,包含语言、审美、思维、文化四方面;从构成元素角度讲,包括字词句章、语修逻文。这些内容分类碎繁,实际上是一个有机整体,没有哪项可以脱离语境而孤立存在。考生要充分发挥文本作用,词不离句、句不离章,知能一体,读写结合,文白融会,新旧联系,从文字、文学、文化等多层面解读语言材料。
数 学
重视基础和能力
① 重视重点问题的梳理
在第一轮复习的初始阶段,考生要围绕重点内容进行复习,同时适度综合、强化练习。正如高考《考试说明》所讲,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考生要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如针对函数导数与不等式、三角函数等内容,考生复习不能只靠题海战术,除每个小知识点的梳理外,要重视知识间的联系,融会贯通。
② 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
从高三第一次月考起,考生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该拿到的分数尽可能不丢分。考生要重视每个细节,练习使用规范的书面表达及解题方式,如审清题目、讨论时不重不漏以及减少不必要的修改。对基础知识题目,考生要限时训练,规定解题时间,按评分细则自评,及时更正错误的思路和不规范的书写。
③ 重视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第一轮复习中,考生要重视对概念的复习,清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考生做题时要重视体会其中蕴含的数学思维,如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重视解题后的反思,促进自身的思维发展,如辨析、联系和比较;在应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思路,提升能力。
④ 重视分析典型题目
近几年北京高考试题表述简洁清晰、注重应用,试题解法灵活、内涵丰富,更关注分析、解决、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和分析典型题目,考生要强化读图、读表、设计计算路径等意识;重点关注近几年高考的变化,如创新试题的呈现形式等。面对一些不太熟悉或创新的题目,考生要敢于积极尝试,因此从现起就要不断积累经验,全面提升能力。
英 语
紧跟老师有成效
首次月考是对这一阶段复习内容的检测,更是为使考生适应高三复习节奏、感受大考气氛,在考试过程中学会把握做题节奏,同时学会调整心态。
高三生时间宝贵、精力有限,因此要紧跟老师。
① 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
英语学科的学习特点是积少成多,需要考生每天积累一点点,持续不断地付出努力。
② 要紧跟老师的复习策略
大部分第一轮复习主要针对高一、高二学过的教材内容,唤醒考生的记忆。具体做法各有千秋:有些学校复习按教材单元顺序进行,对词汇和语法点进行地毯式的梳理;有些会根据话题将教材进行整合,对话题相关词汇和表达进行复习,同时辅以相关语法、阅读和写作练习。无论采用哪种策略,考生都要按老师的策略,在课后仔细整理核心知识点,达到复习效果。
③ 要紧跟老师的复习要求
考生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当天的复习任务。比如写作复习是贯穿整个高三的重点项目,从开始的模块复习到后面的专题复习,老师会将与写作相关的语法、词汇和表达复习融入其中。考生要多写、多练、多积累。作文写完第一稿,经老师批改后要写二稿甚至三稿,以范文的标准要求自己。只有平日课后写作达到范文标准,考场上才能从容不迫地写出语句通畅、逻辑通顺的文章。
面对高三第一次月考,考生要调整好心态,把考试看成一次体验而非检验,感受考试氛围。紧跟老师节奏,复习就能有的放矢。
物 理
尊重步骤常反思
① 扎实基础,填补漏洞
高三生要跟随老师的讲解,抓住其中的“基本”──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常见题型。以万有引力一章为例,考生要掌握万有引力、宇宙速度、行星轨道的特点、同步卫星等基础知识,开普勒行星三定律等基本规律,环绕与非环绕两种基本情形、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区别、变轨、双星等常见题型。
② 重视方法,尊重步骤
画草图、做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画草图的过程就是理解题意、抽象情景、提炼模型的过程;而选择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进而分解或合成物体的受力,则是前人提炼出的基本步骤。遵循这些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考生不犯错误。
③ 体会题意,俯视问题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在于扎实基础。这一阶段的试题往往是明确考查考生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情况。
考生不能一味闷头“接招”,要将自己放到更高的位置,变被动为主动,思考题目到底想考查什么?如果能够发现其目的,又有较牢固的基础,解答起来自然得心应手,自信心也会因此提升。
④ 时时反思,把书读薄
每复习完一部分内容,考生都要将其条理化,总结这部分内容包含的“基础”有哪些,自己是否已经熟练掌握。
对作业或考试中遇到的错题、侥幸蒙对的题,考生要反复回顾,直至掌握。回顾的方式一定是能重新做对(针对计算问题),或能从头到尾讲清理由(针对推理问题)。千万不要误以为看懂了听课笔记下次就不会再错。
在总结与重复中,知识和能力才会牢固地印在脑中,漏洞才会越来越少,书便越读越薄。
化 学
整理错题有方法
① 重视教材,回归课本
对理科学习,多数考生宁愿选择刷题无数也不愿细读课本,因而常在考试中出现做题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的状况。事实上,所有知识体系都以教材为基础,考生复习时要紧跟老师的进度,认真研读教材,重新完成课后习题。学习要循序渐进,不要以一时的分数高低来衡量学习状况;不要过于急躁,否则后期复习综合程度越高越会陷于被动。
② 整理错题,有效记录
针对错题,考生要进行反思、归纳性整理。首先,明确是不是课本基础知识记忆混淆,如果是,就把对应知识点记在口袋本里,随时翻翻。其次,分析是否因为做题方法没有掌握,比如书写电子式出现错误,不要急于把这种物质的电子式死记下来,而要理解书写电子式正确步骤与意图。那么,哪类错题要整理到改错本上呢?应该是感觉自己在解题思路上不能理解到位的,或是感觉自己掌握不好的一类题型中的经典例题。这样考生进行阶段性回顾时会更加高效。
③ 明确主干,构建网络
考生要根据老师的复习进度明确复习的主干知识,依据《考试说明》及考纲把所学知识要素按其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方式和秩序组合起来,形成知识网络。例如,教材编排上先学周期表再学元素周期律,是因为导致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先学化学反应速率再学化学平衡,是因为平衡的实质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只有在学习中不断整理出单元主干知识、知识的上下位关系、知识的包含关系、衍生关系等学科知识逻辑,才能达到对知识内容的深层理解,达成对知识的灵活提取、迁移转化和拓展应用。
生 物
面对试题巧应对
① 明确考试重点,梳理知识网络
考前先要明确月考的主要考查范围,特别关注这一部分的重点概念。复习时可用构建知识网络的方式,理清概念间的关系,使知识呈现整体化。分析概念时,考生不要停留在文字表面,可结合实例或习题中的情境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② 重视改错本,回顾重点题型
在平时学习中,考生要养成及时改错的习惯。改错本是非常重要的复习资源。考前,考生要重新过一遍改错本上的重点题目,对相应知识点加深印象。考生还可根据改错本上的错题类型找类似题目做巩固练习。
高考生物主要考查以下几方面能力: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能力的提高与每天的学习过程是分不开的,在考试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审题时,先找出关键词语,再理清答题的方向和要求,还要找准试题设问、教材知识和技能的结合点,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
② 概念的筛选和迁移是重点,“准确”是关键。
③ 遇到推理问题,可用“问题串”连接思维的“起点”→“连接点”→“终点”,并逐步写出推理的过程。
④ 总结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特别是对变量的分析,用科学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
历 史
复习注意细透活
① 复习要细
第一轮复习要尽可能全面细致,争取少留空白,避免复习盲点。细致复习要以教材为依托,熟悉文字描述,包括正文、注释和补充材料,能简要且完整地概括教材上的知识点;还要关注教材上的图片,包括地图、照片、图表、绘画等,这些图片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外配套的地图册和填充图册有很多拓展知识,对提高复习效果也很有帮助。
② 复习要透
考生要透彻理解每个知识点,弄清三个关键问题:原因(背景、条件等)、内容(过程、表现等)、影响(作用、评价等)。对某个知识点如果不能把前因后果讲清楚,就不算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考试时就不能做出准确地判断或联系上所学知识。此外,考生要善于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一些规律性的认识,例如某个时期的时代特征、某个问题的阶段特征或某些问题的异同对比等。
③ 复习要活
复习中要避免对某些知识形成僵化认识,平时做题要思考题目考查的角度。复习方法也要灵活多样,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容易造成效率低下,可采取一些较为灵活的检测方式,比如与同学互问互答,与老师交流复习心得等。
与关注分数相比,考后更重要的是填补知识漏洞。在考试中发现知识漏洞后,考生要以此知识点为中心向四周拓展,把相关知识再梳理一遍或深化一点,日积月累,完善知识体系。
地 理
思维导图建体系
自然地理部分在高考中分值高、难度大,考生要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抓住主干知识的复习和解题能力的训练提升,提高复习效率。
① 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基础知识及形成学科知识体系结构。
考生要注意的是必须打破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的原有章节体系,以自然环境的综合性与地域性特征构建各类自然要素为核心的新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大气部分,复习关于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时,气候成因、分布规律、气候特征是复习的要点。尤其是分析某些非地带性气候分布的成因时,考生要联系地球运动、地面状况、海陆分布、洋流等自然因素。
② 抓住地理学科特点,掌握图文信息的阅读使用。
自然地理部分抽象而宏观,各种示意图、原理图、分布图较多,考生使用得当会大大提升解题效果和效率。因此复习自然地理一定要加强读图训练。例如,在分析气候气温降水特征时,考生要有效利用降水量柱状图、温度曲线图、点状图、折线图,还有平面图和三维图等。
③ 选择适宜难度和适当数量的题目练习,从而发现复习中存在的漏洞。
总有考生希望通过题海战术提升复习效果。题要做,但要有针对性。明确思路、掌握规律、熟悉方法是最重要的。
④ 做好错题,积累反思,把平时练习中的错题按知识模块分门别类。
最后提示一点,每个人是有差异的,考生要选择符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和思路,不要盲从。
政 治
关注热点打基础
考生要准确把握高考方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高三开学第一个月,各校一般都要进行必修一“经济生活”部分的复习。“经济生活”部分在往年高考中分值一般在25到30分之间,在6本书中试题难度较大。因此考生在复习时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牢固。
① 把握基本概念
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概念,找出相似概念的相异点,从而做到准确把握。
② 加强知识整合
对重要考点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掌握。这就要求考生重视挖掘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考生要在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
③ 关注社会热点
重视本年度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动态,关注国内外的重点、热点问题,运用知识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分析,真正领会其实质。
考生主要做高考题和各区模拟题。对选择题,考生要学会排除无关和错误选项。错误选项是对易错易混知识的考查,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收集整理。对主观题,考生要注重训练四种能力。第一,审题能力:获取信息,突破题眼;第二,迁移能力:知识提取,重组运用;第三,解题能力:应试技巧,解题方法;第四,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规范表述。
因此在复习时,考生首先要认真审设问,明确材料、知识、角度、主客体、分值;其次要根据设问指向读材料,抓准材料提供的信息点,结合知识。
推荐阅读: